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

标题: 【原创】《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中 国古代神话志怪阅读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明明明玥    时间: 2020-3-7 21:37     标题: 【原创】《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中 国古代神话志怪阅读笔记)

本帖最后由 明明明玥 于 2020-3-8 17:27 编辑


Foreword:一直以来比较喜欢想象力丰富的东西,志怪也看了不少,最近闲做一个总结吧。像山海经十洲记洞冥记神异经搜神记续搜神记玄怪录幽明录博物志齐谐记述异记这种本科也都看过,但是故事性比较差,也没有分类,没什么好评的(不当复读机就变成学术著作了),这里主要写演绎古文的白话文的书评。宋朝以后的志怪不爱看……
因为看的乱七八糟的所以想按朝代排序也失败了,虽然和论坛整体气氛不太搭,权当自娱自乐的读书笔记楼吧。另外我没有特别研究考据过,不是专业人士,品味既不高也不低,大部分书评都人云亦云……
需注意的是,志怪小说除具有古代人思维的妙想外,还具有文言文独特的简洁美和留白美,今人写得各种因水平所限都不能锦上添花,还会破坏原本的美感,所以最推荐的还是原文,原文无可替代。
好多站内无资源,我倒是有pdf但最近实在懒得转,若有需要联系我就好了




[attach]2850683[/attach]1.人迹板桥霜——浅说酉阳杂俎
【文案】
    华夏文库 经典解读系列《人迹板桥霜:浅说 酉阳杂俎》为国学普及读本 “华夏文库 经典解读系列”系列其中一册,本系列书精选了中华民族思想史、文学史上有深远意义的典籍、著作,邀约对此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全新、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使其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思想主题的前提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的人群进行了解和阅读的出版物。
 《华夏文库 经典解读系列 人迹板桥霜:浅说 酉阳杂俎》为唐代段成式所著的笔记小说集。作者自序该书属于志怪小说,但其内容繁杂,除了文籍典故、社会民情、草木虫鱼、方技医药,更包括不少释道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等,具有很高的阅读趣味和史料价值。本书稿遴选《酉阳杂俎》中较有特点的故事片段进行扩展论述,因篇幅所限,虽远不能涵盖原著的内容,但也可作为初步了解该书的入门读物
【原创书评】
    我决定写得有条理一点
    酉阳杂俎是唐代的笔记小说,唐代是传奇大盛的朝代。这个时候的故事也不会没头没尾莫名其妙,也不会总是幻想浮夸仙境。写物写事都很有趣。酉阳杂俎的编译我没见过很多,其实原文高中以上的水平也可以看懂了。知乎上有人分类翻译了,私货很少,基本忠于原著。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最优秀的在于书的章节题目好,如下:

   
无矩而方,歌吹在昭阳
玄衣素裳,苍穹浩茫茫
悲歌临觞,万劫太极长
长夜无荒,浮桂动丹芳
来往变常,华灯何惶惶
逝如朝霜,宛在水中央

每一句还很切合内容。
    至于内容上,酉阳杂俎是个内容非常丰富甚至有些考究深度的笔记,本书既然说了浅谈,那自然也不能苛责他像学术专著一样写得非常准确全面。个人观感上稍胜于下面要提到的唐朝的黑夜,翻译不过分夹带私货,不乱抖机灵,自以为幽默就很好了。再加上了对段成式原文的赏析夸赞更拉好感。还广泛引用其他著作中的相关故事习俗。
    志怪故事集中在第三章之后。包括了广受夸赞的柳氏、王申、崔罗什、顾非熊、崔玄微,还有刘伯玉、夜叉、郭谊、韦行规等。王申就是聊斋志异里著名的画皮故事的母题了。      
     当然对比起来唐朝的黑夜至少放了原文给读者看,这本又没放,读者没法自己考量。
     这本书超星里面有xps格式,站内暂无txt



[attach]2850699[/attach]2.魏晋奇道

【原创评论】
   本书为马清福主编;房聚棉主撰  白话古代志怪故事研究丛书中的一册。全系列为秦汉神异、魏晋奇道、隋唐仙真、宋元魔妖、明清鬼狐。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魏晋奇道基本上把魏晋的几本志怪翻译综合了一下,一共有200多则。优点第一在于多而广,第二在于翻译平铺直叙,不会添油加醋,至于作者观点都在每篇最后的楷体了,分开看还是很不错的。缺点就是时代烙印过重,又红又专。毕竟成书于特殊时期。每一篇最后必用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对封 建思想进行扬弃,批判地主阶级和封 建统治,批判迷信思想和封建意识形态,讴歌自由恋爱反抗精神等等。今天的人看来也很奇怪了。另一个缺点是没有放原文。今天这一系列的书已经没什么阅读价值了,一方面不是学术研究,一方面作为普及读物也太革命。但是我猜测作者和编者都是真的喜欢志怪的人,只是那个年代出版这些充满封建迷信的东西十分不易,所以最后就这样了。
摘一段:
搞鬼蜮伎俩的害人精,虽可得逞于一时,但最终还是要被智勇双全的人所消灭。对于那些表面装作好人的坏人,要善于识别他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揭露他们的阴谋诡计,那些打扮成美女或老太婆的害人精,更要坚决果断毫不留情地消灭它。

   魏晋志怪比较多,很多都成为了后世名剧的素材,唐传奇《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就是受魏晋神仙故事《巢湖神枕》的启发而创作的;又如明代短篇小说集《两窗欹枕集》中的《董永遇仙传》、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左慈、华佗、于吉等人的故事,都来源于魏晋神怪故事;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铸剑》,就取材于《三王坟》。其中还有一些李寄斩蛇之类广为流传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就在儿童书看过)。
    普遍篇幅较短, 比较长的也没有故事很波折的,倒是有一篇麻姑传。麻姑算是知名度很高的神仙,也是少有的女仙,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是这个成语的来源,后来道教兴起又被归到道教神仙中,列仙全传说她是麻秋的女儿。麻姑也是长寿的代表,她的年龄和见识以地貌变化为度量。手长得像鸟类的爪子,但历来的麻姑献寿图都忽略了这一点。在某些地方传说中,麻姑还有丈夫儿子。以一位少女做长寿的代表,葛洪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麻姑虽然只说了几个字,其中的感觉却比动不动就四海八荒几千万年的修仙小说沧桑开阔多了。
这套书的名字很喜欢。我有事没事都会翻完他们
     站内暂无txt,超星有电子版资源





[attach]2850697[/attach]3.六朝怪谈——另类解读《幽明录》
【文案】
   《六朝怪谈》内容简介:《幽明录》,为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与《世说新语》同为南朝宋刘义庆编著,其文体近似《聊斋》,但内容更加有趣,书中冷幽默感非常强大,可谓是笔记小说中的“淡定帝”。《六朝怪谈》作者以鲁迅先生所辑《幽明录》为底本,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两部书中所录故事与其进行比较,在解读中略做补充、说明,用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文字重新演绎,使每则故事都尽量完整且充满趣味性。

【原创评论】

    这本书是写论文的时候摸鱼看的纸质版。不过我为什么记得看的时候没有图……
    最大的优点是内容丰富,选了各种各样的六朝志怪,不像《人迹板桥霜》《唐朝的黑夜1》只选了比较有名的。偏僻的普通的也被收入其中。缺点就太明显了,作者夹带私货过多,总在自以为是地抖机灵添油加醋,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简练干脆地美感,还展露了作者本人油腻甚至猥琐的形象。一是开些不高明的玩笑,强行尬笑;二是错译漏译;三是格调不高,没什么对原文美感的感悟,也没有添加现在人的先进思想。题目所说的另类其实也不另类,或者说全都另类到不好的地方去了。还加了好多符号表情……
    站内暂无,爱问共享有doc版。
    类似这样:
汉朝的时候,泰山有个名叫黄原的人,天亮出门,忽然看到一只大黑狗趴在门前,神情非常自若,仿佛就是黄原他家养的一样。

  黄原心想:“怪了,这狗竟然自愿来给我守家门,那我还客气啥。”转身回房里,拿了一条绳子,走到大黑狗身边,笑嘻嘻地将大黑狗就给拴了起来。说也奇怪,大黑狗竟然不反抗,就这么让黄原给拴了。幸好黄原不吃狗肉,不然大黑狗你可就……

十分屌丝:

 不一会儿,太真夫人那未成年的女儿,也就是妙音姑娘出场了,她长得容色美艳,楚楚动人,她身边的那些侍婢们虽然比不上她,但也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美女。黄原见状,高兴得差点就晕过去,与妙音姑娘拜过天地后,第一时间便进入了洞 房,然后(省略N字)……

科学素养不高强行解释气死物理学家:

   
其实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看,那么小溪和山洞很有可能就是“虫洞”。

  什么是虫洞?简单地说,“虫洞”就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间,可以让原本相隔亿万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打个比方,譬如在一张纸上画上直线AB,那么从A到B沿直线走就是最近的,可如果把纸折起来,让A和B相贴,那么从A到B之间就没有距离了。所以,刘晨、阮肇、黄原很有可能无意中走进了虫洞,从而到达了另外一颗星球。而回来的时候,“高等生物”仙女、妙音又用虫洞将他们送回了家。

  那么什么是高维空间呢?譬如我们现在生活在三维空间,而比三维空间更高级的四维空间就是高维空间,同样比四维空间更高级的五维空间相对于四维空间来说也是高维空间。

  假设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只狗,再在这只狗的周围画上一个圈,那么这只狗就会让这个圈给困住,因为在一张纸的二维平面里面,没有“高”这个概念。那么三维的狗呢?三维的狗需要真正的笼子才能困得住,因为三维的狗比二维的狗多出一个“高”来。

  那么四维呢?众所周知,第四维是时间。时间作为一个坐标,确立了三维空间在一维的时间轴上的排列。我们可以假设第四维空间存在着比我们更高智慧的生物,或者说这些生物存在于更高维中。那么从空间上说,我们比他们低级,我们在他们眼中也就像我们纸上画的那只可怜的狗一样,我们逃脱不了我们的三维空间,也无法想象高维空间的世界。

  如此看来,仙女和妙音或许有可能是生活在高维空间的智慧生物,那么她们要将生活在三维空间的我们抓到高维空间,那是易如反掌。正如我们要将被困在纸上的狗给挖离纸张一样容易。

还有无处不在这种尬逗趣: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甄冲刚刚走到惠怀县,忽然有个人从他眼前晃过,并大叫了一声:“社郎。”

  甄冲就郁闷了,“色狼?谁是色狼?”四处看了看,并没有别人。“怪了,难道这厮口中所说的色狼是老夫?这怎么可能!老夫这么一大把年纪,而且又是个对老婆忠贞不二的人,怎么可能会是色狼,诬蔑,绝对是赤裸裸的诬蔑。”

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孙权时,南方遣吏献犀簪。吏过宫亭湖庐山君庙请福,神下教求簪,而盛簪器便在神前。吏叩曰:“簪献天子,必乞哀念。”神云:“临入石头,当相还。”吏遂去,达石头,有三尺鲤鱼跳入船,吏破腹得之。

劫灰的来历,劫乃是一个佛教时间单位,有时就是有这种用着用着已离开本意的词: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胡僧。”帝以朔不知,难以核问。后汉明帝时,外国道人来,入洛阳,时有忆东方朔言者,乃试问之。胡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乃知朔言有旨。

另外关于皋天子国:
(1)始兴县有皋天子国。因山崎岖十有余里,坑堑数重,阡陌交通。城内堂基、碎瓦、柱穿犹存。东有皋天子冢。皋天子,未之闻也。

(2)始兴县有睪天子城,城东有冢。昔有发之者,垂陷,而冢里有角声,震于外,惧而塞之。

一个奇妙的未知的文明,不知道什么原因存在,又不知为何突然消失,本来是个古代未解之谜,被本文作者解释成是鼻天子。也许历史的真相无论如何无法求得,也没有对错之分了。但这种解法难以令人信服,学术上也没有过硬证据,文艺上也打断了原文的想象。作者总是用自己的脑子去补白,可惜手法不高明,圆圆满满反尔落于死板俗套。






[attach]2850700[/attach]4.唐朝的黑夜 1+2+3【全本校对】

【文案】
《唐朝的黑夜》的解读者用好奇的眼光和诗化的文笔透视着唐朝的黑夜和发生在黑夜里的惊悚和惊讶。将笔触控入历史的深处,像剥竹笋一样将一段段的诡异进行层层析离,让我们去亲身感受唐朝夜下的冰凉和神秘,同时也让这种诡异如那漆色的黑夜一般,飘散到每个读者的心底。

《唐朝的黑夜》是部潜藏于中国历史深处的诡异奇书,它仿佛是一份内容丰富的唐朝晚报,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珍宝、科技、民俗、医药、矿产、生物、政治,仙、佛、鬼、怪、道、妖、人、动物、植物、酒、食、梦、雷、盗墓、预言、娱乐、刺青、壁画以及超自然现象,可谓包罗万象。该书有前卷20卷,续卷10卷,风格诡谲,内容更是闻所未闻,读后令人或目眩神迷,或心也神往,或恍然大司,或战栗不已。

《唐朝的黑夜2(深度解读大唐王朝的绝密隐私)》的解读者用好奇的眼光和诗化的文笔,透过唐朝的黑夜和发生在黑夜里的惊悚和惊讶,对唐朝进行狂想和抚摸,让想像力的翅膀穿越千年进入那个物质最发达、精神最奇瑰的时代,把它的决然魅力炼化成一道闪电,来瞬间照亮千年后现代城市无眠的黑夜。


《唐朝的黑夜3》是三部曲中的颠峰之作,对晚唐的《玄怪录》、《续玄怪录》、《集异记》、《博异志》、《甘泽谣》、《杜阳杂编》、《三水小牍》等十余种志怪笔记进行了全面解读,挖掘出一段段被湮灭的深具史料价值的秘闻,如《辛公平上仙》以志怪的形式记载了唐顺宗在后宫被残酷谋杀的故事,《喷玉泉幽魂》以隐晦的笔法写到大和九年甘露之变中被宦官所害的四位宰相,所述故事涉及唐朝秘史、逸事怪谈,深富惊悚色彩,令今日的悬疑恐怖小说黯然失色。解读时,魏风华把故事的历史背景、相关传说、独家考证等进行了有机链接,进而展现出一幅隐秘而充满魅力的晚唐历史画卷。


【站内链接】唐朝的黑夜
【原创评论】
    这一系列一共三部,第一本广受欢迎所以才二三。1分了十章,前面算是唐朝风物介绍,后面五六章都是志怪。一般而言系列书第一部总是最好的,这本算是最自然的,后面就有点因为市场好所以搜肠刮肚拼命写的感觉,短板也暴露越多。大部分故事都放了原文上去,这点还是挺好的,方便读者自查。另外穿插了许多故事主角的生平事迹,历史的真实与志怪的虚构斑驳交杂,唐朝风土人情跃然纸上,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惬意。缺点就是画蛇添足和选择性翻译,因酉阳杂俎有的内容很深作者自己都没搞懂。不同于第一部内容丰富,第二部显得十分单一。第一部分广知、谈资、诺皋、尸穸、盗侠、壶史、贝编、天咫,第二部就只剩下干巴巴的卷一到卷四,并且除第一卷全都是鬼故事了。第二部主要是《广异记》、《宣室志》、《独异志》,第三部时间走向晚唐,内容主要是《玄怪录》、《续玄怪录》、《博异志》。他还趁热打铁写了个唐朝诡事录,但是这本书都很一般了,那个也继续不想看。
   不过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
   我个人觉得跟人迹板桥霜差不多,私货比《六朝怪谈:另类解读幽明录》少,比纯粹翻译的《教你看懂》和《魏晋奇道》多,处于大部分人能接受且喜欢的叙述方式。缺点就太多了,最主要的水平一般,毕竟志怪很难译好。但凡对古文有所理解的就会觉得啰嗦,画蛇添足。深度不足,美感一般(甚至可以说是美感的破坏)
    可见大部分志怪的确欠缺优秀的科普书籍,以至于这样一本也受人追捧,传统文化宝库可以挖掘的颇多啊。
    印象最深的有搐气袋的故事,搐气袋是人从鬼那里巧计骗来的,柔软无影。还有诺皋、太阴将军、九影神的概念。现在还有印象的错译是给描述歌女下腰添油加醋说人家头也反转(lll¬ω¬)

到了后来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实际上走的并不是志怪笔记的路子,而是传奇的路子,尽管故事曲折,人物性格突出,但恐怖和奇幻色彩已大不如唐朝的志怪笔记了。稍晚些的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虽模仿志怪的路子,但由于仍加入了人情世故,所以读起来依旧乏味。

这一点倒是蛮同意的。

  姜楚公常游禅定寺,京兆办局甚盛。及饮酒,座上一妓绝色,献杯整鬟,未尝见手,众怪之。有客被酒戏曰:“勿六指乎?”乃强牵视,妓随牵而倒,乃枯骸也。姜竟及祸焉。

这个故事真有点像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绿舌头”之类的鬼故事。


于襄阳頔在镇时,选人刘某入京,逢一举人,年二十许,言语明晤,同行数里,意甚相得。因藉草,刘有酒,倾数杯。日暮,举人指支迳曰:“某弊止从此数里,能左顾乎?”刘辞以程期,举人因赋诗:“流水涓涓芹吐牙,织乌双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至明旦,刘归襄州。寻访举人,殡宫存焉。

这个殡宫空对棠梨花的冥诗故事银筝也改写了在大唐更漏长里,大唐更漏长里许多故事都是酉阳杂俎改来的。


    我们可以做以下想象:在漆黑的唐朝之夜,在磷火闪闪的乱松林,一具僵尸围着一棵树独自蹦跳着舞蹈!当然,作为丈夫,村长不害怕自己那僵尸妻子,大叫了几声,那僵尸才慢慢地回过头来,冲丈夫龇牙一笑……村长举那桑树枝便打,僵尸妻子应声而倒,此时乐声亦停,村长背起僵尸取道回家去啦。

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这些添油加醋的想象了吧。


豆瓣上和菜头给他写的书评很好,不能放链接摘一段精要:
   
魏风华为了让这本书通俗易懂,在翻译为白话文的时候做了两件事:一、和目前流行的托古作家一样,加进了一些流行词汇和表达方法,但又不是全文都用这种风格。这一点好不好,可以存而不论。就我个人而言,非常不喜欢这种混合型文体。用流行词汇和现代表达,目的是生动有趣,但是我觉得现在这种风格已经成为一种恶趣。混合型文体说明作者本人能操控两种表达法,其中一种是自己纯熟的,另外一种是特意用来取悦读者的。让人觉查处混合型文体,说明它们并没有彼此交融,形成一种个人风格,结果就是让媚俗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二、他用自己的想象力为故事“填白”。书法里有一种技艺叫“飞白”,指一笔出去,墨色不均,中间露出白色的宣纸本色来。《酉阳杂俎》这本书妙就妙在这些叙述上的飞白之处,它使得行文异常简洁有力,同时有给予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可以读出一个自己的版本来。最后都说看了以后受到惊吓,但是每个人被惊吓的原因不同。……《酉阳杂俎》像是一块斑斓古玉,如今要穿了戴在颈上。所以,要衬上点新东西,否则直接挂出来不好看。这里就对衬托手法的要求相当高,一则不要因为你的再加工而夺了故事的味道,二则不要画蛇添足,让本来已经完整的故事凭空臃肿起来。所以说,能做这种细活的人,本身也应该是大家,如此才能彼此映衬,做出一个更美的作品出来。而魏风华先生的这些补白工作究竟如何?我觉得其中有一些补得不错,但是更多的非常不怎么样。原文中简洁精悍的风格消失掉了,变成了类似《女友》上的文章,《亲爱的大头鬼呀,你可知道你痴心的妻子已经为你望穿秋水》。
    《酉阳杂俎》这本书牛就牛在想象力上,唐人恣意汪洋的想象力让人过目难忘。魏风华的工作是让这种想象落地,而且演变出一个他自己的版本。如果这个版本也足够瑰奇绚丽,那么相当于王小波写《红拂夜奔》,也是喜事。但是魏先生的才力明显不足支持这种高强度的创造性工作,只能在几个点上引爆几颗火花,却不能落到一个面上,让一本书变成黑夜里的一片燃烧的海洋。说实话,还不如直接翻译为白话文呢,要这些“合理想象”何用?在协和广场上修玻璃金字塔,那得是金字塔才成,修个西客站上去怎么可能协调?






[attach]2850701[/attach]5.搞什么鬼 子不语精选译注
【文案】
   《论语 述而》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意指孔子绝口不谈关于怪异、暴力、停乱、神鬼等事情。然而清代大才子袁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听到举凡神鬼、妖怪、狐仙甚至奇人奇事.通通整理成册,并取名《子不语》。表示该书内容皆与怪、力、乱、神有关。《子不语》成书后 袁枚发现元代有个文人也将自己的作品取名《子不语》。为了尊重前辈,他一度将书名改为《新齐谐》不过大家还是习惯以《子不语》来称呼这部作品。与其他鬼怪故事不一样。袁枚的《子不语》展现清新的风格。故事通俗、幽默而又深富哲理。

本书精选袁枚《子不语》与《续子不语》里的狐鬼传奇120则,在这些荒唐、逗趣、乌龙、爆笑、匪夷所思的故事里,我们不只看到鬼怪脱线与可爱的一面,透过他们的精彩演出,也彷佛看到了人生百态、社会万象。

为让读者对“鬼”的世界更加了解,本书特别收录“鬼节庆”“鬼家族”“鬼事一箩筐”与“驱鬼秘方”,供读者做一参考。

【原创评论】

    这本台湾学者王爰撰写的白话子不语很值得一看,编的比较有趣。虽然是清朝的书。对我而言宋代之后的志怪都更具体,失去了许多留白的趣味,受到宗教的印象变得更中规中矩,没了早年的奔放活泼怅然若失。但越靠后的小说情节越完善越有逻辑。这本主要是作者译得不错(居然有人说错译漏译,我是没有发现),同时后面的感悟很有人情味。王爰也是喜爱志怪之人,对于中国古代精怪故事可算是信手拈来,因此本书能够穿起许多同类故事。当然主要是鬼。
   译得叫人不讨厌可不容易啊。大部分学者都不想做复读机的工作,总要自己添一点感悟。可惜触不到读者就召人讨厌了。所以是两难。
    站内暂无资源。pdf资源也只有付费的。






[attach]2850702[/attach]6.最搜奇 萌萌小志怪
【文案】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

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本书挑选出的故事不仅有趣,而且极具代表性,让我们跟随作者好奇的目光与极富情趣的解读,一起感受这个志怪世界的独特魅力。

【站内链接】萌萌小志怪

【原创评论】
    这本也是图书馆借来看的,结果论坛里居然有,反正水平一般。作者好像是个年轻女生,对日本怪谈也有了解,所以一起串着讲,文风诙谐轻快,但是到志怪就显得不伦不类。我是比唐朝的黑夜都看不下去这本。可能给初中生及以下看比较合适吧(图书馆怎么这么没品位)。优点……可能是放了部分原文。缺点,如同上面的六朝怪谈。不过想到作者是个萌妹子,好像也不太惹人厌。至少人文关怀、现代思维是不少的。对于年轻读者可能离得近一点。当然看多了也实在不舒服。古代志怪真的像天然美女,现代解读就像乱加滤镜和化妆,反而将最可贵的一部分失去。
   
     内容不仅有酉阳杂俎还有东晋的各种,一直到清朝,每本一章。而且由于书名是“萌萌”,挑的都是一些比较无厘头或者可爱的故事,讲得也比较轻松,至于错译应该也有吧,但是看着就走谐星路线也不好意思拿正剧来要求他了。







[attach]2850704[/attach]7.教你看懂六朝志怪
【文案】
《列异传》、《搜神记》、《幽明录》、《齐谐记》、《述异记》、《冥祥记》、《冤魂志》、《录异传》、《杂鬼神志怪》……您想看的古代灵异故事通通在这里!
在志怪小说里,有人类与神鬼的交锋,有现实与虚幻的交媾,有善恶的因果循环,也有真情的激动流露;此处不仅是情感的宣泄管道,更是愿望的寄发窗口。

【站内链接】教你看懂六朝志怪


【原创评论】
    这还是看着论坛里有才下下来看的。其实就是选译了一部分《列异传》、《搜神记》、《幽明录》、《齐谐记》、《述异记》、《冥祥记》、《冤魂志》、《录异传》、《杂鬼神志怪》,选的非常少,也不是什么独辟蹊径的故事。优点在于就事论事,文言文翻译能忠于原文,得到原文的简练干脆而不是添油加醋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缺点就是很少,深度广度都不够;文不对题,看完了也只觉得就是个高中生水准的翻译,谈不上教你看懂;还有就是没放原文。
    至于议论一般都在第一句,反正不夹在正文里就好。如下(也有种三观太正的感觉)


本篇记叙了一个死了也不忘记帮助朋友的故事,赞扬了人与人互爱互助的美德。
本篇写恶有恶报,这当然不足信。但作者揭露迎上压下,编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丑恶行径,却是入木三分。



作者: 晴_^    时间: 2020-3-8 09:46

哇,居然是一帖志怪小说的读书笔记!!不过看到一溜的站内无……emmmm是够冷门的,应该是这类网上资源本来就不多吧
作者: 蓝若惜06    时间: 2020-3-8 09:59

网上的灵异悬疑的大致都是来自酉阳杂俎和幽明录和世说新语,原文看不懂,白话文看得懂通俗
作者: 明明明玥    时间: 2020-3-8 14:15

晴_^ 发表于 2020-3-8 09:46
哇,居然是一帖志怪小说的读书笔记!!不过看到一溜的站内无……emmmm是够冷门的,应该是这类网上资源本来就 ...

是啊,不过要找还是能找到一些。而且我也只能看找得到的
作者: 明明明玥    时间: 2020-3-8 14:16

蓝若惜06 发表于 2020-3-8 09:59
网上的灵异悬疑的大致都是来自酉阳杂俎和幽明录和世说新语,原文看不懂,白话文看得懂通俗

其实……只要上过高中基本上都能看得懂,只是大部分读者(包括我)都懒得动脑动手
作者: 蓝若惜06    时间: 2020-3-9 09:44

明明明玥 发表于 2020-3-8 14:16
其实……只要上过高中基本上都能看得懂,只是大部分读者(包括我)都懒得动脑动手

我也是,就是比较懒得动脑哈哈哈哈
作者: 明明明玥    时间: 2020-3-20 11:33

本帖最后由 胡米 于 2021-7-8 21:34 编辑



[attach]2855203[/attach]
Foreword:《秦汉神异》、《隋唐仙真》、《宋元魔妖》整理放进论坛了,又是我自己写得python OCR(虽然还是用的别人的轮子)——所以又是全网独一无二pdf也没有哒,OCR会有点错字,《魏晋奇道》《明清鬼狐》以后再传。
如果有学术专著我会给它评星,专业度代表内容有多少术语让人看不懂,观点接受度代表我看懂了多少,内容有多信服,不过第一次见的观点肯定容易接受一点。厚度就是字面意思了,全不全面有多全面之类的。300页左右给三星,500页以上给五星。至于观点是否正确反正我也不是研究者,社科也谈不上有什么正确……




8.秦汉神异

【站内链接】http://www.txtnovel.vip/thread-3900889-1-1.html

【文案】
《秦汉神异》主要选录了秦汉以前的神话故事。若从“志怪小说”这种文体发展的角度说,秦汉以前尚处于志怪小说的萌芽期,神话故事只能称作“准志怪小说”;若从“神话”这种文学样式演变的角度说,魏詈的志怪小说,乃至后来的神魔狐鬼小说都是模拟神话而进行创作的;从表现形式上说,上古神话与后来的志怪神魔小说同是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运用幻想夸张的方法,进行超自然的艺术表现。上古神话是出于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是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而志怪则是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是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形式来扦发现实生活中难以表述的赞美与怨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说,由于各自研究的支点、侧重、方法不同而形成了关于神话或志怪小说的不同的理论体系。


【原创评论】

    整理txt的时候顺便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山海经整理翻译,但是山海经的内容本来也难懂,现代学者众说纷纭,这本也不学术,所以只能勉强一看。前半部分还有大部分上古神话,女娲伏羲嫦娥后羿精卫都被收入。到了原始帝王的时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后半部分主要是各种史书中的奇闻异事,先是尧舜禹的传说,然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的皇帝轶闻,到最后又整理了一些春秋到秦汉的民间奇事。内容丰富,但收编后人写的秦汉时期的人的故事不足为信(不仅现代人不懂古代人,古代人对古代人的生活也常常有误解)。主要有《列子》《庄子》《后汉书》《晏子春秋》《吕氏春秋》《东周列国志》《国语》《左传》等。还收录了好多列仙传的故事,但说实话列仙传真的很无聊了。因为历史人物比较多,有的故事比较经典,当文化普及读物还是不错的。
    主要优缺点和一楼说的魏晋奇道没什么区别,这里不再复述。


所以剩下的自己做点读书笔记:


乌龟的寿命极长,有的甚至能活几千年,这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很多乌龟一年当中只吃半年食,那漫长的半年时间中它们只气,什么也不吃,照样活得很壮实,于是人们就模仿鸟龟发明了延年益寿的“龟吸术”。这个赦事便是借张家女孩儿的故事渲乘“龟吸术”的神奇功效。这其中很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龟吸术”中背定孕含着合理的因素。现在风扉一时的“玉蟾功”与古代的“龟吸术”是否存在血缘关系,我们不得确知,但它们同是运用有规律的呼吸运动来协调身心,充实精力,利用呼吸搅乱胃液,减轻饥饿感,使人不吃或少吃东西照样精力充沛。这是已经通过现代医学论证和千万人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方法。那么,这个故事中的积极因素也就显而易见了。

这一看就是气功流行的年代留下的痕迹。现在一看简直贻笑大方。

愈是荒唐怪异的事愈能溃发人们兴趣与好奇,而这种好奇往住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城的原始动力: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一定要摄取于肉蛋五谷,能不能有其它的替代品?为了减轻人类与地球共同的沉重负担,人类将会永远地探索下将会像古人一样不断产生种种美妙的幻想。

这段话用来解释气功流行倒是也很有道理

文宾是太邱乡人,靠卖草鞋维持生活,曾多次娶妻,每次娶妻,经过几十年后就弃掉。后来原先的妻子已很老,年纪有九十多岁了,可文宾还是年轻力壮的。一大,原来的妻子前来拜见文宾,哭泣不止,文宾告诉她说:“你不应该来这里。正月朝见的时候,在乡亭酉边土地庙中见面可以吗?”原来的妻子说:“可以。”到了那天,原来的妻于由儿孙们领着夜中走了十多里路到土地庙中等候,一会儿,文宾来到,原来的妻子很惊讶地说:“你喜欢道术吗?知道你喜欢道术,先前不应离开你。”文宾告诉她延年益寿的方法:让她吃菊花地中扶桑树上寄生的松籽。原来的妻子吃了这种松籽果真变得年轻了,又活了百多年。(据《列仙传》编写字宙无穷,人生短促;暗望来日,不寒而果。即便是医疗卫生事业已很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寿命也不过是七、八十岁,而真正能够创造财富的时间就更为短促。人类能不能寻找到有效的延年益寿的方法?关于文宾的故事正反映了人类这种美好而又迫切的愿望。

这个人真的是不是吸女子精气的妖怪吗?

骑龙鸣是浑亭这个地方的人,年龄有二十岁。一天,骑龙鸣在池塘边得到了十几条形状像壁虎的小龙崽,他精心喂养,搭个草棚子守在池塘边。龙长大后,渐渐地离开了。过了五十多年,大水冲倒了草棚子,骑龙鸣不知去了哪里。天早上,骑龙鸣突然回来了,他骑着龙游到浑亭下,告诉村中人说:“我是冯伯昌的孙子。这里的人如果不离开这儿五百里,一定会死的。”相信他的话的人都离开了,不信他话的人认为他是妖怪。到了八月,果然浑亭一带发大水,那些不相信骑龙鸣的话而没有离开的人都被淹死丁。死的人很多,数以万计。

名字太搞笑了。

晋惠公时有童谣说:“恭太子更葬兮,后十四年,晋亦不昌,昌乃在其兄。”意思是:“晋国改葬了晋恭太子申生的坟墓,十四年后晋国将有大乱,不会昌盛。晋国要昌盛,必然在惠公的哥哥晋文公时代。”当时,晋惠公依赖秦国的力量得立为晋国国君。当了国君后就背信弃义,与秦国为敌。对内杀了两名大臣里克和邳郑。国内的人们很不满意。后来又改葬了恭太子申生,中生也是惠公的哥哥,被献公的妾骊姬陷害而死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怜惜,而晋惠公要改葬另外墓地,这是对申生的不敬,所以在民间产生了童谣。



这个就是历史上的谣与谶了。谣谶是中国古代政治预言,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谣谶传播主要有五种形式:儿童传谣,铭文石刻,题壁展示,僧道传谣,典籍传播。当政治或是自然环境发生某种变化时,迷信的古代人就会联系到之前出现的一些童谣,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起事前也要制造舆论。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分析起来就很丰富了……总之大部分志怪笔记中都保留了许多谣谶的痕迹,但到封建社会晚期这种现象渐渐走向没落了。还没看相关文献,感觉可能和文化控制有关。


汉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这天,甘肃天水郡冀县的南山有块大石头,突然发现极大的响声“轰隆隆!”像打个大霹雳雷一样,声音传出很远,在二百四十里外的平襄县都能听得到。雷声延续了好一会儿才停止。大山的鸣响也震惊了山里的野鸡,“嘎嘎嘎!”地叫个不停。这块大石头长一丈三尺,宽度和厚度与长度相等,大石矗立在山的一侧,距离平地二百多丈,民间俗称为石戴。讲阴阳五行的方士有所谓“石鼓鸣,必有兵”的说法。这年,广汉郡服刑的囚犯谋划越狱造反。死罪囚犯郑躬等人盗窃军械库的兵器,攻打官兵,抢掠人民。他们都穿着绣衣,自称为山君,党羽很多,第二年冬天这伙人才伏罪。自己主动投降的就有三千多人。四年以后尉氏县的樊并等人谋划造反,杀掉了陈留郡的太守严普,自称为将军。山阳的潜逃犯苏令等人纠集党徒几百人,盗窃国家军库兵器,流窜四十多个郡县。这两伙强盗经过一年都伏罪了。除以上这些,还有其他的兵乱。所以石头发出响声和春秋晋国的石头说话属于同一类的兆应。


也许是古代人的陨石吧。


武帝的坟墓中原先有一个玉箱,一根玉杖。这是武帝在世时,西域康渠王进献的。武帝非常喜欢这两样东西,所以就把它放到了武帝的梓木棺材中。武帝死后四年,有人在扶风集市上买到了这两样东西。……于是商人便把两样东西买下,根本不知道这卖玉箱、玉杖的人姓甚名谁。不过,形貌很像汉武帝。

武帝显灵写了很多汉武帝死后人们见到他的书卷衣物的故事,想想觉得有可能是盗墓贼。

后来郡里有个官吏叫郑奇到西门亭来。车行半路上离两门亭六七里,遇到一个相貌端正的妇人,请求搭车,起初郑奇刁难她,不让她搭。时间已经黄昏了,才让她上车。……于是郑奇和那个妇人一同上了楼,并且睡在一起过了夜。一大早,天还没亮郑奇就出发,离开了西门亭。守亭的兵卒上楼扫除,发现那个搭车的妇人已经死了。感到惊奇,就跑去报告亭长,亭长马上敲鼓召集有关官员同去检查出事现场。原来这个妇女是住在享西八里地的吴家的媳妇,最近死亡的,因为前天夜里停放灵床的地方起了火,很多人去救火,一阵混乱之中,尸体遗失了。官府于是通知了家属立即把尸体取回。再说郑奇从酉门亭出发,走出几十里地,忽然肚子疼痛。继续前行,车到新顿利阳亭,痛得更加厉害,不久就死去了。从此,这西门亭的亭楼就再也没人敢上去住了。


这个故事类似的应该有很多,但是每看见一个就还是吓一跳


西方小国多产珍奇灵物,常向汉朝进贡珍宝,表示对汉朝的尊敬和友好。汉武帝身为大国皇上却当众出丑,对珍宝不识货,猛兽一吼,他吓得要死,从而尖刻地嘲讽了汉武帝的愚蠢与无知。

随处可见的嘲讽封建统治者,看着还是挺爽快的。

南海出产一种叫鲛绡纱的纺织品,也就是高级薄纱,就是美人鱼在水底下纺织的。鮫绡纱也叫龙纱,价值昂贵。穿着龙纱做成的衣服入水,全身不湿,水珠不进。南海有个美人鱼从水中出来,寄宿在普通人家,把织好的龙纱拿到肺地上卖。天天到市场上去卖纱,卖了好多天。卖完了纱,就向主人告辞。临行之前,找主人要个盘子,于是它就开始哭泣,泪水就变成一串串宝珠,它就把这盘泪珠送给了主人,做为寄宿的酬谢。

南海鲛人泣珠的故事,洞冥记也有写。说起来《汉武洞冥记》也是一本有意思的书,通晓鬼神之道。

凤麟洲在西海的中央,地盘方圆一千五百里,洲的四面都是弱水围绕。为什么这条河叫弱水河呢?因为它软弱无力,连大雁的一根羽毛都浮不起来,人和船只根本渡不过去。洲上有很多凤鸟和麒麟。风鸟是神鸟,麟麟是神兽,它们共有多少只多少头?这要用万来计算。另外洲上还有山,有水,有深潭,有湖泊。奇怪的是还有一百多种神草药。洲上有神仙家,把风鸟的尖嘴和麒麟的犄角合在一起用水煎煮,做成一种特殊的胶,起个名叫续弦胶,又叫连金泥。刀剑等金属武器折断丁,可以用它粘合。弓弦要是断了,用这种胶粘合,

梦溪石写《千秋》魔门的师承就是凤麟洲日月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实背景的武侠小说里有个不知何地的神仙门派更有意趣


不死之药是个谜,它迷住了多少求长生的人。因此很多的偏方、神话、“药话”应运而生,但这些都不过是对人的精神安慰,无实际价值。真正长生不死之药,从来不曾有过。
·       上古时代便出现了许多“感天受孕”的神话传说,那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尚不明白婴几出生的生理原因,到了汉代仍旧出现关于汉高祖“感天而生”的神话,意义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身低贱的刘邦在取得政权之后,利用了当时人民百姓的迷信观念,编造了“感天而生”的神话,来证明自己是天帝的后代,以赢得百姓的柴拜和敬畏,维护他的王权统治。其实是:欲披“麒麟皮”却偏露马脚,骗人的把戏更加显露出刘邦流氓无赖的本来面目

·     
编写这则故事也是刘邦为了宣扬自己是“真龙天子”,以说明取代秦朝政权的合理性而杜撰出来的。在尚未彻底摆脱天命观的汉代,这样的故事确实为刘邦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在今天,它只能更加充分地证明统治者的虚伪

     巫的历史很悠久,装神弄鬼是古今巫婆传统的把戏,并没有什么可怪的。如果说怪,倒是堂堂一国之君的汉武帝愚蠢无知,奉巫婆为神灵,把巫婆的闲言碎语牵为经典记录下来,如获珍宝,这才是荒唐之极。



翕是个骗子,投其所好骗了汉武帝。谁知弄巧成拉,露出了马脚,获得大罪。骗子的下场是可悲的,而受骗的人则是愚鲞可笑的。如果一个人不迷信,再鬼的骗子也骗不了他。联想到那些相面、算卦、批八字的千元户万元户们,如果没有那些相信令相的人的赞助也成不了什么户。



·       西汉社会流行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的思想,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其必然的联系,因此遇事多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推衍,结果误国误民,害人不浅。,


痛骂封建社会和统治者,看着总比歌功颂德顺心点。但批判的封建迷信和当年相信的气功不是差不多一类事物吗


乌也不可能有语言,解鸟语自然是荒诞的。但是根据鸟的飞跃鸣叫制作乐曲,倒是说出了音乐产生的一点道理,音乐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实践,乐器是对工具的模仿,乐曲也往往是对自然界声音的模拟。乌鸣给音乐创作以启发,是完全可能的。东方受倩的传说,是人类对音乐发生的一种神话般的解释。东力受倩是人类智慧的化身。


东方朔字曼倩,现代人听起来会觉得像个女人……关于东方朔的故事写了两章,传奇人物。


次,汉武帝巡行的时候,路过河间这个地方,忽然看见有青紫色云气从地上升起,一直升到天空。汉武帝不知道这征兆是吉是凶,就问望气占卜的人,占卜的人说:“如果在青紫色云气之下有一奇女,那就是天子的吉兆。”到云气下寻找,果真见到一个奇异的女子。这个女子坐在一间空屋子里,姿容殊绝,美若天仙,两只手握成个拳头。汉武帝下令将她的拳头打开。几百个人轮流上阵,也没能把拳头打开。汉武帝感到很奇怪,决定亲自试一试。汉武帝到了奇女面前,没费力气就把拳头打开了。这个女于因此受到汉武帝的宠幸,被称为“拳夫人”,又被封为官中女官,住在钩弋宫,因此,也称之为“钩弋夫……钩弋夫人告诉汉武帝说:“贱妾命中注定应为陛下生一男孩,男孩七岁时,妾应当死去。

没记错的话是叫汉武帝自己害死的吧,为了避免母强子弱,但是文人却来编撰故事把她神话

汉武帝的时候,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奇山,山上长满了各种奇异的草。有一种草叫梦草,它的形状像香蒲,颜色是红的。梦草白天就缩入地里,夜晚又从地里出来。梦草也叫怀草,因为怀揣看梦草的叶子,想做什么梦就能做什么梦,很灵验。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朝思暮想也不能得到,东方朔就献给汉武帝一枝梦草。汉武帝怀攒着梦草。夜晚果然梦见了李夫人。因此,把梦草改名为怀梦草。

改这种好像没改一样的名字也是要施展天子的权威吗

神君是长陵一女子,死后显灵大将军霍去病没作官的时候,常常自已祭祀神君。他的精诚感动了神君,于是神君现形,来到霍去病屋中想和他私通,霍去病执意不肯,神君感到很羞愧。后来,霍去病得了重病,病情一天天加重,汉武帝让他祭祀神君。神君说:“霍将军精气少,寿命不长,我曾经想用太一精弥补一下,这样就能延长寿命,可是霍将军不明白这个意思,拒绝了我的要求,所以我就断绝了和霍将军的来往。现在,霍将军得了重病一定会死去我根本没有办法相救。”

真是有爱的cp,正直病弱大将军和神君的三生三世……

赵地人新垣平以善于观望气色叩见皇上说:“长安东北有神灵气色,构成五采,好像人头上戴着礼帽或打着包头巾一样。有人说东北是日出的旸谷,西方是日落的濛谷,上帝降下祥瑞的征兆。应该建庙祭祀上帝。与祥瑞符兆相应合。”于是建造渭阳五帝庙。

中国人复姓新垣,和日本人的姓一样,不过音又不同。这种相似的据说还有些,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联系
可惜的是这种姓在古代风雨飘摇动不动就诛九族的社会中大部分都消失了……





9. 隋唐仙真

     
【站内链接】 http://www.txtnovel.vip/thread-3900891-1-1.html

【文案】唐代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艺苑中的香艳奇葩。它是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的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志着我国小说发展的成熟。它以自己的独立完整的耕新的英姿,赢得古今读者、评论家们的青睐,争得了同诗歌、散文相抗衡的同等地位,其文学价值也空前地提高了。关于唐代小说及其美学价值,已经受到古今研究家们的重视,研究和评论硕果卓著。鲁迅先生对唐人小说研究的披荆斩棘,筚路褴褛,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此后学者继起,各抒新意,共力攻关。但是学者们偏爱直面人生、揭露现实、评论是非之作,而对记鬼神灵怪的小说,却有所忽略,用心不够。这无益于唐人小说的研究和全面、正确的评价,因而也就难以作出公正的结论。有鉴于此,本书选择了近九十则唐人志怪故事,作了白话的改写和评论。


【原创评论】

   这部前面太平广记,中部裴铏 传奇,加上其他唐代传奇如李公佐、沈既济等。虽然唐传奇中颇有些曲折有趣的,比方说我最喜欢聂隐娘的故事,然而还是有太多屌丝妄想得仙女之类的,看的人审美极度疲劳。古代人生活太苦了以至于沉入某种精神幻觉……不过现代人的网文难道不是另一种幻觉。只能说人世皆苦。
     与魏晋篇的不同在于这时的故事较为完整,情节曲折,其中还宣扬了一定的价值取向。而魏晋的志怪着重表现一种奇闻,价值上较为中立。这时期的小说集中出现了佛道斗法,还进一步发展了魏晋期间的遇仙故事,在许多传奇中,隐隐约约透露出当时的政治状况,如晚唐期间的诸侯割据,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牺牲杨玉环等。某些故事仍然得到了后世的进一步传颂,如倩女幽魂
     个人而言因为故事都编的很满了,就没有特别记忆深刻的。

   
   
·       小说描写人与狐女恋爱的神奇故事,实为寄托着对当时广大妇女的美好理想和品格的赞颂:自由相爱,生死不瀹,善良机智,反抗强暴。小说还揭露了权贵子弟放荡腐败,无恶不作,令人愤慨。任氏设计骗取女性供权贵子弟韦崟玩弄,白己受軎,转而害人,以报答韦崟的物质接济之恩。小说中还宣扬了封建的义气思想,任氏的殉情从夫而死的思想,这都是封建地主阶思想的表现,是小说中的槽粕。在爱情的视角中,既表现了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与美好的心灵,也宣扬了封建道徳:义气、贞节、从夫等,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共产主义道德是格格不入的,应加以严肃的批判

    太平广记中任氏与韦鉴的故事,站在任氏的角度上真是个彻头彻尾的PUA悲剧


·      
小说描写王宙与倩女青梅竹马相爱,共同反对封建包办婚烟,终成誉属,白头偕老。小说借鬼魂私奔的迷信形式,进行反封建礼教的包办婚烟的斗争,争取婚烟自由、爱情自由的胜利。但小说中所宣扬的封建礼义道德、贤孝等思想,是应该批判的。一方面要为争取自由爱情而私奔,但另面又谴责自己贤孝有亏,结尾又宣传了两个孩子贤孝,高中进士,投予地方县丞、县尉。这种忠孝思想正是维护封建纯治所需要的。

著名的倩女离魂也是唐朝的哟


·       说借助人鬼相恋这种落后的形式,歌颂了人间的真挚爱情,批判了封建士大夫玩弄妇女的丑行。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妇女追求爱情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弱小女子,怎么能够挣得到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权力呢?在蚤大的封建铁壁中,只能碰得头破血洸而身亡。既或化为鬼争取到爱情和幸福,可是悲惨的结局终是不可挽回的空留遗恨在人同,这是一种血泪的控诉。它告诉我们,封建社会的妇女是没有独立的人格的,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玩物。而争取独立人格的妇女,一旦发现真心爱重自己的人,就拚命去遍求,可结果总是以自已失败和牺牲而告终。这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封建制度与封建道德所不允许的,这种沉重的压抑与残酷的精神虐杀,夺取了她们的生命。妇女的真正解放只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成为现实


    每个爱情故事下必有作者对封建社会妇女的同情与赞扬,挺爽的。



女主人跑到焦封面前,悲哭不止,对焦封说:“我不忍心同你分开,因而愉着跟你来了,想不到今日还能再看到你的面容。希望你带我一起走吧!同到长安去!”焦封又惊又喜。于是两人携手同行,到了前面旅店住下。天刚要黑,看到有十多头猩猩奔跑来了。焦封的妻子从屋里奔跑出去,高兴地跳起来,不同常人。于是回头对焦封说:“你不念我而东去长安,我现幸运的是女伴来召唤我回山。希望你自己保重,爱惜自己身体吧!”说完话,变成一头大猩猩,和同伴相追逐着跑向深深密林之中,再也不知道她的下落。(据《太平广记》编写)小说虽写人与猩猩之恋,但猩猩更富人的感情。它曲折地反映了才子与佳人私相爱基的自主婚姻,又表现出才子为功名利禄观念引诱,忍痛抛下所爱之人,去追求高官厚禄,遗成了佳人被弃的痛苦。在一定意义上它有反封建礼教与包办婚烟的意义。也暗示封建女子的悲惨命运与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小说中宣扬“学而优则仕”,进而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封建剥削阶级人生观,忠心为统治阶级作压迫百姓的工具和爪牙。为了追求功名富贵,又可以抛弃自己曾经爱过的女人,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更应批判。

   这个书生找了个猩猩女,莫名觉得喜感。





10.宋元魔妖

【站内链接】http://www.txtnovel.vip/thread-3900893-1-1.html


【文案】
    本册故事选取宋元时期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到了宋朝,位重才高的人重视史学,坎坷拓落之士喜读话本,短篇志怪小说的创作便处于低潮。《太平广记》 可谓宏篇巨帙,然而多是搜集前朝之作。于是,《夷坚志》便以作者洪迈的名声之盛和篇目之多而成为这一时期的最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稽神录》、《睽车志》、《异闻总录》等等。元王朝经过一番征战统一了中国,人民生活尚不安定,除杂剧以外,文坛冷落,志怪一类小说也便寥寥无几了。


【原创评论】

     宋代虽然志怪小说更多更完善,但因出现其他更多的文化娱乐,始终未占文坛主流,甚至还被其他话本传奇取代了一部分地位。这时节出名的作品较少,不过内容更多,反映了一部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人民心理相应的变化。主要选的是《异闻总录》《稽神录》《夷坚志》。宋代志怪情节完整生动,逻辑性强,如果想看完整故事的读者可以多看宋代。读到这本我审美疲劳不想再看明清鬼狐了,等我缓一缓有时间看了再上传。

感动

      
有一位姓段的巨商,养了一只鹦鹉。这鹦鹉聪敏极了,能诵陇客诗和李白的宫词。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便呼茶问安,跟客人亲热寒暄。主人非常喜欢它,加意喂养。有一次,段某因事吃了官司,半年才被从狱中放出。他走到笼前对鹦鹉说:“鹦哥鹦哥,我在狱中半年没有回家,白天晚上想的都是你呀!你一向可好吗?家人喂得及时吗?”鹦鹉说:“是啊,你在狱中数月,实在难以忍受,这跟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过的日子,真是没有什么区别啊!”姓段的商人听了,感慨得流下热泪,对鹦鹉说:“我要亲自送你回到丛林之中。”说完,他便特意准备了车马,把鹦鹉带到秦陇的山林中,流着泪开笼放飞,祝福它说:“你飞回旧巢,愿你万事如意。”那只鹦鹉振翅徘徊,好像不忍离去。后来听说,它常常筑巢在官道大树的高枝上,凡遇到吴地的客商驱车到秦地的,它就飞出巢外鸣叫道:“客人见过我的段二郎吗?他平安吗?”“如果见到二郎,清转告他,鹦哥十分想念二郎!”(据《玉壶清话》编写

就是算命的爱说些模棱两可的话
泰州徐二公,是一个奇异的人。他没有家,没有子孙亲属,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哪方人士。他每天拿着一把扫帚,不停地打扫神庙佛殿,从不主动跟别人说话。如果有人问他什么,他十有八九是转身急走,根本不答话。偶然答上句,便能道出未来的吉凶祸福参政吕惠卿刚刚办完家里的丧事,准备回京供职。他顺道拜访二公,问起自己的官运。话音未落,二公慌忙转身逃走。吕惠卿紧追不舍公忽然回头话:“善守。”吕惠卿叩头道谢,以为是让他善守富贵呢。等到回到京城,皇上便命他去做建州知州。当时徐禧、沈括刚刚失势,他再三恳请,不去上任,又请求徐、沈二人一同上殿。神宗大怒,贬他为资政殿学士,命他去做单州的知州,正好应了“善(单)守”之说。(据《东轩笔录》编写)对自己的命运惶恐不安,才整日幻想着能有一个预知祸福的人。可怜朝廷左右,进退擢贬尽在一人喜怒之间。

一个私奔了的女儿却被编成了神仙。古代人的书里常常一方面宣扬神鬼世界观,一方面又写些被戳穿了的故事。但为了掩盖女儿被送到外地这种事编出一个更大的莫名其妙的谎言也是思路清奇,明明是不守规矩的女儿却变成孝子,太反讽了
他身边有个女儿,叫定二娘。传说一年秋天,郑千里突然得了急病,十分危险。定二娘割下自己腿上的肉配成汤药,精心调理,终于使父亲病体痊愈。第二年,姑娘外出担水,忽然从地上涌起一片彩云,她乘着祥云腾空而去。乡保得知此事报给知县,知县报给知州,依次乞奏于朝廷,请求立庙表彰,以鼓励天下孝子。可是过了很长时间,朝廷一直没有批下来。乡里人等不及了,就给她立下了仙姑祠。此后有事来求告的人很多,据说往往还很灵验。远近乡亲,闻风而来,还举行庙会,有时差不多有好几千人。真是越传越神。又过了一年,赶上瑞州大旱。乡里的一些头面人物,又提出请朝廷立庙旌表的事。当时的县宰洪起畏,对这件事颇有怀疑。于是重新查阅过去的文牒,秘密地派遣县中小吏查清楚这件事。正赶上新建县一家姓阙的雇来一个女佣人,来历不明,又正好是旌义人,于是便传到官府审讯。结果查明她正是所谓的“郑仙姑”。原来,所谓仙姑却是假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初,定二娘巳经订了亲,却跟别人通奸怀了孕。他父亲感到羞耻,怕丑事败露,便多方辗转,把她送到外地,并编造了刮股救父、驾云升天的假话做掩盖,这便是所说的郑仙姑。

若是以科学的眼光看,这件事其中肯定有许多屈折,才以讹传讹变得这么奇怪。但是时过境迁都不可考了。说不定是什么家族秘闻兄弟反目精神分裂……
北宋微宗政和年间,李郁林出任芮城尉。有次,他因公经过河镇,偶然赶上河镇的大小官员在夜里聚会,大家互相征询有关鬼神的传说,镇官讲了下面一段故事当年,河中县有姚氏一家,十三代也不分家。全家老少子孝妻贤,兄弟融洽,妯娌和睦,连几代受到旌表,号称“义门姚家”。可是,在一个早上,全家竟然得了暴病,几乎全都死光,只剩下兄弟二人领着妻小了。正在沮丧的时候,弟媳又死了。弟弟只好和幼小的儿子住在一个屋子里。过了一百多天以后,仆人忽然听到弟弟的房中好像有女人说笑的声音。哥哥起初还不相信,便亲自去偷听,发现果然有这种事。第二.天,哥哥责备弟弟说:“我家虽然突然衰败,但毕竟是世代义门。弟弟你纵然丧偶,难道就不能稍等几时?现在丧服还没有脱,怎么能句引外边的女人来家鬼混呢?这恐怕要败坏我家的门风了,怎么办呢?”弟弟哭着说:“不是这样。夜里跟我说话的,是我死去的妻子啊!”哥哥惊讶地询问缘由,弟弟说:“你弟媳死去一个月后,夜间便来敲门她说:‘我惦念孩子没有奶吃,所以又回来了’。于是我开门放她进来,她径直登床给孩子喂奶。我害怕极了。从此以后,她便经常回来。我也跟她说话,她跟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我又害怕又奇怪直没敢告诉哥哥。”哥哥心想:一家人快要死光了,现在鬼妇又来伤害弟弟,弟弟不忍心割断情思,当哥哥的一定要杀鬼救人!当天夜里,他瞒着弟弟,手持大刀,躲在门后。果然有人推门而入,哥哥冲上前举刀便砍。那人大叫一声,夺门而逃天亮的时候,只见血流满地。兄弟二人沿着血迹,找到弟媳的墓地,看见弟媳横尸墓外,身上还有刀伤。正赶上弟媳的家里人也来了,看到这种场面,立刻告了官。官府派人打开棺木里面根本没有尸体。所以,官府也很难断清这场官司,只好把兄弟俩关在狱中。不久,姚氏兄弟都死在狱中,这一家于是便断了香火。李郁林听到这里,还不太相信。镇官就让左右的人取来案牒文书给他看,他才信了。哎,鬼神之事,真是无奇不有。


    主人公住在旧园,其中有很多蛇,最后砍了土地像……怎么想都觉得这些泥像其实就是蛇怪吧


说着,他回头指派跟来的人,把神座上的五六尊泥像全都捣毁,扔到河里,又召来工匠改塑新的神像。从此,再也不见大蛇作怪了。(据《铁园山丛谈》编神不称职,人可以撒掉他。这真是一段充满浪漫色彩的奇想。刘器之不信邪,不怕邪,乃至于严惩傭神,以正压邪,这种精神,实在是很值得赞许的。


七五姐反胜法师。不过宋代人的名字也真奇怪。还有七五郎……


诸亲属都说:“七五姐不幸去世,于今已经七年了,且棺柩等都已焚化了,即使还魂,也无体可托。这个女子一定是妖精鬼魅假托的七五姐,将来必定会对施郎不利,还是想一个万全之策才好。”三师初见女儿心喜,听亲属这样一说也疑虑重重。于是,决定请法师考治考治。第二天,法师来了,那女子仍怡然自若。法师书写神符还未成,那女子便已别书一符破它。法师再书灵官捉鬼符,那女子写九天玄女符破之。法师不敢施别的技法,手抚宝剑对那女子说“你到底是什么精灵?”女子回答说:“我在世时,尽读父亲的法书,又在梦中蒙九宫玄女传授我返生还魂之法,这才得以再度为人,永远住在这变幻无常的人世间。我平素里常常济困扶危,修我善德,也不曾触犯天地禁忌。而大法师你的过错太多了,还有什么神威法术能制服我呢?”法师无言以对,悻悻而退

古代野人传说。

德兴有位士大夫名叫李扶,字国助,以恩科得官,奉调宜州任司理参军。庆历初年,李扶任职期满,回到家乡,给人们讲了他任所内有关个野人的故事。宜州有个溪洞,住着蛮夷少数民族。近年忽然来了一个怪物,其形体像人,髙一丈,遍体长着鳞甲。不穿衣服,仅用布片胡乱地缠绕几下。他单身睡在山间野庙里。谁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起初,他只是捉捕些野兽以其肉为食,渐渐地也捉人吃,不论人兽只要被他捕到,就从头到脚活啃生吞。住在溪洞附近的乡民深受其害。屡次召集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与那怪物相斗。那怪物看到人来了,就跑到山顶,搬大石块向下砸。乡民们躲避不及便被砸伤,所以他们虽有强弓药箭,雨点般地四面乱射,也无济于事。没有办法,人们堵死了他所住的洞穴庙宇,在他往来的路上挖了陷阱,也未能降伏这个怪物。相反,却使他为恶更甚,以至于乡民们人少不敢出入,每逢他们下田或出门,都得十人八人以上,而且拿着刀矛,边走边敲锣,用以进行自我防卫,而不和这个怪物相打斗。有时候乡民们人略少一点,必遭到这个怪物的追逐。这家伙步又大又快,疾走如飞,即使乡民们成群结队的走,如果有谁稍稍走慢了点落在后面,也会被他捉获。年轻力壮的、胆大又有气力的和他搏斗几下,那刀剑扎在他身上如刺坚石,一点也伤不着他。如果在田间劳作,稍有疏忽,没有左顾右看,便有生命危险。整个溪洞地区有人口千余,被他捉着遇难的近一半。民不聊生,

又开始批判封建夫权,引起舒适。

这是一篇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臧庆祖夫妻情笃,妻子不幸早亡。妻子死后,他矢志不娶,昼思夜想。他守着妻子的灵牌,共饮共食,官语应对,待之如生人,简直达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我们当然并不欣赏他这种近乎痴呆的“守节”精神,但是,在夫权统治下的旧社会,处处讲男尊女卑,丈夫视妻子如玩偶,如衣裳,本篇的主导思想,便是很可贵的了。它表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相爱,无疑是对夫权思想的挑战。至于鬼魂买帽的情节,那是作者为了寻求感情上的平衡而幻想出来的,万不可当真。


      明明没罪也要挨一次打,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混乱和民众对法律的心理,如果法律不能减少人民的使用成本,那人民也不会养成法律意识。


阿徐已经同大伯对了质,便对那官吏说:“既然事情已经搞清楚,我并没有什么罪过,就该放我回去吧!”只听帘内有人说:“到这里来怎么能随便回去,不能让你白白地走掉。”于是让两个差役把她按个大椅子上,用竹条子抽打她的后背,当打到第三下时,她突然觉得椅子塌落,身子好像从云雾里向下跌,一下子摔到了地上,这样便醒来了。家里人看她的后背,果然有被抽打的三条红血印,不敢触碰,稍一碰,便痛楚难忍,几天后才痊愈。

子女是父母的讨债鬼的故事。
商人王兰,不幸客死他乡,财产被夺。怨气所结,致使阴魂不散,最后他竟然托生为侵财者的儿子,以挥霍无度、贪于酒色而死的手段,索回了大部分财产。他还分身为女子,托生在五里之外,察看财产所余。这实在是一个荒诞绝顶的故事作者意在劝人为善



       明明是天神之子却被道士赶得到处跑。最后女主人公落得这么凄迷的结局。古代人好不容易编一个女性主角的玛丽苏也是这样惨兮兮的。

雍父询问道士,“这少年是什么神?”道士说:“他是北阴天王的儿从此以后,这少年再也没有来过。雍女在家,也没人敢为之议婚。没多久,雍父母相继亡故,雍女无以为生计,便独自开了个酒店,亲自在酒台上卖酒。每每回忆起和那少年美满恩爱的生活,便潸然泪下,始终怀恋爱情的初衷。
这是一篇人神相爱的故事。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描写的这类故事,女主人公常常是织女、龙女、七仙女、白蛇等神仙异类,而痴情郎则是凡胎肉体。这一篇则不落窠臼。请看这位上界北阴天王的几子,这位风流少年,他对人间一位妙龄女子见钟情,真诚爱幕。于是运用神法,穷追不舍,终于两情相笃,暗结鸾凤。仙男追凡女,平添了不少神奇与豪爽,幽默与頑皮,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不仅是创作技巧的推陈出新,同时也肯定了妇女享受美满婚烟的合理性。可惜,由于时代的限制,他们的爱情终究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妻子被水鬼抓走又放回的故事。但是《西游记》里被抓走又回来的唐僧的母亲只能自尽。
·     
金山寺是镇江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这里曾流传着许多类丽的爱情故事,最负盛名的要数《白蛇传》了。而《夷坚志》记載的这个传说却别开生面,这里有痴心的男人,凄凄数载而不娶;有情真的女人,困厄水府而不变心。特别是那女人已失身水鬼,当她历经磨难重回丈夫身边时,夫妻竟和好如初。故事本身是对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挑战。

  又一个子女是讨债鬼的故事:
在古代志怪小说中,冤鬼讨债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一篇的不同之处是:那个少年冤鬼,改换了招数。他不是把眼光放在钱财方面,而是要通过给仇人感情上的折磨来讨债报冤。他做了仇人十几年的掌上明珠,然后突然死去,让仇人饱尝撕心裂肺的失子之痛,然后怒骂狠打,令其恍然大悟,追悔莫及,直到捶胸顿足,一命呜乎!故事读起来曲折回环,令人慼慨万端,且足以使为恶者触目惊心。

这篇被编者起名叫烈女传,但是可不是封建社会的那个烈女,而是绝不原谅丈夫的厉害女子。可惜她养大的女儿还觉得父母要同葬,结果两人尸体放一起这个母亲的尸体就背过去了。
         可见社会的影响大于母亲的身教,这样的母亲的女儿还没能领会妈妈的精神啊

    这故事的主人公,实在是一位不寻常的女性。面对着喜新厌旧、冷酷无情的丈夫,她进行了有智有勇的斗争,一步一步地馭得了胜利。她性格刚烈,铁骨铮铮。她严厉地拒绝了已经离异的丈夫的挑逗似的引诱,靠着自己的力量,把小女几抚养成人,送她出嫁。她看穿了那个负心汉的本质,死后也不牵就他,不原谅他,即使归于同穴,也永远篪视他、背弃他!在封建社会,这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然而,旧势力大强大了,她最疼爱的幼女,在她死后,却迎合了封建礼教,违背她的意愿,干涉了她的自由。悲剧还没有结束,她将跟那个负心男子继续斗争下去。

女子和桐树精恋爱的悲剧

·  
    这是一个奇幻的爱情故事。那女子情深意笃,整日跟情郎眉飞色舞,欢歌笑语。只是那情郎却无彩无形,人们只见一棵老桐树枝叶扶疏,颏频摇摆。最后自然是悲剧的结局:老桐树被姑娘的父亲派人砍倒了。姑娘大喊桐郎,悲痛欲绝。这故事反映了年轻女子被封建礼教禁铟的痛苦,怪异的情节中,折射出一种魔影,一种扼杀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生活的正当权益的魔影

桃化人的恐怖故事,找到了在酉阳杂俎中那种迷离恐惧感
·      
首北宋元祐年间,巴郡有一位善于行走的人名叫王信。有一次,郡守派他去京都送信。他带着书信从郡城出发,急速前行。在走到离郡城大约有几十里地的地方,他看到路旁有两位道士在那里饮酒,地上放着下酒的桃子,看上去又光又大。他因为走得口渴了,就在道士身旁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他开口向两位道士说:“我走得口干舌燥了,能不能给我一个桃子吃?”道士看他开口了,就把地上剩下的桃子给他拿过来,他掌起桃子大口吃起来。一个道士看他很爱吃就从自己的怀里拿出一个象盘子那么大的桃子送给了他。他看到这大桃子,心里十分高兴,并跪下来向道士叩谢,然后用衣服的前襟把桃子包起来,继续赶路。又走了数十里,他又感到口渴了,便伸手把衣襟里的桃子出来。结果使他大吃一惊,只见手里拿着的不是桃子,而是一颗人头,头上还沾着殷红的血。他害怕极了,急忙向前走了几步,用力把人头扔到路旁的河沟里,然后就掉头往走。他连跑带顛,很快回到了郡城,路上的行人看他就象疯子一样。他见了人就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嘴里还不住地说:“真吓人哪!真吓人哪!”他回到家以后,也不吃也不喝。郡守马余庆知道他回来了,就把他叫到郡府,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把在路上所遇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郡守,之后就奔到大街上,说些疯疯癲的话。据说蜀中的人有见到过他的。《据《春渚纪闻》編写)这又是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它似乎在告诚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随便结交不认识的人,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赠予。这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

然而这篇并没有评价写得这么好,像狐夫人那样千年不死何必还执着于一人的真心不变?
是一个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侯生其人,可谓风光男子。当他属目于人时,便穷迫不舍;当他颔幕于人时,便十步回头,几日不见,如痴如病,寻遍天涯,不论人妖之异见相知,则两情切切,搜遍山盟海誓,寻尽花言巧语。然而,遇利禄新欢,则瞬息旧情全忘。这样的负心汉子,受到惩罚,实在是天经地仪的事。那位独孤夫人,柔情似水。对所爱之人,情深意笃,身心全注。一旦得知有变,虽怨恨惆怅,但绝不沉沦,而且报复有节。观其车上扔钱之举,真是开朗潇洒的女中豪杰。纵览全篇,曲回跌宕,似有唐人传奇的韵味。其思想上的深意,天下负心者可以为鉴






11.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

【文案】
本书由作者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研究了纬书政治神话的贡献、天人学说成为政治神话的过程、政治神话与中国文化各种形态之间的关系等学术问题。

【原创评论】
     北京大学博士论文。看完以后脑子陷入混沌……因为真的好难懂。当然仔仔细细看可能也能懂。先来一段科普:
     纬书与经书对应,一称内学一称外学,纬是相对于经学而言、即以神学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的,纬书是对秦汉以来“纬”“候”“图”“谶”的总称。其中保存了大量关于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综合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研究中国思想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谶纬,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为经学占验学说。谶纬是盛行于秦汉代的重要社会思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谶是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中国民间发展为庙宇或道观裹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纬书是上古谶纬思想学说的辑录,并非出于某一作者。谶纬出于神学,谶是方士们造作的图录隐语,由于先秦天命神权、天人感应观念的流行,出现许多祥瑞灾异、神化帝王和河图洛书、占星望气等等说法。东汉初年儒家谶纬大盛。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后崇信谶纬,“宣布图谶于天下”,儒家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甚至也要向谶纬看齐。谶纬在汉代的流行,是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分不开的。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谶纬之学对东汉政治、社会生活与思想学术均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年渐衰。由于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人利用来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隋炀帝正式禁毁之后,谶纬之书大量散失。
     曾经有七纬,是用神学牵强附会儒家六艺经典,但大都亡轶了。古代社会真的很落后,文明也没办法被保存下来。现存比较全的纬书总集还是日本学者编撰的,唉……古代人的封建迷信东西虽然觉得也没什么意思,但也是我们文明的一部分,可惜现在留下来的真的只是以前的十分之一啊……
      谶纬之说大肆流行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密不可分,儒家在汉代进一步成为儒教。魏晋志怪中也能看到许多谣谶痕迹,然后再到后世,因为统治者不提倡所以这种思潮也在民间消亡了,宋元明清的小说中很少再有这种迷信感应的思想。
       本书只适合有哲学神话学基础的相关研究者或博士生。作为业余读物太严肃太费力。讲政  治较少,讲神话更多,真的称得上满满干货(该叫普通灌水博士生硕士生好好看看学学人家)。分析完创世神话、圣人神话、政治神话后,附录里还对一些著作进行了专门考究。
        摘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东西:

      
神话的隐喻功能紧密相联。隐喻是原始神话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目的性动因很可能是为了解释史前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制度和规范,  如上举中国神话中羲和生十日、常仪生十二月神话的隐喻意义很可能是为了解释以十日纪旬、以十二月纪年的原因。在古希腊神话中这种神话情节更丰富。最著名者如阿多尼斯神话,寓意一般理解为春秋两季植物复苏和凋零;又埃及神话中的地神兼谷神奥赛列斯的故事说,奥赛列斯每年冬天死去,待到春天,其妻埃西带来一阵春风,他就又复活了,也有同一种寓意。这种寓意或隐喻,就其神话形象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也即是象征。


      
  古希腊时期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神话隐喻理论,实际上是将古希腊神话当作寓言来理解了。其结果是部分神话的寓言化;与此不同,中国神话的寓言化往往是把古代神话改造成为一种寓言形式,借以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其显例之一,是《庄子》中“中央之帝日浑沌”的寓言。《庄子●应帝王》载: .“南海之帝为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絛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絛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日:‘人皆有七窍,以视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窍,七日而浑沌死。”此寓言的寓意是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政治和哲学思想。而《山海经●西次之经》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日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欢舞,实惟帝江也。”毕沅注日:“江读如鸿。《春秋传》云: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浑沌。”按毕注显然有神话历史化的痕迹。但此帝江或帝鸿形象固似中央之帝浑沌,毕注当是不误。可知庄子浑沌寓言出自中国古代神话。其显例之二,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中的政治寓言,即所谓古代圣王故事,或称历史传说或历史神话。同是- 一个尧舜传说,但各家所言制度不同,其实质都是依照自己的政治理论制造的政治寓言(详后)



   
  皮亚杰把儿童的生长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即符号功能阶段(一岁到二岁)、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在第- -阶段,模仿内化为表象形式,学会了说话,能把先后相继的活动压缩成同时性表象形式;第二阶段开始懂得说“把时刻拨回来”,但时间观念仍然与运动和摆弄实物(如钟摆)紧密联系在一一起;第三阶段产生观念形式,即可以运用观念形式进行思维运演而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物,抽象思维因此产生。维柯说:“凡是最初的人类(民)仿佛就是人类的儿童“

  半个世纪前顾颉刚先生自称他发现中国历史记载中-一个规律性现象,这就是所谓“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明明就是媚上的东西也能成为批判形式??实在是不能理解。就不能承认从古至今的读书人大都是软骨吗
        
但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谶纬或纬书这种文化现象及其思想形式的产生,有其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政治原因。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和意识形态形式,它是西汉中后期,尤其是两汉之际物质生产关系及其政治生活的反映。西汉初年,民生凋蔽,汉兴六七十年至汉武时期社会生产力始有复苏和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一经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挥霍无度,财力耗废殆尽,社会几乎又回到西汉初期状况。长信少府夏侯胜谏止为武帝立庙乐日:“ 武帝....多杀土众,竭民财力,奢泰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过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或人民相食。”①是所谓天怨人怒。汉世天人灾异说正是在此情况下大昌的(可以董仲舒为始),它一方面反映了先秦以来所谓“天人之际”的思想传统,另一- 方面,它表达的是整个汉代社会下层百姓的厌汉情绪。在此情况下,汉世- -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或在朝或在野)遂继承了先秦处士的社会批判传统,如夏侯胜、眭弘、盖宽饶、李寻等,往往直言极谏皇帝,而所谓“汉家尧后”说,“汉更受命”说,以及众多儒生引经论世,均是汉武以来逐渐形成的一个普遍而历时久远的,潜隐状态的社会抗议运动的曲折表现②。而鉴于董仲舒、睦孟(弘)、京房、翼奉、谷永、李寻等人公开批判现实往往罹祸,而统治者又多迷信,因此遂有纬书这种社会批判形式产生。


        站内暂无txt,因为注释很多还有图所以也没法转,超星内有,爱分享网也有pdf。
        封面真的很好看。
        查了一下这个作者冷德熙到科技部科普什么的当副社长去了。
【专业度professinality】★★★★★
【观点接受度convincibility】★★☆☆☆
【厚度thickness】★★★☆☆

         




12.古代志怪小说


【文案】古代志怪小说,作者骆晓平,此书主要是集《琐语》、《山海经》、《汉武故事》等为一体的中国古典小说集。
在《古代志怪小说》中,编者精选了上百个不同历史时期各异其趣、颇具代表性的志怪故事,大致按照其产生的时代先后,也就是志怪小说发展的脉络为序来加以介绍,并予以简要的评析。但愿广大读者朋友能从中窥见我国古典小说中志怪小说这只“魔瓶”所蕴藏的斑斓多彩的宝藏,感受到它奇特的魅力!


【原创评论】
     和上面一本穿插着看的,这本显得浅显多了,科普性质的概要,其实也没说到多么全多么深,但对我而言很少补足了一些知识空白。优点就是科普性强;涉及的内容偏向唐之前,有一些其他人较少提到的《琐语》之类的;通俗易懂。缺点是没放原文;涉及的比较偏反尔遗漏了一些珍珠;内容松散无主题。
      适合对志怪有兴趣的入门级读者。
      总的而言比较推荐。其中有意思的东西不少:

   
我国的神话、历史传说和原始宗教出现得很早,至迟在奴隶社会初期,就已存在非常丰富的神话、历史传说和相当兴盛的宗教活动以及大量的迷信故事。另- -方面,随着汉字系统的不断发达和书写工具、书写材料的日渐改进,用文字记叙历史在夏商时期也已形成制度。这些都给志怪小说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国志怪小说的起源也非常早。-般认为,最早的一部志怪小说,当属产生于战国前期的《琐语》。
一天晚上,晋平公梦见一头红色的狗熊在照壁后面探头探脑的,心中感到很不舒服,竟因此一病不起。 平公于是派人前往郑国,向郑国名臣子产请教。子产说:“当初共工(传说中远古时期的一个天神)有个卿士名叫浮游。共工跟颛顼(也是传说中的天神)争夺天下,被颛顼打败后,浮游便自己沉到淮河的深渊中躲了起来。他的皮肤是红色的,说话时爱哈哈大笑,行走时老是频频后顾,形状像头熊。他经常代天神们兴妖作怪。如果出现在堂上,称王的人就会死去;如果出现在堂下,老百姓就会惊恐不安;出现在门口,就会危害君王身边的臣子;他如果只是出现在庭院中,则没有什么妨害。他现在只是在你们君王庭院的照壁后面探头探脑,你们君王也就是生点病而已,不会受到什么伤害。祭祀一下颛顼和共工,病就会好起来。”晋平公听了使臣的汇报,急忙按照子产所说,恭恭敬敬地向颛顼、共工祈请祷告了一番,病果然很快就痊愈了。


志怪小说是着意记载和讲述种种荒诞不经、虚幻离奇的神鬼怪异故事的小说。这些离奇荒诞的故事,据其内容,又可以细分为三类。一是以记叙历史的面目出现,主要着眼于人物的奇闻异事等各种荒唐怪诞的遭遇经历,如前面介绍过的《琐语》。这类志怪小说,通常被称之为“杂史杂传体志怪小说”。二是以地理博物为主要内容,夸.张地记述各种耸人听闻、百无-真的神山灵水、奇禽异兽,或妖花怪草等。这类志怪小说,我们把它叫做“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如果不是专记人物的奇闻怪事,也不是集中记述耸人听闻的地理博物,而是兼容并包地讲述各类神鬼怪异故事,则属于“杂记体志怪小说”。
《汉武故事》最初共两卷,在流传过程中屡经散失,到今天只剩下一卷的篇幅和-些辑佚本。 其中要数鲁迅先生《古小说钩沉》中所钩辑的较为完备,也较有条理。
在这里,真实可信的凡人东方朔被说成是天上的太白星精托胎转世到人间的,因此从小本领不凡,除悟性超人、过目成诵外,还能随意往返于人世仙界之间。但是,在《汉武故事》和《列仙传》中,东方朔又被说成是太岁星(木星)精转世;他姓氏的由来,《汉武故事》又说是因出生时“东方始明”,而不是因为出生地是“东方里”。0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使神仙家们编造的谎言不攻自破。

   这本书不是又红又专,但也可以说比较唯物。
      一次,他在出席光武帝于京城南郊举行的祭神仪式时,身为光禄勋的他突然走出队列,回身面向东北,连续含酒喷射了三次。负责纠察的官员事后向皇帝报告了他对神的这一失敬和非礼行为。光武帝便召问他是何缘故。郭宪回答说:他当时看到齐国失火了,所以赶快面对齐国方向喷酒施法,以此把火扑灭。后来,齐国果然呈来了遭受火灾的报告,失火的日期正是光武帝祭神的那天。

这个喷水的故事我已经在不同的人身上看到了好多次了……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术成了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当时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例外地从小便要受到儒学思想的灌输。但是,当时的儒术并非真正纯粹的孔孟之学,而是融合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儒学。再加上两汉时期神仙学说的风行,当时的士大夫文人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便不可能是纯粹正统的儒学思想。因此像郭宪这样貌如方士而骨子里是儒者的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在当时并不是个别的偶然存在。
不过,从南宋起直到当代,许多学者(包括日本等海外的学者)经过从许多方面对《列仙传》进行研究,又认为这部书并不是刘向的作品,而是东汉甚至是魏晋时期的方士托名刘向而编撰的一-部假冒之作。
西王母由最初的部落名称演变为神仙,是汉代方家们造仙运动的结果。作为神仙的西王母的仪容、装束、年龄等特征,反映了当时的神仙家对“神仙”内涵的规定和理解。而西王母被描绘成- -个天仙而不是一-位男性神仙,则反映了仙家们对“西王母”这个词因望文生义而造成的误解,是他们把西王母的“母”错误地理解为母性、女性的结果。在语言发展的历史中,类似的误会还有不少。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因任过“拾遗”一职,又被人称作“杜拾遗”。到后来,一些对杜甫缺乏了解的人听人们谈起“杜拾遗”,就误认为是位叫“杜十姨”的女性,而在塑像时把杜甫塑成一副妇人的模样, 成了一则历史笑话。除此之外,把西王母包装成一位女仙,也是仙家方士们宣扬女性也可成仙,以引诱、争取更多的女性迷信仙道,成为他们的忠实信徒的一-种策略。在宗教传播的过程中,类似的现.象并不罕见。如佛教中为人熟知的观音菩萨……
  应劭写这部书,在当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用他自己的话说,目的在于“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就是说,要指出世间流行的各种习俗观念的谬误,使事情符合它本身的道理。但是,这部一心想纠正人们在时尚习俗方面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力图给各种事物和现象一个合理说法的书,恰恰在当时的热点问题一对 神灵鬼怪的认识上,表现出时而否定,时而肯定,前后不一,互相矛盾的混乱态度。由于应劭在说理时习惯大量征引历史故事和当时流行的一些传说,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见闻,这就使《风俗通义》一书保存了不少观点互相对立的鬼怪故事。例如:
      
      汝南鲷阳(今安徽临泉县西北的鲷城)有个人在荒野中用绳网套住了一-头獐子。当他还没来得及去取的时候,有个客商驾车路过那里,看见一头獐子被套在绳网上,便顺手拿走了。但客商想到不该不劳而获,又取出一条威鱼放回那里。不一会儿,网主来取獐,见套住的獐子不见了,却变成了 咸鱼干。想到荒野之中又不是人来人 往的地方,很诧异怎么会有这样的怪事,便把那咸鱼干认作精灵,逢人便讲。大伙儿听了,又互相转告,都来求咸鱼治病赐福,而又往往有效。人们于是为咸鱼修造庙字,数十个巫师也闻风蜂拥而来,在那里设下帷帐,整天击鼓奏乐,祭祀供奉。方圆数百里的人都前往祷告礼拜,称为“咸鱼神”。热闹了几年之后,恰好那个商人又路经该地, 打庙下走过,问清缘由后,说道:“这是我放在网里的咸鱼干,哪里是什么神啊!”便一步上堂把咸鱼拿走了。

要活得过久,就会变成精怪。对此,晋代千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有更加详细具体的讲述:千年的野鸡,如海会变为蜃(传说中蛟一类的动物,状如大蛇而有角);百年的鸟雀,入海会变为蛤;千岁的龟、鳖,  能跟人讲话;千岁的狐狸,会变成美女;千年之蛇,能断而复续;百年之鼠,会占卜算卦。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也谈到龟、鹤、蛇、猕猴、猿、蟾蜍、麒麟、鸟禽、虎、熊、狐狸、豺狼、老鼠等等,皆可久而成精,并断言:“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各种生物老了之后,变成的精怪都能假托成人的模样)应劭深信不疑的那些迷信传说,  就是根据这一观念编造出来的。
南朝宋刘义庆的志怪小说《幽明录》中也讲到:

      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范寅任南康郡太守,所属赣县(今江西赣县)的官吏报告说:前些年,他们在进深山捡柴时,曾捉到两只乌龟,都像直径为两尺的盘子那么大。因当时还要捡柴,见旁边有两棵树并排长在一起,他们便把乌龟侧着放在两棵树之间的夹缝中。谁知捡柴时越走越远,后来又下起雨来,他们便没有再返回去取走乌龟。12年后,一行人再次进山,见到当年夹在两棵树之间的乌龟有一只还仍然活着!被树木夹住的部位,只有四寸左右厚,而露在两端的部分,已经长到一尺多厚,整个形体变得像马鞍子一样。

这种事不是很正常的吗?
   
唐朝有个外出的客商,一次在汴河岸边停船时,捉到了一只大乌龟。他把乌龟煨在火灶的灰中,到了晚上,却忘了掏出来。第二天扒出来一看, 龟壳都已经烧焦了。客商刮去糊了的一-层,拍去乌龟身上的灰土,把它放在饭桌上准备下酒。可过了一-会儿,那乌龟竟然伸颈舞爪地动弹了几下,在饭桌上慢吞吞地爬行起来,就跟活着之时完全样!旁边的人都感到惊奇不已,赶快把乌龟放回到河中,那乌龟也就不慌不忙地游走了。

还能下酒……
    《列子》传统上被看做是一-部道家的著作,书中包含了许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寓言。作者原题为战国的列御寇,但根据种种迹象,人们今天普遍认为它是魏晋时代的人冒名伪作的,因为书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思想倾向和语言风格,都具有魏晋时期的特征。此外,即如上面介绍的偶人的故事,也有专家认为它显然是根据西晋高僧竺法护翻译的佛教经典《生经》中的下述故事改编的。

站内暂无txt。





作者: 明明明玥    时间: 2021-7-8 20:44




⓭《志怪小说与<搜神记>》(上+下)
➲作者:杨杰
➲文案:
“中 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 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 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杨杰编著的《志怪小说与 》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的有关内容。

《志怪小说与 》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 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 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 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 族团结、构建社 会 主义和 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站内链接;暂无
➲原文链接:暂无
➲评论:
   其实之前在站内上传秦汉神异那一系列和樱桃倩女狐情(这个系列还有神恋、鬼趣,感觉名字还都不错)就觉得很没意思,从近代到现在,无数人都不断地翻译古代志怪,但是多数都翻得无聊。直译还行,但也失了文言文的简明,添油加醋的反尔显出作者的短板,总之,如果我还是个事情不多的初中生小学生看看这些也很不错的,但是年龄大了就不愿意浪费时间,决定以后要么读原文,要么读点有意思有想法的研究。这些古人流传的故事最好交由大家来翻译,譬如鲁迅《故事新编》。
    这两本《志怪小说与<搜神记>》好像是小册子形式,一页大概50个字,字又大,两页又加一张图,所以几乎一个小时就能翻完,感觉上就像初高中课外阅读书,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明白晓畅。先介绍概念,小说就是庄子“小说”“大达”,然后介绍志怪小说的概念,第二章讲时代背景,这一部分也很不错,讲了玄学,道家,佛家对志怪小说的影响,还蛮有高中历史课本的感觉,待会再说。第三章讲艺术特征,基本上涵盖了文言文小说的优点,然后是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开始介绍干宝和搜神记,干宝自己是史学家,对他而言志怪也是一种历史,古代人觉得神明就是存在,只是不是显性,第五章内容分类,作者分的是奇珍异宝、侠义、鬼魅、人妖相恋、神话传奇。介绍故事类型的时候简要介绍了许多代表性故事,第一个类讲得不太具体,不知道是不是怕带来迷信之类的,然后讲了李寄、鹄奔亭、干将莫邪,人妖相恋讲了吴王小女和韩重,连理枝等,神话就是盘古,蚕马传说,都是广为流传的大众故事。最后一章摘录三个故事然后总结,分别是干将莫邪,吴王小女,山阳死友,文末歌颂了一番主角。
   第二部分讲了佛教对志怪故事的影响对我而言挺新奇的(道家和社会黑暗很能理解),虽然我也知道佛教对东亚的影响很深很深,讲到故事类型主要有因果报应和死而复生,尤其后者是本来中国古代故事没有的

中 国 古代有自己比较模糊的时空概念: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管子》一书的《宙合》篇二其中,“宙”指的是时间,“合”指的是空间:但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完全限制了中 国文化对时空观的深人探讨二而佛教对此却有一套更为系统的理论:‘“世”是时间概念,“界”是空间概念。二者合一,便是时空范畴二佛教的时空概念远比人们的想象大得多,并且生动形象。比如“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三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中千世界,三千个三中千世界才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山川河流都奇异无比,还有七色宝物作为装饰。这个生动形象的宇宙世界,带给信徒们许多美好的遐想,激发了他们
对佛教信仰的热情。佛教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在于改变了儒家文化抑制文学创作中的想象力的自由发挥的状况,大大启发了中国人的思维,激发了中国人的想象力。这也是魏晋志怪小说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如梁萧绮录的《拾遗记》卷十中的《昆仑山》篇,对昆仑山的空间结构的叙述显然受到佛教佛典中有关须弥山空间结构的影响。

      其实书写成这样也不容易,虽然很简单不深入,讲的也都是经典,但能吸引人读下去。点评故事时很有条理,抒发情感强烈但不尴尬,分析原因时条理清楚,娓娓道来,过渡自然,论据也不牵强,总之就是超级顺滑。普及类读物就是要这样,作者肯定也是从事文史工作的,可惜名字太普遍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书。最大的缺点当然是莫名其妙的图太多,各一页插一幅,而且也没介绍,理性分析就是凑篇幅的……
   




作者: 胡米    时间: 2021-7-8 22:03

送上第100朵鲜花嘿嘿
最近出于夏天要清凉的想法我也在看鬼故事,正巧也选了《酉阳杂俎》。出于我水獭祭鱼的看书习惯,我同时在看几个版本:曹中孚的点校本,张仲裁的全注全译本和许逸民的《<酉阳杂俎>校笺》,看下来觉得第一个太简,第三个太繁了,有许多名物解释征引下的功夫很大,普通读者大概用不上,中间那本,中华书局出的全注全译本确实不错,注释详略得当,而且充分体谅了当今普通人的古文阅读水平和识字量,对许多异体字都体贴地注了音,如果只看一本的话推荐这个版本。
看完酉阳杂俎后我打算看看唐朝的黑夜,据说后者基本是前者的白话版,应该过起来很快,楼主提到的《人迹板桥霜》确实没听说过,网上也没得下,而且这作者也没再出过其它的书,感觉可能是某人的马甲
要说志怪故事搜罗的集大成,我觉得还得是李剑国的《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豆瓣上有人评论说是“竭泽而渔”式的搜罗,可以当得起,但就是太太太厚了。。。一直看不完orz
楼主引用的佛教故事对志怪故事影响的这一段确实很有启发,让我想起巫鸿在他的某本书中(是不是《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我记不清了)说到:先秦的中国传说对神仙居所的想象都是在东边的海上,神仙居住在蓬莱仙岛,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也有了西王母、昆仑山等神仙和居所的民间传说,很难说这其中没有佛教是从西方进来的,而且也宣扬“西方极乐世界”的影响。
另外关于佛教故事和民间故事的相互关系我看过一本书觉得可看,是刘守华的《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内容主要就是对佛经故事和民间故事进行分类整理,对照选录入书中,最后部分归纳了一些类型和母题,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这种类型的书确实不多,互通有无吧。
作者: 明明明玥    时间: 2021-7-8 23:10

本帖最后由 小四子。 于 2021-7-8 23:26 编辑
胡米 发表于 2021-7-8 22:03
送上第100朵鲜花嘿嘿
最近出于夏天要清凉的想法我也在看鬼故事,正巧也选了《酉阳杂俎》。出于我水獭祭鱼的 ...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说到了taiwan回复又被审核了然后就不知道到哪去了
人迹板桥霜有一种寂寥清雅的感觉。
李剑国去年年底看了他的《唐前志怪小说史》,考据很扎实但是很枯燥,只看了1/4就停滞不前了。对于其他志怪小说酉阳杂俎更丰富但是研究的专著却没找到(图书联盟在线里面是搜不到酉阳杂俎研究之类的),不知道是不是太深奥,最近找了些搜神记研究玄怪录研究神异经研究之类的慢慢看。
版主说的其他书都没听说过,佛经故事感觉不错,以后招来瞅瞅
作者: 胡米    时间: 2021-7-9 09:20

明明明玥 发表于 2021-7-8 23:10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说到了taiwan回复又被审核了然后就不知道到哪去了
人迹板桥霜有一种寂寥清雅 ...

根据中华书局全注全译版本的前言,酉阳杂俎研究有两篇博士论文可以看,我把他列出的相关文献都引用过来,博士论文的两本标红了,楼主可以根据兴趣去知网搜,这俩论文都是免费下的嘿嘿
1.方南生点校《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
2.(日)今村与志雄注《酉阳杂俎》,平凡社,1981年。
3.金桑选译《酉阳杂俎》,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
4.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5.曹中孚点校《酉阳杂俎》(《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6.许逸民注评《酉阳杂俎》,学苑出版社,2001年。
7.郑暋暻《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2年。
8.芮传明整理《酉阳杂俎》,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9.杜聪点校《酉阳杂俎》,齐鲁书社,2007年。
10.魏风华《唐朝的黑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
11.许智银《唐代临淄段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12.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13.许逸民《酉阳杂俎校笺》,中华书局,2015年。
14.轶凡《人迹板桥霜:浅说〈酉阳杂俎〉》,海燕出版社,2015年。

作者: candydorothy    时间: 2021-7-9 09:51

很喜欢化用这些书作为素材的小说!
作者: 明明明玥    时间: 2022-11-16 11:28







⓮ 《唐人小说<玄怪录>研究》
作者:宋伦美

上次不小心放另一个书评贴了,发完才反应过来,那个应该放民俗和社会学类的,这个是文学领域的,没法移动了!真的好烦!占个位




⓯《神怪小说史》
作者:林辰
站内链接:暂无
原文链接:无

评论:

这本比李剑国还先读完,看志怪小说而不看李剑国,就像追星不追肖战,读大学不读宁波工程学院,打篮球不看落山鸡糊人,读书不读唐家三少,买手机不买华为,看新闻不看观察者网,moba不玩王者荣耀,看日漫不看我的英雄学院,哔哩哔哩不关注陈睿,看虚拟偶像不看嘉然,画画不学水滴鱼,说明这个人文学造诣和自我修养不足,他理解不了这种内在的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他只能看到外表的辞藻堆砌,参不透其中深奥的精神内核,他整个人的层次就卡在这里了,只能度过一个相对失败的人生
李剑国确实是水平最高的一个,林辰这部也不错,但是很奇妙有种莫名的时代印记,又或者他本来也是那种慷慨激昂喜欢把别人批判一番的人。比方说,李剑国会说,因为xx,所以xxx,林辰会表达为因为xxx,难道不是xxx吗/难道可以认为就是xxx吗。或者李剑国表述 xxx不是xxx,因为xxxx,林辰会说 xxx不是xxx,因为xxxx,(再次强调)xxx不能认为是xxx。林辰这本书很老了,装帧都能看出来是90年代,所以很惊人他在书里居然会引用李剑国的各种论据,我还以为李剑国更迟些。李剑国的描述总是中性的,理性的,克制的,学术的,林辰也是很学术,但是偶尔就会有一种语气或者情感在内,本以为是特殊时期的印记,发现他们俩是同时代的人之后更感叹李的专业性和不偏不倚,研究超越了时空。
但是这个区别是很小的,如果不是同时读了两者,或者对于语气不敏感其实根本没什么区别。
如果真要比较,那李剑国的研究做的多是真的,林辰还有很多鲁迅研究之类的(也能看到深深的时代印记),李剑国单方一味就是志怪,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一本书,林辰则是通通大概过了一遍,然后集成这一本。这是受什么邀请做的一个系列里面 的一部,我以为都是学者把自己以前的研究攒一下。结果人家是扎扎实实研究了一大堆写出来一本。从先秦写道民国,著名作品全都提到了,也有很多自己的见解,400多页超厚的一本。先是辨析各种概念,然后开始按朝代评析,前面影响很深的就是说了很多批判把西方文学概念移用到中国文学上面的(这本书确实比李剑国废话多,不精炼,李剑国说什么总是完了就下一个,我感觉这个地方写了几页说中国文学不能用外来概念硬套,又是打比方又是举例子,然后还要上升一下价值观),前面的因为我看了太多志怪了,我真是熟稔于心,后面讲宋代和明清倒是有点意思。
不可否认是越到后代故事越完善了。前面的虽然别有风味,但是没头没尾,后面的失去了那种独特的感觉,但是情节变好了。他的分类总的而言是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不用白话是因为通俗小说的用语实际上也不是古代人民日常交流的语言),然后又在每个朝代分了一些神仙、鬼魅、妖异、魂梦,后面这个还是比较草率,因为其实各种各种类型是有交叉的。
除了他自己强调了的观点以外其他内容有点类似资料汇编梳理。可能正是因为是自己的观点才有动力带着感情捍卫,别的就是客观叙述。


【专业度】★★★★☆
【观点接受度】★★★★☆
【厚度】★★★☆☆








作者: 明明明玥    时间: 2022-11-24 22:54







⓰《神仙的时空——<太平广记>神仙故事研究》
作者:郑宣景
原文链接:无
站内链接:无

评论:
这本是真的不错,扎实,又易懂,一看就知道是博士论文。因为前几章是疯狂报菜名一样的文献综述……所以没有上面那个那样自然流畅。叫做时空那就是真的时空,先是时空,再说空间。很奇妙因为作者完全是超越了物理学上的时空概念来论述古人的那种文学中的想象世界的时空。

第一章 对神仙故事的理解
第一节 神仙故事与现代社会
第二节 各国对神仙故事的研究概况
1.中国
2.日本及西欧
3.韩国


我才发现韩国对中国文学热爱非凡居然需要单列出一个项目来,就是不知道他们是读的译本还是自己也会中文。而且欧美的汉学家总是被重视,东亚的汉学家大家却像见怪不怪一样,也没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名字(除了这种专业研究人员)

第二章 《太平广记》概述
第一节 《太平广记》体裁及版本
第二节 《太平广记》的价值及研究概况
第三节 神仙故事编撰排列概述
第三章 道教对神仙故事的影响
第一节 神仙思想与神仙故事
第二节 神仙故事的道教史背景
1.道教成立之前
2.道教成立之后


之前一直搞错了,原来太平广记是宋朝人编撰的,还以为是唐朝人,听着“太平”。这本书也有点时代特征,不过比起上面那个弱很多,就是前言和研究目的那里喊了点口号,批判一下西方,后面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东西,但是正文中还疯狂引用西方各种文献(相比起来,刚好,作者列了好几页韩国的研究,却没有引用过韩国的什么文章……但是引用的本来也是原理性的奠基性的著作,只能说这方面东方研究还不深入领先,或者话语权不在吧)。

第四章 作为史传文学的神仙故事
第一节 神仙传记文学与神仙故事
1.神仙传记文学的成立
2.神仙故事的虚与实
第二节 神仙故事的传记性特征
1.叙事结构
2.叙事技巧


第四章着重强调了古人的史实优越性,以至于很长时间没有优秀的资源投入小说创作,但是小说还是生长着,并且从史传文学中吸取营养,比如采取司马迁开创的史传体。然后补充一些评论,穿插真实地点、时间、人物,给人一种实在感,可信感。林辰也提到了古人对历史的重视,但是他们都没有对这一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很想知道古代人到底为什么只重视历史记载,是他们的一种超越性渴望,是政权影响?

第五章 神仙故事的时间性
第一节 对时间的理解
1.时间的概念
2.时间的类型
第二节 古代文学中时间的描述形态
1.古代叙事文学中体现的形态
2.神仙故事类型分类
第三节 时间的标志及蕴含
1.瞬间性
2.持续性
3.无时间性
4.相互竞争性


不愧是博士论文,前面枝枝叶叶都说完终于走到了正题,但是还是要继续铺垫基础性内容,什么古希腊人怎么看时间啦什么孔子老子墨子怎么想的啦。

只要我们的生命不止,就不能摆脱时间的束缚。因此,对时间概念的探索离不开对人类自身的探究。我们无法通过体内某种器官来直接感知时间,但可通过随着自然界规律发生的季节变化、太阳的移动、天体的转动等来感知时间。但以年代方式体现的时间,只是物理学•        范畴的绝对时间,无法反映人类内在的心理状态,也无法体现人类主观认知的经历。因此,理解主要反映长生不老愿望的神仙故事,我们必须了解、认识对所有“自我”这一主观存在的相对、内在时间,认识时间的经验性属性,即每个社会都存在不同的时间观,而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时间经验等。因为时间不是用客观的载体,而是根据个人价值标准来评估的心理产物,具有根据变化价值标准来感知的相对、内在特征。

时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担任着作品的构成、形式、主题及语言等整体部分的中心轴的角色。无论我们描述的对象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只能在时间中行动、感悟、思索,无法脱离时间而自由存在。那么,下面来了解一下故事中设置的时间与故事的关系。可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即作品外时间与作品内时间,而作品外时间又分为读者的时间与作者的时间,作品内时间指故事中虚构的时间。首先,观察读者与时间的关系,通常可分读者所处年代的时间及读者阅读的时间,即阅读所需的时间。后者与作品篇幅长短直接相关,并受读者阅读能力影响。……第二,作者的时间。分为作者所处现实时间与创作作品所需的时间。后者又分为创作及商业两个方面的时间。……最后,作品内时间、虚构时间,即作品中构建的虚构时间,分为理解作品所需时间与小说内容涉及的时间。……现实通过语言传递,相对地,基于现实的幻想则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叙事作品中表现真实的一面,是指传递基于真实的幻想,而非如实再现事实。现实属非语言范畴,故不可能靠华丽的语言技巧、对故事的描绘创造出基于现实的副本。但人类一直在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不断努力,以致诞生了基于人类想像力及虚构的真实,来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故作品内时间会随着个人的主观意识及认知能力等多样时间持续与体验而形成不同的解读效果。年代标记时间与虚构时间的距离感,与有机结合人物与事件的故事结构相关,与作者的意图相关,也与认知虚构时间流向的读者的认知能力及价值观有一定关系。因此叙事文学被纳人科学之外的艺术领域。研究事件与故事关系的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一点,即犹如昨天的“现在”不同于今天的“现在”。时间同时具有消亡性与持续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是一个难以定位的结构体。


这个对于混沌的故事的解读好像 有点牵强,但是真的蛮有意思

倏为南海之帝,象征光明;忽为北海之帝,代表黑暗。其二者本身就与时间性相关,即,含速现与顿消之意,代表万物产生与消亡。中央之帝浑沌代表尚未形成任何界限或区分前,万物处于一片混沌的状态。后来,混沌出现一个缺口表明原始意识形态在逐渐转向两分法的意识形态,象征统一性被破坏。

伴随行为而发生的时间都存在运动性,而根据运动状态可大体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类型。此外,从时间的运动方向又可分为直线型、循环型、停滞型三种,前两项属于动态类型,后者属于静态类型。下面结合事例对这三种类型作具体解析。


然后 就开始根据古人的各种神仙故事分类梳理各种类型……


在中国,有关循环型时间观,存在多种解释形态。如,由印度传人的佛教的缘起说与轮回思想。佛教时间观认为万物皆源自缘,所有现象事件只能通过“与缘结合”(paccaya一samagg)才能发生,其发生必须以各项心理要素相互结合为前提。缘起(pratitya一samutpada)这一词源自缘(pratyaya)与发生(samutpad)两个词的合成,属于包含时空间的概念。佛教中利用缘起说明所有现象领域,也用来理解时间。由缘形成的所有规律,其生、灭无常,亦不存在断截现象。如流水般,在上瑞流过,在后方发生结果的众多因果关系,即为缘起说。众生因种种困惑才经历轮回,无法摆脱世间迷惑的众生就要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不停轮回.这就是人类在今世所行的原因追潮到过①偏教中将存在于时空间的实质性存在分为两元世界,即象征痛苦与娑婆的轮回世界与象征领悟与捏繁的不轮回世界。佛敦以获得彻底自由为最终日标,因此,即便佛教否认由无明(aj)开始的十二缘起的循环时间为本质时间,本书中依然有理由论证佛教根本思想缘起说与六途轮同其有循环特征。②理解佛教时间观本质特征,首先要了解印度暂学时间论,因为,有关佛教时间论的研究专著可谓少之又少,

还存在一种逆顺型,即时间逆流类型。这种类型破坏了时间向前流失或一去不复返的本性,揭示出人们不愿面对死亡的意愿。如果联想今日影像媒体中乘坐时间飞船回到过去的科幻影片,会有助于理解。不愿死去的想法、渴望回到过去岁月的期盼,表现了希望长寿的真切心愿。这种逆顺型在《太平广记》中的例子少之又少,很难见到。


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发现古代社会很少有这种时间逆流的小说,他们可以循环(但也不是现代科幻片那种循环,而是一种轮回),可以停滞,但是从来没有回到过去。是他们的脑子不能产生悖论吗?一触到祖母悖论就宕机?还是他们脑容量太小根本想不到这种问题呢?时间好像是某种钢印把他们封住了。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解析神仙故事中出现的时间意义。这些时间意义人体分为:相对大自然无限年轮而言人类短暂人生的瞬间性;表现人类试图延长自身有限生命时间愿望的持续性;希望永远停留在“现在”,超越所有时间的无时间性;描绘仙界与凡间不同时间经历的相互竞争性。

第六章 神仙故事的空间性
第一节 对空间的理解
1.空间的概念
2.空间的类型
第二节 古代文学中空间的描述形态
1.古代叙事文学中体现的形态
2.神仙故事的类型分类
第三节 空间的标志及蕴含
1.现实性
2.超现实性
3.现实与超现实的边界性
第七章 结论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指出,对在文本空间中以水平、垂直形式错综交叉的众多符号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即为解释。而神仙故事中出现的空间大体可分为水平与垂直两种类型,前者可进一步细分为天界、地界、水中三种类型,与同样神仙故事分为三类的葛洪的神仙三品说存在部分相似之处。后者则可分为凡人居住的凡间与得道族居住的仙界。将二者进行图示化,两条垂直线相交,即呈现出我们熟悉的十字结构。通常水平空间代表能够拥有且必须受到约束的现实空间,而垂直空间代表无法拥有的自由的超现实空间。对此,李御宁表示水平与垂直在象征自然与文化、现实与超现实、物质与精神、被动性与主动性之间的对立性的同时,亦为空间即为语言的双项对立体系的基本框架,从宇宙论(cosmology)世界分析,水平轴属于地界,或代表整体下层空间,往往被垂直结构所包含。因此,在空间文本中,上下结构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根据上下空间体系,作为自然现象的天与地将转变为符号现象实体(entities)。然而,本文为了挖掘出以解读天与地这一基本符号体系为主的空间意义作用,将重点论述垂直空间中体现的仙界形态。



垂直空间代表无法拥有的自由的超现实空间……让我想到条漫 ……

Fineley将乌托邦大体分为静态乌托邦与动态乌托邦;等级乌托邦与阶级乌托邦两类。前者依据财富的充裕程度划分,亦可称为禁欲主义的乌托邦与充欲主义乌托邦,后者则依据社会平等性划分,定义了古代与近代以后的乌托邦。此外,MumfordKanter等学者还根据是否具有可实现性划分为逃避型乌托邦与重建型乌托邦、抽象乌托邦与具体乌托邦、古代乌托邦与近代乌托邦。而根据以上划分,金荣汉鉴于对乌托邦的成立条件、对现实不满的解决方案、理想社会的定位性、理想社会的实现主体等问题,将西方乌托邦大体分为Cockaygne(欢乐国型)、Arcadia(乐园型)、千年王国型、狭义的乌托邦四个类型。林喆规同样将乌托邦划分为乐园、千年王国、乌托邦三个类型并进行图解说明,而两者的本质差异在于对时间概念的阐述。首先,根据西方对鸟托邦的划分情况,本文将乌托邦分为黄金时代(Golden age)、天堂(Paradise)、千年王国(Millenni-um)及托马斯·莫尔提出的狭义的乌托邦(Utopia)四种类型进行分述.黄金时代为希腊一一罗马时代对理想世界的认识。赫西俄多斯将历史时代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并感叹已流逝的黄金时代。描述黄金时代是一个由科罗纳斯统治的田园牧歌时代,人们不知悲伤、苦难,无需从事繁重劳动,世代受神仙眷顾,过着幸福、富足的生活。天堂即乐园,《旧约·创世纪》中作了具体形态描写,是一个没有原罪,可得到造物主庇护,无须付出辛勤劳动也能不乏饮食,且生长有长生不老的生命之树的地方。因此,被驱逐的人们将会为了重新寻回失去的乐园不惜历尽万般苦难,这些都是基于基督教思想而产生的故事。千年王国是源自圣经启示录中体现的致富千年的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企望不久的将来世界将灭亡,基督再度降临,重建一个新的至上天国,这个天国既是基督教目的论历史观的产物,也是完美展现神秩序的理想世界。而狭义的乌托邦则代表消除现实不和谐矛盾,通过改革重新建设理想世界。相对,东方乌托邦可分为山海经型、武陵桃源型、三神山型、大同社会型四种。首先,“山海经型”为反映原始理想世界的完美的神话空间,象征长生不老的同时也是无限生命力的源泉,物产丰富并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空间。其次,“武陵桃源型”源自老子的《道德经》,是一种建立在拒绝历史进程之上、完全封闭时间与空间的乌托邦。两者区别在于,前者为天然赋诸空间,而后者为人为追求的空间。正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与外界失去联系的静态社会,一个与其他通过扩大财富来满足物质需求的社会不同的、依靠抑制**来实现稳定的社会。这一源自老子理念,发展至陶渊明时期,通过文学形式得以完美体现的武陵桃源型,可谓道教追求的最完美的社会形态。另外,亦如“武陵桃源型”同为源自道教理念的理想世界,却与其在风格上有所区别的“三神山型”,其中所描述的道教乐园并非人死后所达之处,而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山或海等。在神仙故事中,仙境是乌托邦类型中最接近三神山型的,即原为凡人后获得长生的存在的居所。最后,“大同社会型”是唯一反映儒家理想社会、依靠人类自身努力实现的社会形态。通过《礼记》可以寻找其原生态,发展至清末,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得以完美体现。并且,作为儒家理想空间,亦包含了道教、佛教思想,表现出积极的现实意愿。以上我们简单分析了东西方乌托邦的概念及类型,其分类带        有一定合理性或或然性,并非绝对的、不变的。例如,按照时代、地区及文化类型分析,有时以两种类型相结合形式体现,而有时又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然而,以上诸多类型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其内在本质却相一致,共同点归纳如下:第一,无论东西方均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第二,乌托邦的目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政治、社会背景试图改善社会制度、文明等的现实目的,二是在另一个世界、死后世界,构建完美理想社会的超现实目的;


对乌托邦的划分很长见识,三神山和武陵源虽然能领会到区别,作者的论述却有不足。




作者: 明明明玥    时间: 2023-2-2 11:10



⓱ 《鬼蜮世界》
作者: 林礼明
文案:想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就看这本书吧!

(一)开篇

(二)鬼类

(三)鬼形

(四)鬼性

(五)鬼居

(六)鬼制

(七)祭鬼

(八)驱鬼

(九)斗鬼

(十)用鬼

原文链接:暂无
站内链接:暂无

评论:

为什么我上面两本都是好评但是帖子的好评一直没增加

这个书的作者是个爱写地方文学的作家,这本书算是他的兴趣写的,因为是作家所以写得很顺畅,一点不难懂,另一方面豆瓣有人评论
对国人观念中幽冥世界主角——鬼的系统讨论,大概意在学术科普,故而对鬼的分门别类比较详细,所引文献却多白话翻译而不注出处,所述全面却多点到为止而不作深究。

也很恰当。

作为学术科普或者娱兴看看还可以,没讨厌的地方,很多还挺长见识的。这本书引用内容非常多,作者应该搜集积累花了大功夫。

作者生活的年代革命斗争的思想还未完全消散,因此写一段就冒出来一段马克思,比如
皇也只有一个,没有其他皇帝可以与之匹敌。不能否认,外来宗教,如儒、佛、道(这里的儒是从“教化”的意义上说,下同,因为严格地说,儒不是宗教)的教义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神道教,但从没有动摇过神道教在日本的精神统治,这是因为神道教维护了天皇的统治:而日本天皇的超级稳定的政治统治也为神道教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最现实的帮助。这是最典型的政教合一,所以日本天皇在深入民心的神道敦的维护下,没有任何麻烦地一直统治下去,被称为“万世一家”一一个太阳神,一个天皇,直至现在。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度,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反一正,都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中恩格斯关于神与君主之间的关系的论断:“没有统一的君主就不会有统一的神,至上神的统一性不过是统一的东方专制君主的反映”。

而且作者对鬼的看法也是比较纠结,一方面这本书就是写鬼,另一方面作者极力表达世界上没有鬼,在我看来后者完全不需要写,写得本来就是鬼文化,跟争论物质世界有没有鬼是两码事,经常跳出一句笔者不相信世界上有鬼反而破坏行文逻辑。


福州方言区信奉自己的“五帝神”(显灵公),并不知道有神州共祭的那些“三皇五帝”,这又是一个证明。

三皇五帝其实也不过是在古代中国河南地区活动,后来种种征战融合扩展了。按理说古代每个地方都应该有并列三皇五帝的神灵。

在中国,有一种鬼相当多的人不能不念及,它就是祖宗鬼。一般地说,对它的怀念、崇敬胜过了包括佛、老、仙在内的各种鬼神。这种状况,除了有牢固的血缘情结这种因素外,还有它复杂的政治和社会人文条件。其最主要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之前看到《在中国做科普活动的注意点》(大概这名),里面引用美国学者杨凤岚的观点,大意是宗教在东亚总被认为是一种类似基督教有教义有场所有组织有信徒,其实并不然,人活着主要是解决1活着的时候做好事的意义,2既然人生有限如何超脱有限人生获得价值。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信念都可以被称为宗教(大意,原文精确得多),总之文章得出结论,中国并非无神论者国家,对于这个结论和杨的观点我是肥肠赞同的!中国人只是没有基督教那种组织的教义,但是大部分人有宗教的,比方说最广泛的所有人都信祖宗神(当然社交平台转锦鲤的各种庙观寺庵都要去拜的,更是表明大部分人并非无神论者)

鬼事,鬼故事,也称为“齐谐”故事或“夷坚”故事。“齐谐”出自《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清代学者俞樾认为,“齐谐”当是人名,“齐谐者,志怪者也”,译成现代汉语当是:“齐谐”是记述怪异故事的人。“夷坚”,也是一位记述怪异故事的人。

认为这是本书唯一的槽点,这种非主流解读你引用出来好像你认同,但是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

作为鬼怪故事中的专书,最早要算是《汲冢琐语》和《山海经》。《汲冢琐语》发现于晋太康年间汲郡的古基中(战国时魏襄王之基),从内容上看,反映的是战国和战国以前的杜会生活,有狐妖仙怪故事。《山海经》为先秦之作,到晋时由郭璞作注,所写的多为山精海怪奇异之物。战国时期的鬼怪书,主要的还有《禹本纪》、《归藏》、《伊尹说》和《黄帝说》。两汉时期出现的鬼怪书,主要的有《括地志》、《神异经》、《玄黄经》、《祠冥记》、《十洲记》、《神仙记》、《列仙传》、《汉武故事》、《蜀王本纪》、《徐偃王志》、《汉武内传》、《异闻参记》、《虞初周说》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鬼怪传说日益增多,其中重要的有《齐谐记》、《述异记》、《冥样记》、《灵异记》、《研神记》、《旌异记》、《搜神记》、《搜神后记》、《博物志》、《神仙传》和《幽明录》等。唐代,传奇小说得以发展,以鬼怪为主体的小说主要有《古镜记》、《玄怪录》、《续玄怪录》、《宣室志》、《独异志》、《集异记》、《博异志》、《酉阳杂俎》等。《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枕中记》、《湘中怨》、《异梦录》和《秦梦记》等也夹杂了鬼怪故事。宋代的鬼怪作品,主要有《稽神录》、《江准异人录》、《乘异记》、《括异志》、《祖异志》、《洛中纪异》、《幕府燕闲录》、《睽车志》和《夷坚志》等,并编纂了鬼怪篇幅占很多的类书《太平广记》。金元时代留下的鬼怪作品有《续夷坚志》、《潮海新闻夷坚续志》和《诚斋杂记》等。明清留下的鬼怪作品较多,典型性强,艺术性较高,思想内容也丰富深刻,如《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较为出名的笔记有《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又名《新齐谐》)。其他篇什的有《涉异志)、《庚巳编》、《汴京分异记》、《松窗梦语》、《语林》、《剪灯新语》、《剪灯余话》、《夜雨秋灯录》、《觅灯因话》、《谐铎》、《夜谭随录》、《萤窗异草》《影谈》、《昔柳摭谈》、《浇愁集》、《耳会录》、《蕉轩摭录》、《挑灯新录》、《埋优集》、《遁窟谏言》、《平妖记》、《四静记》、《西游补》等。综而观之,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鬼话多,鬼书也多,它对促进我国文学创作、丰富民间文艺生活内容,着实起了很大作用。鬼事纷繁,鬼书便汗牛充栋。

古代人很喜欢鬼故事

道家认为:“千年之木成人,百岁之石为僮女,百兽之形皆有鬼形。”

原来动物也是“鬼”

在《道藏》里,自然鬼被列表列名如下:山精之鬼长一尺,名濯肉。木精之鬼名群天。石精之鬼名恐肉子。虎精之鬼名健庄子。蛇精之鬼名侧石圭。狩精之鬼名大晶子。猴精之鬼名马掬子。狐精之鬼名达午。强树之鬼名连不智。王湾之鬼名截逍子。大山之鬼名号强。小山之鬼名和那。大树之鬼名方城。小木之鬼名转其。山室之鬼名启削。石留之鬼名水连。土珠之鬼名客更。砖石之鬼名月遗。精木之鬼名汝远。木榴之鬼名鸣限。百虫之鬼名遐远。空流之鬼名活期。江递之鬼名逆鳞子。汉明之鬼名咸策。昌利之鬼名堪好。山都之鬼名天王。盖山之鬼名枉佳乩。五色之鬼名后向。太玄之鬼名居集。男淫之鬼名戴文。女淫之鬼名截交。青气温鬼名高远。白气温鬼名伯桑。赤气温鬼名士玄。黄气温鬼名君太。黑气温鬼名文還。屋室之鬼名摇子。食器之鬼名后服。团厕之鬼名项天。井鬼名要。

后面还有一长串,可惜现在无人在意,感觉宗教就像小学女生oc一样,设计一堆人物,结果无事发生,宗教故事也是比较无聊的。

许多鬼的方位并不明确,来无影去无踪,若上若下,忽左忽右,行踪莫测,难以捕捉。只是在《道藏》里,许多鬼的方位很明确地界定。道家们认为,鬼是最怕道士的。道士们只要熟悉鬼的方位、鬼的姓名,鬼就会规规矩矩地听指挥,好鬼可听差使去驱禳恶鬼,恶鬼也会老老实实地就范投降。

这是为了发明道术方便吧。突然想到燕垒生很了解道教,但是他好像是采用一种相信道术存在但是不相信鬼神的小说世界观


北方之鬼:一日夜叉鬼,一日伏罗鬼,一日人帝鬼,-一日祥化鬼,一日波罗鬼,一日魔吻鬼,一日执杀鬼,一日金凤女子鬼。此八鬼乃北方北帝之用兵,正直无曲,常随北帝君以荡扫诸耗魅,其形状若天神,并居北方危宿辰星之位也。中央之鬼:一日僧吒鬼,一日鸣吒鬼,一日尾星鬼,一日海杀鬼,一日六丁鬼,一日六甲鬼,一日玉女鬼,一日五道鬼。此八鬼亦随天神,以从五岳,追取死人,送变祸福者,其鬼状若神形,并居中央镇星之位也。天皇君日:此五方四十鬼,乃五岳之正吏,五方之正兵,天神之用,虚无之正气也。助天地之德,以使风雷:从五岳之佐,以扫奸诈。其五方之鬼,每一鬼下各领吏兵三十万,助天地之正气。凡欲役使五方之鬼者,亦有法焉,如金日者使西方八鬼,木日使东方八鬼,火日使南方八鬼,水日使北方八鬼,土日使中央八鬼。欲使之者,先书天皇正形,符于黄罗之上,长五寸,阔五寸,以朱书为上,烧作灰,面望天门,以香肠吞之,其符入腹,精神立变。万鬼见之,自伏,万神见之,自归。以为护身符而免外害矣。

好像是那种西方所罗门24柱魔神,也许是没有配上神秘的插画所以没传播开


后面还介绍了许多地狱啊钟馗啊阎王啊之类的,最后两章是介绍了许多古代人的鬼故事。地狱其实很明显是收到佛教的影响的,阎王显然也是,阎罗王就是个梵语名。但是中国的10殿阎王故事很显然又是当时人们的思想的反应,往往都在贪赃枉法。中国的神仙世界和鬼世界都存在人间一样的关系人情和等级。

作者生于40年代,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世,写文章旁征博引可见读了很多典籍,文笔也不错,不过也没成为名扬的大作家(现今做自媒体或能成文化类大v) 更多人奋斗一生连只言片语都没留下,完全消散在历史中,也可从这方面理解古人今人寄希望与幽冥世界的缘由。







作者: 嘿嘿阿黎黎    时间: 2023-4-20 12:44

我也好喜欢志怪,从小就喜欢看,之前看三国演义都只看那些神神怪怪的,最近买了太平广记和酉阳杂葅,谢谢你的推荐,等看完这两本我就按照你的笔记去找,不知道纪晓岚的阅微堂还有袁枚的续子不语怎么样




欢迎光临 书香门第 (http://www.txtnovel.vip/)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