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8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金币
- 11759 枚
- 威望
- 0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2 点
- 帖子
- 50246
- 精华
- 0
鲜花( 0) 鸡蛋( 0) |
来源:光明日报
在北京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金枝阿姨是安徽含山县人,今年已经58岁了。
“这几年我已经在考虑养老问题了。等我以后干不动了,只能回老家养老。可我们村里没有敬老院,只能去县里,不仅费用高,离家人也远。若要在村里养老,医院又在县里,万一生病了也很麻烦。”她说。
金枝阿姨的顾虑,折射出我国广大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建设更多更专业的农村养老机构。但一些农村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机构运营过程中容易遇到资金紧缺、服务质量落后、专业人才不足等难题。
如何保障各类农村养老机构健康稳定运营,进而为农村老人打造更多暖心家园?一道道现实问题,亟待破解。
1 依赖外部支持如何解
——拓展来源渠道 缓解物资缺口
今年3月,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下源村长者饭堂开业,除了清明、中秋、国庆、春节等法定节假日外,下源村长者饭堂全年无休,每天中午为老人提供两荤一素一汤一饭的爱心午餐。
下源村长者饭堂负责人严梦婷告诉记者,下源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现有700人左右,其中80岁以上的有100多人,“我和村委会多次商议,决定将村里250平方米的百年老宅改建为长者饭堂,60岁至75岁的老人每人每餐自费5元,75岁及以上的老人每人每餐自费2元,百岁老人和五保户免费用餐。开业至今,每天都有百余位老人来吃饭”。
但严梦婷坦言,当前,长者饭堂的运营依赖外部支持,“比如,惠城区政协下拨了15万元用于我们改建和购买厨房设备设施,水口街道办在我们开业之初提供了1万元,下源村村委会每年向我们提供10万元”。同时,今年9月,下源村参与了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共建幸福家园活动,9天时间通过腾讯公益平台下源村长者饭堂项目筹集善款7万多元,并获得广东省慈善总会的资助资金7万多元、慈善工作经费5万多元。
“下一步,我计划积极推进长者助餐服务,比如可以开展农副产品直播销售、活动团餐预订、外卖配送等活动。我想通过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携手社会各界力量,让下源村长者饭堂能够长做长有,益民利民。”严梦婷说。
农村养老机构如何拓宽物资来源渠道?不久前,民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有条件的村在履行民主程序的基础上,可将集体经营收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依法将相关收益用于养老服务等农村公益事业支出。”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说。
各地各部门还开展了积极探索。
浙江金华市苏孟乡志和社区幸福家人食堂每天为周边社区70岁及以上独居、低保等困难老年人提供上百份爱心午餐,其他老年人按照年龄每餐收取2元至8元。志和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将食堂交由金华市幸福家人公益协会进行运营,该协会通过慈善资源能够得到一定资金和物资的帮助。同时,食堂还面向社会开放,所得收入用来补贴老年人的暖心餐。
安徽池州市康桥村建设幸福院并内设老年食堂,探索出了“政府补、村里办、社会捐、老人管”的模式。“蔬菜基本是村里老人从自家带来的,买肉和调料的钱是政府补助的,厨师和管理人员是由村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推选的。幸福院还能定期接到爱心人士的捐款。我们希望不断努力,让幸福院实现可持续运营。”康桥村党总支书记章庆介绍。
2 服务质量落后怎么改
——增强智慧力量 完善医养结合
记者从山东威海市民政局获悉,该市农村住户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占80%,独居老年人约占10%,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当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助急、助医等服务是农村养老机构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乳山市南黄村农村养老综合体负责人乔聚广告诉记者,为让更多农村老年人能够抱团养老、就地享福,南黄村进一步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民政部门协调下,投入20万元在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建设了“智慧养老服务站”,24小时有专人值班。老人若有紧急情况,可以按下床边的“一键呼叫器”,呼叫器与服务站相连,方便老人及时求助。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养老服务存在技术不稳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使用体验和对智慧养老的信任度。”乔聚广介绍,比如今年1月,南黄镇敬老院给失智老人周福义佩戴了防走失卡片机,卡片机具备与家属和机构通话、防走失定位等功能,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周福义只能通过佩戴产品实现防走失的功能,自身并不会使用卡片机进行通话这类复杂操作,防走失产品的功能设置与老人的自理能力情况不匹配。
来到威海市文登区宋村镇敬老院,院长刘江涛介绍,这里原是一家公办养老机构,存在医养结合不够紧密,护理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为此,我们积极发挥与宋村镇卫生院相毗邻优势,协调敬老院与卫生院搭建起连廊,建立协作机制。同时协调上级补助、银行专项贷款等总计1700余万元,将原来破旧的平房改建成6767平方米的颐养康疗公寓楼,满足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的服务需求。”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的难点是,敬老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很难进一步提升,受限于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条件和人员医疗技术水平,老年人遇到的部分大病无法在敬老院治疗。”刘江涛说。
实际上,威海市民政局这些年正积极完善医养结合服务、医疗救急服务,持续做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为农村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服务评估、身体检查、辅助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同时,着力完善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强化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目前威海已对全市老年人进行全面信息采集,当老人突发紧急情况,可通过终端话机或智能报警设备实现一键呼救。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上述措施,帮助各类农村养老机构增强照护服务功能,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并通过鼓励专业养老机构连锁化、规模化、跨地域托管运营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等设施,推进专业服务向农村延伸。”威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各地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中先行先试,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如,江苏新沂市在全市规划建设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周边2至3个镇,实现资源共享;河南漯河市以市智慧养老平台为载体,依托养老服务热线,构建集需求、调度、服务、评价、监管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关键是要重点解决各类堵点难点问题。比如在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方面,可做实乡镇医疗机构与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机制,建立就医绿色通道。支持医疗机构执业医师、乡村医生到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老年人家庭巡诊,上门提供健康监测、医疗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说。
3 专业人才不足如何补
——打通上升渠道 扩充服务力量
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养老服务的水平。
山东荣成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院长张福友告诉记者,福利院依托万福苑职业培训学校,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岗轮训,并对已上岗的人员实行再培训再考核,通过调整职级、提升待遇等方式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不断提高养老护理证书等级,“目前福利院35名护理员全部实现持证上岗”。
上述例子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各地努力打通养老护理人才职业上升通道,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业整体水平。但对各类农村养老机构来说,人才缺口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
自2019年成立以来,山西吕梁市懿星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马金莲就致力于打造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我们中心位于山西柳林县薛村镇小成村内,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能为住养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服务,先后已有百余位老人入住养老。同时,我们还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人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和日间照料服务。但当前,中心仅有养老护理人员7名、医务人员2名、厨师2名,人手严重不足,大家基本在超负荷运转”。
“此外,由于农村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很有限,很难按标准缴纳养老服务费用,所以中心长期处于负债运营状态。尽管有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但当下我们也很难扩充服务队伍。”马金莲说。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意见》鼓励农村家庭照护者积极参加相关技能培训,支持其更好照顾老年人。鼓励成立以低龄健康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村养老互助服务队,其中符合条件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说。
在浙江宁波市,当地自2022年起在城乡统筹推进家庭照护者培训中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截至2023年底,宁波市共完成农村家庭照护者培训1.2万余人次,占总受训人数的63.2%,其中在农村人口占比较多、家庭照护需求较为迫切的奉化区,农村家庭照护者培训人次占比高达90.4%。
在江西兴国县,高寨村老年协会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建立档案并进行统计分类,对孤寡、失能、高龄、多病等老人给予重点关注,实行定点帮扶、定期探视。
专家表示,各地各部门还应积极探索各类有效措施,在实践中广纳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为增加养老服务人才资源提供有益补充。比如在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方面,可结合养老服务岗位特点拓宽用工渠道,引导人才到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创业,支持跨行业跨领域人才流动,并落实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到农村等基础薄弱地区创业就业人群加大支持力度。
(记者 任欢 杨桐彤)
(责编:温璐、梁秋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