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

标题: 大院住着近4000位老人,物业如何跨界做养老? [打印本页]

作者: xixi392    时间: 2024-12-11 09:23     标题: 大院住着近4000位老人,物业如何跨界做养老?

海淀区复兴路40号院是典型的“双老”小区,楼龄老,老年人口占比近40%,就餐不方便、买菜跑太远,不少老人都为居家养老犯愁。如何让老人不出大院就享受到养老服务?属地永定路街道决定鼓励物业跨界开展大院式养老。老物业服务小区几十年,熟悉居民情况是其先天优势,可隔行如隔山,“物业+养老”怎样开展起来,怎样实现持续运营,怎样提供居民满意的服务,都是摆在属地及物业面前的难题。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经过不断摸索、调整和完善,如今物业不仅建起社区食堂,还在小区里开设了超市、副食站,提供家政、送医等一系列服务,颇受老人欢迎。

现场

“三站一堂”客流不断

12月9日记者来到复兴路40号院,一进小区西门就发现路边十分热闹,多位居民正聚在一家副食站的售卖窗口前,玻璃窗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熟食。“我最爱吃这儿的酱牛肉和猪蹄,肉做得香烂入味,而且比外边卖的还便宜。”年近80岁的王女士买完熟食,又到对面的果蔬站买了些葱姜。果蔬站面积只有约90平方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瓜果蔬菜、葱姜大料、油盐酱醋、日常用品等摆得满满当当。记者在果蔬站停留的十几分钟里,前来购物的居民络绎不绝。店员说,老人购物还可以刷养老助残卡,享受折扣。


副食站受居民欢迎。
果蔬站与副食站的旁边,就是小区里的社区食堂。刚到中午11点,就有老人陆续前来就餐,还有不少老人拎着饭盒打包带回家。记者注意到,食堂专门蒸了两款米饭,一款偏硬有嚼劲,一款更加软烂,每当有老人来盛饭时,工作人员就会询问想吃哪一种。

再往小区里走,还有一间便民站,里边挂着爱心助老服务内容及价格表,列出了上门理发助浴、陪同就诊、入户照料、家政保洁等40多项养老服务。

社区党委书记刘梓婷告诉记者,这些副食站、便民站、果蔬站、社区食堂是小区里颇受大家欢迎的“三站一堂”,社区食堂每天的就餐人数达到300多位,副食站和果蔬站的日均客流量也都有二三百人次。居民张女士说,自从“三站一堂”开起来,老人不出大院就能享受各项养老服务。“不过,提供这些服务的并不是专业养老机构。而是我们小区的老物业!”

缘起

“双老”小区养老需求迫切

复兴路40号院始建于1986年,是中国铁建的家属大院,也是典型的“双老”小区。现有常住居民3188户,约1.2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986位,80岁以上老人539位,90岁以上老人82位。老人对居家养老的需求十分迫切。

居民李先生在大院里住了近40年。他说,院里的居民楼是陆陆续续建起来的,有些楼房建得早,在设计上与现在的居民楼有很大不同。“比如我家那栋楼,虽说有电梯,可电梯只在3层以上停,而且停在半层。我住在5楼,得先坐电梯到4层半,再走楼梯上半层。”年轻时他并未觉得有多大影响,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问题逐渐凸显。“三站一堂”开设前,买菜购物得去小区外边的超市,一来一回路上就得走二十多分钟,夏天下雨不方便,冬天太冷不愿多出门,一旦下雪路上结冰更是不敢走,很多老人养成了囤货的习惯。这样一来,虽然出门次数少了,拎着沉甸甸的小推车爬楼又成了难事。

就餐问题也是老人的一大困扰。刘梓婷介绍,最初为解决老人的就餐难题,社区协调物业在单位食堂里开设了一个外卖窗口,可这只是临时应急的办法,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老人的用餐需求。半年前,铁建集团进行改革,物业公司有了餐饮经营资质。属地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解决社区养老问题的契机。


老人到社区食堂就餐。
“养老服务与其他服务不同,需要与居民建立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设想过很多养老布局的方式,也想过聘请第三方养老机构进社区。但新的养老机构需要重新了解居民情况、与居民建立信任关系,这一点对有着上万人口的大院来说,并不容易。而且大院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空间有限,第三方机构如何开辟合适的经营场地也是难题。”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科长杨明月说,铁建物业服务大院20余年,对小区老人的情况最为熟悉,这对开展养老服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先天优势。于是,工作人员找到物业进行协商,希望物业能够增加为老服务项目。今年4月,属地与物业协商达成一致,“物业+养老”服务有了初步方向。可让物业跨行做养老,到底该怎么入手?

探索

物业如何“丝滑”跨界

“物业+养老”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这一跨界养老模式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均有探索。纵观诸多“物业+养老”案例,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跨界成功,让老人切实享受服务,同时实现自身运营可持续。复兴路40号院面临同样的挑战。

杨明月说,街道、社区与物业多次协商,并与居民沟通,最终决定先利用小区闲置空地建设副食站、果蔬站。可小区公共空间毕竟有限,不能承建大规模设施,其他为老服务的场地仍需在现有空间里挤出来。为此,街道协调物业重新划分办公区域,压缩部分办公空间,腾出几间用房建设社区食堂和便民站。“一方面能让空间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另一方面也能为物业省下房屋租赁费用,这样一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物业的经营压力,更有余力为居民提供优惠服务。”

场地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如何实现“丝滑”跨界?属地再次与物业协商,选出一名合适的养老服务负责人。童茜从小在院里长大,进入物业后,又调入餐饮企业工作,有着物业与餐饮的双重经验。于是,街道找到她,希望由她担任负责人,把“物业+养老”的活儿干起来。童茜爽快地应了下来,凭着餐饮从业经验和对小区的熟悉,她原以为开食堂、做养老并不困难。但隔行如隔山,真正起步才发现并没想象中那样容易。“很多东西都不懂,需要从头学起。”童茜说,“养老服务”是一个模糊的大概念,老人具体需要什么服务,理发助浴、陪同就医、家政保洁……各项服务什么价格合适,量血压、做体检、用药指导……诸多专业服务项目物业暂时无法提供,需要与第三方养老机构接洽,如何筛选这些机构,如何判断其资质,如何为老人争取更加优惠的价格……这些都需要逐一厘清。为帮助物业实现跨行,属地带队到多家优秀社区学习先进经验,物业也联系了诸多养老机构“货比三家”。

“什么都得摸索着来。就拿果蔬店来说,对从没做过店铺经营的物业来说,就是不小的挑战。”童茜说,她对食堂餐饮业务熟悉,所以最初想为果蔬店与社区食堂选取同一家供货商,以为这么做最经济实惠。“可实际操作发现,食堂做菜和店里卖菜完全是两码事儿。”她说, 有的供货商提供的货品“卖相”欠佳,供餐饮食堂并无影响,放到店里却很难出售。有的供货商一天只提供两次配送,遇到需要增加的货品就难以及时补充。“一家小小的果蔬店,供货商连着换了四五次。”


老人在果蔬站采购。
完善

将根据需求继续优化细节

今年夏天,“三站一堂”在属地与物业的逐渐摸索中开办起来。但刘梓婷坦言,即便已经做过很多功课,开办之初依旧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收到过不少居民的投诉和建议。“最初我们帮着物业做调研,知道多数老人喜欢吃面食,食堂便推出了一款馄饨。可多位老人来找我们反映,说大份馄饨既多又贵,吃不完太浪费,所以我们很快进行了调整,推出了便宜的小份馄饨。”

“果蔬站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刘梓婷说,一开始,果蔬站的定位是售卖瓜果蔬菜,物业进了一大批新鲜的水果、叶菜,可很快就发现,店里顾客寥寥,果蔬卖不出去,又无法长期储存,大量果蔬都烂在店里。刘梓婷万分焦急。而另一边,居民也反映,楼下好不容易开了店,大家急需的货品却不售卖。“做饭突然发现葱姜蒜没了、食盐酱油用完了,这些最着急买。”“一些生活用品从外边超市拎回来不方便,最好下楼就能买到。”……社区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立即与物业协商,果蔬店逐渐增加货品品类,适当减少果蔬数量,增设油盐酱醋、日常用品等。果蔬站逐渐升级为社区超市,店里的生意随之日渐红火,居民生活也更加方便了。

杨明月说,属地在政策指导、宣传引导、居民协调上提供支持,帮助物业完善服务,如今半年过去,物业不仅成功跨行,还从“尽量不亏损”变成了“能微薄盈利”,逐渐找到为居民提供优惠服务与自身良性运转之间的平衡。“我们还会继续优化细节,把大院式养老办得更好。”


社区食堂门口增设适老化设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鹿艺佳




欢迎光临 书香门第 (http://www.txtnovel.vip/)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