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
标题:
大河九曲 匠心演绎
[打印本页]
作者:
_gemini
时间:
2024-12-29 19:52
标题:
大河九曲 匠心演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工艺美术《大河文明》,作者王承利、王耕雨,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银奖。
怀着对母亲河的深厚情感,我和王耕雨以黄河文明地图为设计素材,将平面立体化、空间化,采用典型的传统编结工艺作为设计符号和创意手法,创作了屏风工艺美术作品《大河文明》。在创作过程中,我对工艺美术如何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动力。上大学前,我曾在工厂做过5年技工,特殊的阅历造就了特定的从艺观。当年在工厂时,如果一个木工不懂榫卯结构,只会用钉子做活,就会被人笑称为“钉子木匠”,因为他不具备一个匠人应有的技艺。因此,我在创作中,尤其重视对传统工艺的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特点是所造器物常关联自然界或是将自然体物化。例如,两木件拦腰交接工艺取名为“马蜂腰榫法”、古建筑屋檐下对椽子头的形象修饰取名为“蚂蚱头”,这些都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值得传承和研究的宝贵文化遗产。《大河文明》的设计意图之一,便是通过对传统编结工艺的创新,以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大河文明的源远流长。
先进行电脑雕刻,再运用传统手工编结,是该作品的独创之处,也由此形成有异于传统的审美样式。对创新的追求,一直贯穿于我的创作。记得上学时老师曾说,设计要有创意,最忌雷同。是的,相对于创作结果,理念才是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此我深有感触。
“言之有物”也是工艺美术创作的重要维度,即现代美术理论所倡导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大河文明》关联母亲河、传统工艺、中华龙,三者构成的文化意象,是历史的、传统的,也是时代的、生活的,为观者留下无限思考空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河文明》在加工制作时,有位工人一边细细打磨作品,一边念叨:“这下边是黄河呀,上边是条龙,这弯弯曲曲的是黄河的浪,这木板上的沙沙点点就是黄河的泥沙……”黄河泥沙?我猛吃一惊!这说明欣赏者与我的创作产生了共鸣,并超越了我的构想,欣赏者的审美感知赋予作品新的光彩。
“黄河之水天上来”,传统工艺振兴正当时。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9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欢迎光临 书香门第 (http://www.txtnovel.vip/)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