书香门第

标题: 春节民俗风情大汇聚,大家来说说家乡的春节是怎么过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木木    时间: 2007-2-17 13:45     标题: 春节民俗风情大汇聚,大家来说说家乡的春节是怎么过的······


······



  春节即将到了,突然想到举办这么一个活动…………

  因为论坛的兄弟姐妹们都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火星地球…………反正哪的都有。我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一起交流讨论下各自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增进了解,提升感情, 也可以小小地满足下大家的好奇心,呵呵~~~~


活动规则:可以作文字介绍,当然有图片更好(自拍或网上DOWN的都OK!!!)

活动奖励:参与即可获50金币奖励!!!


·····


作者: 木木    时间: 2007-2-17 14:11     标题: 温州人过年的习俗

温州人过年的习俗



  
  掸新    

    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后,家家选吉利日子,打扫门庭,上至椽瓦,下迄沟渎,所有屋角、栋边,都要用长竿扎上扫把,处处刷过,并洗涤所以用具,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也叫“掸新”。旧时,在苍南,长工回家过年,故有“长年不吃二十四饭”之说。现在,每年农历二十四前后,仍沿袭腊月“掸新”风俗,全城开展以扫尘迎新为中心的清洁卫生运动。  

  吃分岁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至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吃时最讲究吉祥。一般席上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菜,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落花生(谓结子)、柑桔(谓大吉)、鲤鱼(谓跳龙门)、豆腐(谓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的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此外,中间上的大菜中,决不能少了“芋”和“鱼”。温州方言,芋的谐音为“余”和“裕”,意思是说,吃了芋头,会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余,逐步富裕。吃鱼,也是象征“年年有余”之意。席上第一个菜一定要是年糕,表示“年年高”(现在也有用“面条”,表示“长寿”),而最后一道菜必是“八宝饭”,象征“发财进宝”。  

  打开门炮、关门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洪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如云锦,行程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户户也要放鞭炮,这叫“打关门炮”。  

  拜年的纸蓬包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礼品比较简单,大都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没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的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没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作者: 木木    时间: 2007-2-17 14:13

如今很多习俗都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可悲啊,在也回不到从前………………


松糕排队买


2007年02月16日



  这几天,市区虞师里矮人松糕店前,买松糕的市民排起了长队。松糕店支起了7、8只炉灶,10余个伙计忙进忙出,出炉的松糕还是供不应求。王飚 摄

[attach]12314[/attach]


作者: 残云    时间: 2007-2-17 15:13

我们那有打太平鼓的....很好玩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常用的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广泛流行于东 北、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安徽等省区。
    太平鼓历史较悠久,唐代已有,宋代谓之打断,明代民间称为太平鼓。相传,单皮鼓最 早是满族猎民的围猎用具,出猎时边击边围,获猎后击鼓歌舞。清人何耳《燕台竹枝词》载有 :“铁环振响鼓蓬蓬,跳舞成群岁渐终。见说太平都有象,衢歌声与壤歌同。”
    满族萨满祭祀用的太平鼓,鼓框用铁条弯成,鼓面呈椭圆形,长径48厘米,短径38厘米 ,鼓框高1.5厘米,单面蒙以马皮、驴皮或羊皮。鼓柄长20厘米,柄下端的大铁环直径16厘米 以上,大环中串以直径6厘米的小铁环。鼓槌称鼓鞭,用竹制成,鞭长44厘米,鞭尾系以红绸 巾为饰。
    汉族民间流传的太平鼓,鼓面呈桃形、扁圆形或团扇形,鼓面宽20厘米—32厘米,鼓框 高1厘米—1.5厘米,鼓柄长10厘米—15厘米,柄端缀以铁环或小铜钹。鼓面蒙以羊皮或多层 高丽纸。鼓框缀彩球为饰。鼓鞭长34厘米。鼓柄和鼓鞭下端均系以红缨穗或红绸巾。
    演奏时,左手持柄举鼓,上下左右摇动,右手执鼓鞭敲击鼓面,可击鼓心、鼓边、鼓框 或鼓背。太平鼓多用于舞蹈伴奏,常配合舞蹈动作敲击,边敲边舞。表演形式有单人、双人和 集体等多种,常在农历正月新春或元宵佳节的喜庆活动中表演,是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太平鼓 既是乐器,也是舞具。咚咚的鼓声、飘舞的红缨,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着一面珍贵的太平鼓(见图)。鼓 框呈团扇形,面径40厘米,蒙以羊皮,下接铁制鼓柄,柄长10厘米,外缠藤皮,柄下大铁环直 径16厘米,内串直径3厘米小铁环18枚。鼓鞭长44厘米。鼓框周围缀有5枚彩色绒球为饰,外表 雅致而美观。

[ 本帖最后由 残云 于 2007-2-17 15:23 编辑 ]
作者: 木木    时间: 2007-2-17 15:18

太平鼓啥样的哦?
给张它老人家的近照看看行不???
作者: 杨彤    时间: 2007-2-17 15:23     标题: 回复 #1 江南浪子 的帖子

新年舞社火

  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

  社火脸谱忠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审美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好恶褒贬,他们通过社火脸谱,夸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腊花等。

  正月打秋千

  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

  整个白天,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他们忽而如雄鹰展翅,欲飞蓝天;忽而闭目横坐,慢慢晃悠……喧喧闹闹、嘻嘻哈哈,一直到万家灯火灿烂。

  到了晚上,秋千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她们打秋千,不吵不闹,全都静悄悄的。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见一个个娇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飞,留短发的,如飞扬的马鬃,飘逸着风采;梳长辫的,犹如一条游鱼,来回穿梭,令人神往。待每人轮过一遍后,便开始玩花样了。她们忽而两人面对面站在横板上,飞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一张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会,秋千就荡到半空中,像满弦的弓箭在飞舞;忽而,一人坐在横板上,一人站在横板上,这样,坐者可以毫不用力地尽情享受,而站立者则要花费两倍的力量使秋干飞升,不一会便气喘吁吁,香汗淋漓了。不过,这种花样多是两人轮流出力,倒也公平合理。

  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当圆圆的月亮浮上中天,家家门口闪出一把用烨木扎成的火把,一只只汇聚到一块,形成一条长龙,向山顶移去,各家门口燃起火堆,欢快的人们争先跳跃。当打火把的人们上山了,跳火堆的人们进门了,秋千的主人便来到秋干边,慢慢地提起它,抬头瞅瞅大树上的横枝,两手用力,嗖的一下,把秋千扔上横枝,架了起来。月光下,树影斑驳中,秋干在横枝上静静地歇息了。

  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


这就是我们甘肃的春节习俗
作者: lllwlisa19    时间: 2007-2-17 15:27     标题: 在美国,过中国年!

美国是一个地大人少的国家,很多中国人为了热闹干脆就办一个大型或小型的派对,邀亲朋好友大家一起来聚一聚,当然派对上的食物都由每家带来一道或多道拿手好菜。在初5以后呢在旧金山会有大型的游街活动,当然少不了舞龙舞狮之类的节目,还有就是中国各地的小吃。
作者: 木木    时间: 2007-2-17 15:40

原来如此…………
大洋彼岸的兄弟姐妹们的春节也过得挺有味道的
作者: 悠悠七载    时间: 2007-2-17 15:54

没感觉……鞭炮都没有了
作者: 悠忧    时间: 2007-2-17 21:39

东北过年习俗(给远在他乡的东北MM)

其实东北各地不是一样的,东北各地习俗也存在差异,此文之作参考!

1.回家过年

东北人是很注重春节的,也很讲团圆.所以无论身在何方,到了春节父母都希望儿女们能围坐在周围全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

2.节前准备
按照东北传统习俗在过了腊八之后就进入春节的准备工作了.基本上有以下几项
打扫灰尘 (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屋里屋外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杀猪 (为了春节前后两个月的肉吃,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
蒸馒头 (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
置办年货(也就是采购春节用品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碗筷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还要给小孩子买新衣服,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下面就是春节的活动了

3.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4.帖春联
关于春联的传说有很多这里就不说了.以前都是写的那时候要是有个毛笔字写的好的到春节就忙了.现在大家图好看也懒了都买.贴上春联喜气洋洋.春联也有忌讳的,就是家里死了人没有过三周年的三代以内的个体家庭都不允许贴春联.至于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一般贴春联的时候包括,对联,福字,挂钱.还有井水联,牲畜联,行车联,还有抬头见喜一类.还有很重要的是门神.
5.祭祖
这项其实也是蛮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6.年夜饭
年夜饭一定要团圆就不用说了.一桌子的菜基本是老爸妈研究了好多天为了合每个春节回家的孩子们定的所以我每年吃的都特别香.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还有在农村用柴做饭的.第一口柴要去比较富有的家庭"偷".所谓偷就是拿拉

7.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还有春节后家里车第一次发动.等等.........

8.拜年
年夜饭吃完也小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都要给磕头.然后大人都要准备红包.年纪大的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
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
9.元宵灯会
元宵节也是很重要的,吃元宵,看灯会.其实春节每家都要挂大红灯笼的,一个 两个不限.要一直挂到元宵节或者2月2.才能结束.

10.龙抬头
这天是农历2月初2.龙抬头的日子.过了这一天年就算彻底过完了.呵呵 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最繁忙的就是理发店了.

还有很多习俗例如鬼五人七(就是逢五是鬼日子必须吃饺子,逢七是人日子必须吃面)
除夕走百步,就是出家门一直走一百步不回头
姑婆要接新婚侄媳妇来家里过元宵节
等等.......这些习俗很多现在已经没有了,还有很多我没说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悠忧 于 2007-2-17 21:41 编辑 ]
作者: lilihua183    时间: 2007-2-17 23:07

哇塞说得真多呀。 我都不好意思说啦。我们湖南很简单普通随大流啦。就是过年一家吃个年夜饭(也有贴春联),晚上放放鞭炮烟花,一家围着春节联欢晚会看,初一处二拜年。
作者: catleeone    时间: 2007-2-17 23:36

一个上海女孩子的春节

已经这样好几年了,大年三十爸妈都是教研组长之类的,值班到6、7点才会回来,年夜饭就是妈妈简单的家常菜,其实我觉得能吃到妈妈的菜就很幸福了。当然,这顿年夜饭也是年初一的练兵。
初一爷爷奶奶家,初二外婆家。
爸爸这边的妯娌里面,也就我妈最会做菜,初一当然是妈妈掌勺。早上早早赶到爷爷奶奶那儿,妈妈做菜,奶奶和小姑妈打下手。
一顿朴实丰盛的午饭……
郊区很冷,每年都有点冻到。

相对奶奶,外婆就能能做菜,在四川支边几十年,川菜做得相当地道,就是这几年油越放越多-0-

初三开始就哪儿都不去了……在家休息,因为过几天就要开始学校的新学期准备了。

上海人的年,怎么说呢。爆竹放的热热闹闹24小时吵的人受不了,可还是冷冷清清。

春节两大缺点:1.24小时的爆竹烟花,烧得都是红纸头。年初五尤其,通常我年初五早上最吵的时候都敞开大门。
                        爸说那样财神被吵得没出躲就上我家来了 - -|||||||||||||||||
                     2.小店都关门……没地儿给我逛-0-

以上
作者: rainyxyz    时间: 2007-2-18 00:49

12点前刚放好爆竹一类的.迎财神的时候也要放...门很晚才关..不扫地..发红包...恩....全国都差不多这样的吧
作者: 冰封琉璃    时间: 2007-2-18 11:50

和以前的同学出去逛逛街玩玩鞭炮,我已经6年没玩鞭炮了,今年难得玩一次啊,就是没以前的感觉了。
作者: Jane    时间: 2007-2-18 13:13

看春节联欢晚会罗~~~~呵呵~这是我家十年如一日的经典节目挖~~
至于我的家乡么,无锡~~过年要吃馄饨,做糯米团子,酿老米酒,大年初一的早饭吃小圆子,放爆竹,燃烟花~~呵呵 都是很热闹的拉~家里有几十岁的老人可能还要在大年初一办寿酒的~当然了~压岁钱么,都是不能少的罗~~哈哈~~就是这么多了~~
作者: 堕落书生    时间: 2007-2-18 16:48     标题: 我来说两句

大年初一晚上24:00要放鞭炮,我们这里还要包一根木柴进门(有讲究的)
要到24:00的时候把事先准备的木柴包进门预示着来年发大财啊
小弟初来: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作者: dannisage    时间: 2007-2-18 20:27

偶家在无锡的说^_^
      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寿。建国后,健康的民间习俗依然保留。
      无锡人过年有吃鱼的习俗,象征着年年有“鱼”,而青鱼又因为口感细腻而深受无锡人的喜爱,是过年餐桌上的必备大菜。一般青鱼买来以后要洗干净,处理好内脏,然后风干,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选择很多种做法了,比方说清蒸、煎炸、做鱼片,这些都是大众做法,这样做出来的口味相当正宗。
      喝元宝茶、品元宝糕:无锡人有喝茶的习俗,“元宝茶”更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一种风俗。据说,旧时初一、初二亲友来往,泡茶时要放入两三枚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无锡的民族工商业大家都有喝元宝茶的习惯。
      祈福烧香:新年烧香是一种世人对来年美好愿望的表现。每年的大年夜,灵山大佛、鼋头渚广福寺、梅园开原寺、南禅寺都是烧香撞钟祈福的好去处,新年里这些地方香火鼎盛。
      年初二,无锡人俗称“龙抬头”。这一天舞狮是传统节目。因此,年初二这天,南禅寺寺前广场上也将照旧俗请来三、四对狮头,现场表演。


图片有点丑,将就吧
作者: dfem    时间: 2007-2-18 23:22

四川过春节:四川过春节没什么特色,30团年吃饭,晚上放放鞭炮,打打麻将,初一出去拜访亲朋好友,其余时间多是打麻将!!!
作者: amuzhuti    时间: 2007-2-18 23:31

偶在广东肇庆,过年要包裹蒸棕,油角。下面说下裹蒸棕吧。。。
肇庆裹蒸作为肇庆特产之一,以其甘香软滑,吃后齿颊留香的口感以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享誉中外。肇庆裹蒸不但是一种美食,而且具有补中益气,止夜尿和增加热能的作用。

  肇庆裹蒸始于秦代,《南齐·蝗帝史》记载:“太官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曰:‘可片破之,余充晚餐’。”可见裹蒸受到皇帝珍爱,要留一角作晚餐,是上佳美食。据记载,早在汉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已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作为春节探亲拜年必备的礼品,裹蒸寓意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清代诗人王仕祯有诗赞肇庆城乡除夕熬煮裹蒸的盛况:“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道出了古端州人至今不变的乡俗。
 
  肇庆裹蒸的传统制法是以大糯米、去皮绿豆、肥猪肉为主要原料(裹蒸用料要讲究,糯米、绿豆以当年产的为佳,用前将绿豆破碎、去皮,分别将糯米、绿豆浸洗多次除去杂质),以芝麻、五香粉、生油和精盐等作调味辅料。用高要特产大冬叶(箸叶)包裹成略高方塔形状(老叶包裹蒸香味浓郁,嫩叶次之,每个裹蒸用叶大小老嫩兼用),放在大甑或铁桶(锅)中加水熬煮8-10小时(在户外临时垒灶,以木柴作燃料),直至糯米、绿豆、猪肉融化。(传统制作流程:砍柴→洗米、洗绿豆→洗冬叶→包粽子→烧水→下锅→加水)裹蒸肥而不腻,甘香可口,风味独特。据《广东新语》记载:“有冬叶者,状如芭蕉叶,湿时以包角黍(即粽)……盖南方性热,极易腐败,唯冬叶可持久。”肇庆裹蒸的特色就是用大冬叶包裹,不仅清香,还能保鲜。
作者: hiphope    时间: 2007-2-19 00:34

我们那里吃年饭前要烧香放鞭炮,吃饭后一个“房 ”的人相互串门。然后年轻人不少去打麻将啦。人们常说,过年越来越没有过年的味道了。在城市里更是如此!估计以后趋势都是这样的。

我昨天过年就吃了两碗干面
作者: xg1984103    时间: 2007-2-19 03:47

我南昌的。。
我们这里过年有个风俗据说是其他地方没有的,那就是初一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嫁出去的女初一是不能回娘家的,初二才能去
还有过年一般不吃饺子,鲤鱼和鸡是必备的。。
作者: 浅韵淡蓝    时间: 2007-2-19 09:48

苏州滴~~~~

吃八宝饭。

挖荸荠。即“掘元宝”。

喝元宝茶。{其实就是青橄榄- -+}

吃小圆子。{酒酿、糯米。口水~~~~~~~}

吃年糕。{最好是黄天源的}

团子。= =|||

甜甜糯糯啊~~~~~~~~~
作者: 无精打采    时间: 2007-2-19 09:54

浙江宁波的春节一般是大年三十的时候到父母家团聚吃年夜饭,完了一起放烟火。
大年初一,晚辈需到长辈处拜年,然后小孩子可领取红包(压岁钱)。
基本上春节最忙碌的就是走亲访友为主。
作者: 一叹千年    时间: 2007-2-19 09:56

我们湖南的和大家的都大致相同,像我们家一般都是贴春联,放鞭炮,吃火锅,然后看春晚,第二天去拜年,然后……呵呵,就有红包了
下面是我找来的各族过春节的方法: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文明首页 专题首页 春节溯源 传统习俗 传统食品 春联年画 春节回忆 十二生肖 各地喜迎春 体验新年味 春节贺卡

传统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

China5000.cn   2006-01-25 13:05:43   我们的文明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鸡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

  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责任编辑: 张婷   来源: (中国民主促进会网站)   
  
   
  相关文章
· 传统习俗:爆竹  
· 传统习俗:守岁  
· 传统习俗:接送财神
作者: 星辰之风    时间: 2007-2-19 11:13

山东淄博
年前5天买年货
之后年三十基本是去奶奶家过
初一家长领着四处拜年
初三开始就有灯会和秧歌了
呵呵
作者: dollbaby    时间: 2007-2-19 14:35

wasai,大家的都好复杂哦,不过很有意思的说,我们就是包包饺子,不过饺子里面放糖,栗子,钱和枣,吃到不同的有不同的寓意,但是现在不喜欢放鞭炮了,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那么喜欢,呵呵
作者: duck666308    时间: 2007-2-19 14:37

我们宜昌那差不多滴,年30团圆饭,晚上守岁,初一忌口,初二拜丈人,然后就是各家走亲访友,十五元宵节闹花灯
作者: 真壁清次狼    时间: 2007-2-19 15:07

过年都是先吃饭后看春晚(今年的实在是没什么看头!)然后放鞭炮!年年这样呵呵!
作者: xiaole107    时间: 2007-2-19 15:13

也没啥!吃喝玩乐呗!!
作者: guimeixi    时间: 2007-2-19 17:13

山东人怎样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还有的地方过年要给你长辈磕头!整个山东省的习俗,在不同的地方也不一样。
磕头完了还会给红包
作者: 今天有空    时间: 2007-2-19 17:33

广东应该很多地方都禁止新年放鞭炮了吧,我的家乡广东高州也是一样,自从鞭炮声静下来后过年气氛一下子就淡了很多,但市里的几条大街会挂上彩灯和彩旗,公园会架起今年的生肖公仔,每家每户都贴上大红对联,挥春,还会吃一种用糯米做成的饼,很惭愧,我很喜欢吃但却不知道这饼用普通话怎么称呼……
新年最可贵的就是全家人都回来,过一个团圆年,吃顿团圆饭,大家闲话家常,这对于我们家来说是最开心的日子啦。
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节日愉快!!
作者: ny3171748    时间: 2007-2-19 17:59     标题: 感觉都差不太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ongpo    时间: 2007-2-19 19:27

去拜年啊 很无聊
作者: eacsywj    时间: 2007-2-19 21:51     标题: 山东烟台的.

现在过年越来越简单无聊了!年三十晚上全家在一起喝酒煮饺子放鞭炮.然后看春晚 搓麻将.
作者: lilihua    时间: 2007-2-19 21:59

山东烟台的.


现在过年越来越简单无聊了!年三十晚上全家在一起喝酒煮饺子放鞭炮.然后看春晚 搓麻将.
,前面的都说得差不多,好象大家过得都一样呀。
作者: chutianyang    时间: 2007-2-19 22:24

上海人的年,怎么说呢。爆竹放的热热闹闹24小时吵的人受不了,可还是冷冷清清

这位MM说的差不多,说实话今年过节感觉有点冷清,我亲戚都说今年鞭炮也放的少了
不过除了中央的春节晚会,上海卫视也办了春晚,比传统的中央电视台多了点另类吧
大年初一也请到两岸三地的明星来参加现场直播的迎新春晚会

不过做人开心就好,开心了什么都好,天天可以是放鞭炮的愉快心情
作者: 423548982    时间: 2007-2-19 22:45

大家都说好好啊,我们家每年都是在家过的,过年的晚上吃饺子,然后看春晚。
第二天一定要出去访友,不能吃荤要吃素。
从初一到十五每家都要选一天待客,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
十五的晚上街上到处都是节目,有猜谜语,看花灯,搞小游戏,看游行等等
不过今年初八就要上课,惨啊……
作者: 足下    时间: 2007-2-19 23:02

我也来说说哈~皖北的~

我们那里从年三十开始到初一这两天每顿饭前都放鞭炮,三十基本不睡,凌晨四、五点开始吃饺子,然后去拜年弄点零花钱呵呵~一般很看重中午的饭,晚上随便吃吃就过去了~不过从三十到初五都不做新菜,据说是动刀剪不吉利~
一般过年没元宵热闹,出来玩的人多哈~呵呵~

[ 本帖最后由 足下 于 2007-2-19 23:10 编辑 ]
作者: cgyue    时间: 2007-2-19 23:11

厦门,在大年除夕会拜祖.那时候会好多好吃的拜拜用,初一,会去南普陀拜拜,保佑自己一年平安.一般初三不能去人家家里,剩下都是家庭聚会走亲戚.
作者: sjamfying    时间: 2007-2-19 23:38

很简单哦
也就是年饭什么的
不过好象有种叫糍粑的东西
不知道和其他地方的一样不一样
可以煮了,炸了,烤了
做法很多哦
作者: DSDS    时间: 2007-2-20 09:16

过年啊....

今年在自己的家过的...呵呵

恩..好象因为过了太多次...
于是就没做什么
没做什么就是睡睡觉吃吃汤圆看看电视拉什么的
习俗的话应该就是磕头祭祖吧
说起来今年迎新晚会还马马乎乎拉(估计某些人会很鄙视偶的...)
(言论自由言论自由言论自由...)
作者: 柳戴希    时间: 2007-2-20 13:44     标题: 可笑的错误

东北人过年特别喜欢热闹,这与北方人特有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北方人的豪爽,热情让新年的气氛与其他地方的人相比只有过之呵呵!
突然想到妈妈的一个好笑的错误!
还没有看谁在初一的那天就要把财神丢掉的做法!
还好在错误发生之时,及时得以制止!呵呵!
作者: mickio    时间: 2007-2-20 14:30

春节过年,大年三十在网上放鞭炮,初一在家不能出门,吃饭睡觉再吃饭,初二祭祖,今天初三,继续上网!
作者: 4578641    时间: 2007-2-20 18:13

8知道怎么说 也没看见川中地区的老乡来说说  这里的春节很简单 除夕那天的团圆饭不可少 只不过现在越来越简单了 大家都上馆子 我们也在为南方除夕究竟是吃饺子还是汤圆在争论不休 一般两个都点  8过我觉得应该是吃饺子 汤圆是元宵时吃的 不知道怎么会有人这么认为. 大年初一回老家 大年初二回娘家 初三走亲访友 初五商店开业(虽是这么说得 但为了MONEY 商店一般初二就开了 )  现在四川男的斗地主 女的打麻将 小孩子放鞭炮 有钱的送红包(这里红包不是小孩子的专利 亲友之间都可也送) 反正就是乌烟瘴气的 还有守岁呀 贴春联 挂倒福什么的  好像真的没什么说的 全国都这样

[ 本帖最后由 4578641 于 2007-2-20 18:19 编辑 ]
作者: ricky.g    时间: 2007-2-20 22:40     标题: 回复 #1 江南浪子 的帖子

四川德阳
现在高三了哦
腊月28才放假,初8就上课了
腊月28--30都是写作业,初1逛了会街,人太多了,中午就回了,下午去崇果寺烧香。晚上一大堆人(有些人都认不到)不在外面吃。初2走家串户的收钱。然后写作业咯~~~
明年就好多了啊~~~
期待ing
作者: kkcyf    时间: 2007-2-21 07:12

 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祝.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元旦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也是这样.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做亲".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占
作者: jacktongfang    时间: 2007-2-21 09:48

我来说说常州过年时的“人口团子”。哈哈。。。新年新气象!!!
最近看《皇后驾到》时看到汤和那粗鲁样子让我想起了常州的人口团子,我小时候奶奶常做大团子人口团子给我吃的,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平时为了解谗哭着喊着要吃团子(我的最爱),下面就介绍一下人口团子吧

从前“过年”,常州武进地区民间有祭神、祭祖等风俗,家家户户都有蒸馒头、团子的习惯。团子是用米粉做的,有大团子和小团子两种,小团子包有各种甜的、咸的馅心,保存食用时间不能太长;大团子是不包馅心的,做成龙、元宝、秤砣、米囤、扁担、松子……等等形状,冷却干结后浸在水中,可食用到清明节,也有到端午节,所谓“团接粽”的。大团子中有一种“人口团子”,是“人头”的象征,做“人口团子”是为了保人口平安。

据传这一习俗源于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南之后,得了天下后,便开始残杀功臣,弄得人心 惶惶。当时,驻守在常州的是屡建战功的大将汤和,上行下效,也跟着学样乱杀乱抓起来。他喜欢喝酒,有酒必醉,醉了就杀人,错杀了许多百姓。  汤和几员副将是好人,为了避免错杀无辜,便用米粉做了几个假人  头,染上红色,每当汤和酒醉糊涂,发怒杀人时,便叫刽子手用盘子  托了假人头当堂一献,汤和醉眼惺松,也就抹抹胡子大笑了之,等  他酒醒也就全都忘记了。因此,副将便传令常州城内百姓,家家户户都用米粉做几个假人头,以防万一汤和到此要杀人时,可保人口平安,所以俗称“人口团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了过年的饮食风俗。
作者: 174355444    时间: 2007-2-21 10:57

一天到晚  的玩
作者: fqyouyou    时间: 2007-2-21 18:00

现在只剩下大战方城咯
作者: andrew_blues    时间: 2007-2-21 19:53

春节太无聊了,无非是走亲访友挣点钱,要不就在家看看电视,实在不行就上上网看看动画片,现在连放烟火的心情都没有了.
作者: QIQI828282    时间: 2007-2-22 00:12

我的家乡过年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晚上每个孙子辈儿的给老一辈的拜年,给每位在坐的长辈拜年,吃过年夜饭一起看晚会,十二点所有的家家户户点燃炮竹(我们这里十二点点炮竹称作“接神”)非常热闹。
作者: ld86216    时间: 2007-2-22 16:55     标题: 西安的风俗

1: 大年30晚上要包饺子,包元宵和炸年糕,到了12点要放鞭炮
2:初一早上要给长辈拜年。
3:初2要回娘家
作者: rizi    时间: 2007-2-22 22:30     标题: 说一下我们广西宾阳过年吧

宾阳汉壮混居,过年也很有特色。三十晚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要开始包米粽,至少也要包个50条吧,年初一之后吃。初四后走家串户的时候都是互相交换米粽,粽子几乎能吃上1个月。元宵节舞炮龙也相当热闹,舞龙的人都是光着膀子,包住脸,然后挨家挨户的开始串,龙舞到的那家就把所有的鞭炮往龙身上招呼,一般一家都能放个50万响的鞭炮,当然越多越好(体现经济实力嘛),看谁能把龙给炸断或炸烧了,这样好运气就留在哪一家,现场看的时候很刺激的,有时候两家为了争龙,直接就把成箱的炮从楼上倒下来,hoho
作者: hack555    时间: 2007-2-23 01:12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

    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作者: 停留的风    时间: 2007-2-23 08:58

还能有什么啊~~赶路+吃饭+睡觉+赶路+吃饭+睡觉~~无聊死了啊~唉~~
作者: lihaoxuyang    时间: 2007-2-23 13:28

在我们家乡```就是新疆阿克苏的
    1。晚上吃年夜饭
    2。放鞭炮
    3。睡觉
    4。拜年
    5。领压岁钱
    6。走亲戚
作者: songjiecf    时间: 2007-2-24 12: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ucky_devil    时间: 2007-2-24 20:16

江西人
年三十要吃年夜饭,桌上要有鱼,这条鱼一般来说不能动筷子的,表示年年有余。不过现在这只是个说法了,想吃就吃,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初一不扫地,呵呵,要把财运留住。
还有个说法叫: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初三初四女看娘。
作者: pp.可乐    时间: 2007-2-24 23:04

安徽合肥人
总感觉过年都没什么特别的风俗了
天天吃喝,打麻将,
春晚也是没意思,今年春晚刚开始偶就睡着鸟
作者: 肚腩    时间: 2007-2-25 12:55     标题: 河南安阳过年

老家在河南,虽然已经搬到东北三十多年了,但爸爸妈妈却依然坚守老家的过年习俗,害俺每次不小心和周围同学说起的时候他们都很异类地看着俺……不过俺也就和吃相关的东东记得多一点

年三十:日落前除旧联贴新联,然后家中最小的孩子折烧纸当晚祭祖,8点左右丰盛年夜饭,饭后全家包饺子,同时年最长的偷偷把几个硬币包进去,十一点五十倒垃圾(之后所有垃圾一直攒到年初五早上才倒掉),然后全家洗脚,换上新袜子,每个人在床上走一圈,意新年踩小人,十一点五十五开始煮饺子,十二点吃。吃到硬币的人洗净放供桌上并烧香磕头叩谢祖先新年赐予自己好运兆头。

初一:三十晚十二点一过全家小辈给长辈磕头说吉祥话拜年(我家规定不许重样,每年编那个真的好辛苦 )并收压岁钱(我家是十二点发完早上八点收回去
然后早上早起全家换新衣,吃饺子,炸麻叶(是用掺了芝麻的面片炸出来的,长方形,中间一个拧花的洞,很好吃,不逊于薯片,可以充当过年期间的零嘴)

初二:全家早起穿整齐摆好瓜果零食等待拜年的客人。(小孩子要老实,但可以不看书)

初三:蒸糕吃糕,最常见的就是一层层叠起的大花朵一样的枣糕了,有时大人们也会给孩子们蒸些小动物之类的吃玩,但模样仅神似罢了)

初五:一早起全家最盼望出息的人去放炮,然后把攒了几天的垃圾丢掉

正月十五:晚看灯
正月十六:跑百病迎喜神,凌晨五点会叫家里最小的那一辈出去跑一大圈,回来时还要对长辈仔细形容一下早上碰到的第一个人的样貌,以示一年兆头。(这是我最痛苦最摸不到头脑的一项,东北又没这习俗,那么早跑出去除了环卫工人能看到什么?!奈何鸡毛掸子厉害,俺还是乖乖从小跑到大阿
作者: tjwwlm    时间: 2007-2-25 13:48     标题: 天津

农村年三十早上家里的男丁早上第一件事情要去先辈墓地烧纸放炮,以示请祖先回家过年;然后回家吃早饭才算年的开始;晚上吃饺子放炮.
初一起床之后各家各户拜年;
初二是女婿去岳父家拜年,俗称"姑爷节"
初三初四没有特别的说法
初五是必须要吃饺子的,称为'破五',寓意剁饺子馅的时候剁"小人"
十五看花灯是不必说的了

虽然年过了  还是祝大家新年快乐 !
作者: cz009    时间: 2007-2-26 09:16     标题: 天津人过大年

腊八开始熬腊八粥,泡腊八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瓜祭灶王,腊月二十七宰公鸡,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贴钓钱,大年三十闹一晚,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破五(初五)剁小人,合子夹八(初八),越吃越发,合子夹九,越吃越有,大年十五逛花灯!!!!
作者: lm815723    时间: 2007-2-26 14:44     标题: 寫得不錯呀!

寫得不錯呀!
作者: 156053140    时间: 2007-2-26 18: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不是游客    时间: 2007-2-27 12:28

1、大年三十中午开始作年夜饭,一大桌,估计能吃到正月初七
2、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开吃,看春晚,间杂出去放放鞭炮,醒醒酒
3、正月初一睡过懒觉后起床给长辈拜年,给小辈发红包(心疼的要命)。但本地风俗,正月初一不能动火,不能洗衣,不能打扫卫生。(不明白为啥,但没法吃热菜,惨)
4、正月初二开始出门逛亲戚,间或又要发红包,哭........
5、最盼望过年是好天气。如果过年是个大太阳,那今年一年的运程都不错的。
作者: 谁告诉我    时间: 2007-2-27 14:53     标题: 我浙江嵊州的

别人忙着放鞭炮什么的,偶系酱紫过滴啦--

看小说、看小说、看小说、看小说、看小说、看小说……
作者: 0428    时间: 2007-2-27 19:46

玩龙拉```
今天我们这里玩龙很热闹的说```
一般情况,玩龙的队伍要一直闹到十五```
越往后面越多越热闹```
还有比赛哦```

通常情况下,会边玩边放鞭炮,
鞭炮不停龙就不停```
呵呵``
玩龙也是见很辛苦的事情```

钻龙身,摸龙须是见很吉利的事情,
呵呵``
老人们喜欢扯龙须```
龙须经常都被拔光了``
很好笑``````
作者: clear627    时间: 2007-2-28 00:51

今年碰巧在海南过的年,就说下海南的风俗:他们在年前会包一种越南种子,大的像枕头,小的像馒头,留在三十前后吃,过年会放烟花炮竹,也会点灯守夜,给小孩押岁钱,,不同的是一个人给二个红包!少数民旅的过法就各不相同了!其他和咱内地的过法都差不多了
作者: 念奴娇    时间: 2007-2-28 16:31     标题: 安徽马鞍山的

1、压岁钱
一家人聚在一起,欢欢喜喜吃年夜饭后,小孩都会有丰厚的红包阿,睡觉的时候要枕在枕头下面哦,说是压岁了。
2、辞旧迎新放鞭炮
年初一零点放鞭炮,呵呵,好热闹的。
3、年初一
最有趣的是年初一,不能洗澡,不能动刀,不能倒垃圾,好多不能哦。
总的来说,过年还是很热闹的哦,呵呵,孩子最开心了哦。
作者: 流氓    时间: 2007-3-1 04:31     标题: 陕西最富的县----神木

神木,你知道吗?一个以煤炭闻名的小小的、富裕的地方,隶属榆林。传闻北京房地产就是除了温州、山西,就是神木的煤老板炒起来的。去年神木申市,但因为“环境污染”问题未能如愿以偿,神木卫生很好,但是因为这几年工业发展迅速,而电厂和各种化工厂扎根,空气质量以及水的质量很是问题。

 神木人是标准的陕北人的爽快,出门在外不要讲谢谢挂在嘴边,那对神木人来讲是多此一举;神木人有钱,小小城镇各种“名牌”车--宝马、保士捷、甲克虫、奥迪;
神木的消费水平高于西安,比北京可能能低那么一点点.县政府在过春节时在广场办活动用了600多万,打扮的很好,可惜我不会发图所以你们看不到。。。。。。呵呵呵。
作者: 风华流袭    时间: 2007-3-1 17:10

说一下除夕好了
我们这里是在山东的日照市
今年我们举家到老家去过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除夕夜。

早早打开电视机,看春晚。
然后就去拜年。先是我们家来了好多拜年的客人,小小的屋子里变得那么热闹。
分糖,吃瓜子,喝茶,难的相聚,一起聊一会儿天。
随后我们就加入了拜年大军~【家里还是要留人的,要接待来访的客人啊】
那时候还是刚刚下过雨,打着手电筒,摸着黑去拜年。路很泥泞。
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开心的事情,在过年的时候就图个热闹喜庆罗,呵呵。
差不多了就回家吧,包饺子。
在0点放鞭,吃饺子~



在大年初一还要去拜年。
作者: 小皮369    时间: 2007-3-1 19:37

以前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每年过年都一大家子十多口人一起过年,中午就是一大桌子菜,因为在青岛,所以海鲜居多,下午包饺子,下饺子的时候放鞭炮,然后吃饺子,大家一起看春晚~~现在过年都自己家过了,就我和爸爸妈妈,也很快乐~~
作者: blueclover    时间: 2007-3-1 23:29

今年和去年一样 是回山西老家过年的
每年放炮是除夕的零点 初一 初五
每次放炮狗狗们都吓的不敢出来
然后每年的初一早晨都会吃“银丝穿元宝”其实就是粉丝和饺子汤
初三呢是女儿们回娘家的日子 小孩们也都会回来玩
很热闹 小时候一想起回老家就开心呢

只是 热闹的只是去年 今年奶奶不在了
一切都变的冷清了

照片也没有拍很喜庆的
但还是传张春节照的家里新养的狗狗吧
那手是我自己的 嘿嘿
作者: yangsq408    时间: 2007-3-2 08:23

海南过年习俗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初三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作者: menxiaoling    时间: 2007-3-3 20:56

我家在丹东,一般过年都这么过。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饺子,腊月二十四送“灶神”,要供脆糖给灶神,黏住他的嘴。

三十时要贴对联,晚上做十几个好菜,并烧纸迎年,12点时放鞭,吃饺子。

初二晚上送年,初三回娘家。十五时点灯过元宵节。不过灯笼要从三十一直点到十五,过了十五才可以不点。

不过我家不喜欢放鞭,这几年都不放。

以前从三十到十五这儿晚上会有高跷和秧歌队,十五时灯谜擂台,花灯展,小孩子们都提着灯笼满街跑,但现在只在十五下午有高跷和秧歌队,灯谜也成了商家的宣传。
作者: skyword512    时间: 2007-3-21 20:01

湖北人过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家家拜祭灶王爷,那天要吃炊饼
三十团年饭,都要回家过年
晚上十二点的时候放鞭炮
年初一舞龙啊,舞旱船啊等等
正月十五闹元宵,猜灯谜
作者: gmmxd    时间: 2007-3-24 00:03

年龄在变大,乐趣在减少啊!!!
作者: 菲鲁斯    时间: 2008-1-1 15:26

湖南过年都要喝甜酒,米酿的,酒精度极低,盛在水壶中烧开。
作者: sungangan123    时间: 2008-1-3 16:45

我没有那么复杂啦,就是在除夕前要扫尘,准备年节用品,如白果,年糕,在除夕那天上午去祭祖,祭山神,下午每个人都要换上新衣裳,小孩子一般都是全套的,大人嘛,一件上衣意思下就可以了。
除夕夜全家人要吃团圆饭,这个很重要,然后就是守夜,凌晨放鞭炮辞旧迎新,谁家的鞭炮响,谁家的长就代表来年越兴旺,呵呵,还有就是,大年初一不可以外出,要吃斋3次,不能洗衣劳作,不可以花钱,不可以打骂之类的。
有些村子还是比较喜欢热闹的,比如说有舞龙,但是我没有见过,下次有的话在拍下来看下。
作者: 紫泠    时间: 2008-1-9 16:08

没什么感觉   好像都一样   
作者: 也许完美_yexuwanmei    时间: 2014-4-16 11:46

四川,我们这小地方过年,大家先给祖先烧纸,然后吃团圆饭,在打麻将。。。结束




欢迎光临 书香门第 (http://www.txtnovel.vip/)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