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晴_^ 于 2020-6-1 10:34 编辑
【文案】
他策马金川,指剑沙场, 他生死相伴,浴血疆场,情染少年模样,无奈阴错阳差误会接连,从此殊途终成陌路。
直至浮华沉沦,执掌乾坤,指点千里江山如画,蓦然回首,韶华流连,空馀茫茫。位极人臣,倾尽天下,换来相知相望不相亲,三尺白绫。
和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乾隆朝第一权臣;
永琰,身後成迷的青年帝王;
福康安,有清一代勇冠天下的封王之帅,三人之间注定剪不断理还乱谁也走不出的一场迷局。
一世荣辱,如繁华委尽;乾隆盛世,皆水月镜花……
内容标签: 怅然若失
搜索关键字:主角:和珅,福康安,永琰 ┃ 配角:弘历,福长安,苏卿怜,冯霁雯 ┃ 其它:清朝
【封面】
【站内链接】《一世为臣》作者:楚云暮【完结+番外】(2015.11.21更新出书版番外完结)
【原文地址】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96517
【书籍类型】
历史同人 破镜重圆 BE 乱世烽火
【推荐指数】★★★★☆
【原创书评】
原创简介
个人感觉全文分三部分:少年、青年、中年。
少年篇:
乾隆四十三年,落魄才子钮钴禄善宝进京求学,出入咸安宫因出身被“好色公子”安顺视为囊中之物,屡次骚扰。善宝为求自保,有意巴结富察四公子福长安,傅公府邂逅“吾家千里驹”福康安。期间得袁枚赐名和珅。福康安为排除异己,利用和珅扳倒拔出了十一阿哥在咸安宫的眼线。和珅因此被迫主动退学,后一番周折误会化解,和珅的一席话化解了福康安一直以来的心结。恰逢金川叛乱,两人相约一并参战一搏功名。二人在金川一次次热血奋战中逐渐倾心彼此,挑明心思后立下“若有相负,天不假年”的誓言。金川大捷,傅恒病危,和因陪福康安返京错过论功行赏机遇。傅恒病逝,长安作梗,间隙丛生。最终和珅被福康安其母董鄂棠儿下狠手强行灌毒,和珅自残戒毒。福康安另娶,和珅承人意纳大房。军报加急,福康安完婚初日开赴祁县。
两人就此深陷囫囵,福和二人天各一方。
青年篇:
虽万被虏,难掩少年英才。和珅机关算尽终得圣上注意。养心殿执笔侍读展风采,少年英雄一时无双。谣言四起,妖男惑主,“日日值宿养心殿”。恨意缠心但求富察倾颓。自求建功上请主审山东贪案,十五阿哥永琰暗生情愫。军机处二人结盟商大业,生死相依甘肃逆境求生。永琰少年心性和珅巧言相劝,为全局所虑和珅拒心意。永琰无奈成婚,大喜夜下药强暴和大人。
二人就此恩断义绝,永琰愤恨自伤。
中年篇:
“和党”“福党”明枪暗箭,势如水火。董鄂棠儿自知不敌,以死明志,逼迫福康安抛却前尘旧爱振兴富察氏。和珅双庆班偶遇魏长生,伶人戏痴感激赏识,时时关切闲侃大千世界。永琰黑化为求私愿不择手段,企图削权扣押和珅。福康安得知前因心下愤恨愧疚,出手相助,二人终究错伏二十五年珍贵光阴。永琰登基,台湾变乱,云南动荡,福康安和琳身殉云贵深林。出征前二人续前缘,时光弄人此生再难相守。和珅寻死,未果,倒逼永琰赐死。
二人终黄泉相伴,生无此幸,书外人泣不成声情难自已。
原创评论
《一世为臣》作为奠定楚大原耽大手的奠基作,不得不赞一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拉人入坑简直不要太值得。
“纵有八荒,恒有千古”一句道尽多少少年热血。
和珅初遇三公子便是被这富家公子身上举手投足间渴望为民请命的一厢赤胆所吸引。多少情孽就此生根。
难能可贵的,读者能从《一世为臣》故事的推进,明显感受到其中人物角色的成长,或野蛮生长,或肆意招枝。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个人的问题,总是不能很好地屡清楚故事的时间线,一会“三年后”一会“乾隆XX年”,纪年的不统一简直逼死强迫症啊有木有!
先说说自己喜欢的几个地方吧。
人物比较立体,而且不会有莫名其妙的黑化背叛亦或欢喜。
其实与很多读者朋友不同,相较和珅,我明显更偏爱乾隆的人物搭建。作为一国之君,制衡之道圣人之言要学,还需要以身作则使臣下信服。即使前期作者大大把这个刚愎自用的老头作为工具人拿来推剧情,我还是中意后面为国家大义放弃作为男人对亡妻自虐般的伤怀,放弃了将和珅作为孝庄皇后最后的替身的私念。为和珅的十年辅佐也为王朝的昌荣稳定,从来不知忍让求全的大清帝王扼杀了作为“人”的最后一点念想。
和珅震惊地看着乾隆,转身拈起三根线香,经过雍正牌位之时和珅都以为他要给先皇上香了,却不料乾隆又走前一步,来到康熙灵前,恭身鞠了三躬,双手将香插进炉中:“朕……其实从来没忘记过与圣祖的六十年之约,可这些年来却绝口不提,就是不想臣子们有了投机之心各自结党划派,闹地象当年九王夺嫡那样不堪——圣祖爷一生英明,惟有晚年阿哥们闹家务争皇位闹地惊心动魄,现在想来还叫人胆寒!朕最怕的就是弄到兄弟阋墙的地步,所以时时不敢放权。我原本以为阿哥们倒都还好,谁知今次若非朕命不该绝,也不免要祸起萧墙!不是朕迟迟不立太子,是因为朕终究没有一个真地雄才大略的人,通商我若允了,财源滚滚的同时千百种弊端就立即随之浮现!英吉利那是虎狼之国!弹丸之地远在千里,也都要急着来在中华大地咬上一口!和珅哪……朕从来都明白你的想法,可朕时日无多的话,出什么乱子谁能转圜?!大清这家难当,这些年你一定深有体会,只有做到你这个位置的人,才有资格说这乾隆盛世是如履薄冰得来不易!朕总是再想成全你,做我乾隆朝第一个有始有终君臣相契的传奇,可是不行,你以及你胸怀中的万千沟壑还要留给朕的儿孙,所以朕才否定了你的努力——两国通商重振风气,要留给你,去辅佐下一任的皇帝了……”乾隆顿了顿,似乎有些失笑地想抚向和珅的脸颊,却最终垂下了手:“看看你,儿子都成亲了,居然还闹红眼——”
“皇上对大清殚精竭虑,是奴才驽钝自作聪明——”和珅声音也有些哽咽,乾隆低头看着他,浑浊的双眼也涌上罕有的温情:“你不驽钝,你是这世上最懂朕的人,先朕之忧而忧,后朕之喜而喜——这世上即便有人能对乾隆盛世指点一二,那也只能是你!而钱沣可恶,不在他有拥立之心,不在他要直言进谏,而在他为了党附永璘而一口否定了乾隆朝否定了朕百般努力千种辛苦!还妄想全他一个直言进谏的美名却置君父于无物!若是先头世宗爷那时他敢这么着?还不是因为朕有言在先,凡是言官进谏绝不加刑,他才这么着肆无忌惮!朕是气他的求名之心已经凌驾于忠君之上了,欺君之罪——这是做臣下的操守?!”
再说故事情节,支线主线并行,京城与塞外交织,每一次福和二人的相遇较量又是为后面时间埋下伏笔(我好像在写阅读理解啊哈哈哈哈)。
和珅和永琰出京查案,阿桂大军为给和珅一个下马威将圣旨视若无物,福康安百里狂奔为和珅解围的同时为给同事交代明面上狠狠拂了当朝尚书的面子,将身世出身这样隔绝二人的因素贬得不值一提。就好像假如你和你对象谈婚论嫁就是因为对方家庭反对,若干年后你们偶然共同被分配到一个工作,对方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权威避免招致排挤硬是将两人分手的因素说的轻描淡写,殊不知你因为这个不可跨越的鸿沟曾付出了多少。
永琰终究放心不过,好不容易摆脱纠缠出帐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情景——他与他,台上台下,相隔咫尺,又有如天涯。
“我平常就是这么教你们的?目无军纪藐视钦差你们还算全大清最悍勇的精兵——恩?!”福康安睥睨周下,声音不大,却教每一个人都听地清楚真切。而后卸缰下马,转身上了高台,视线却故意绕过和珅,望向遥遥天际:“还是我福康安带出的兵,就听我号令——”眼神陡然转利:“三军卸甲——跪!”
盔甲声响成一片,似乎只在一瞬间,漫起黄沙间,数万将士离席伏地而跪,山呼万岁不已,其声高耸入云,其势排江倒海,声势将还在帅帐里饮宴的诸将都惊动了,出来看时,都是面面相觑的神情——他们是在帮福康安出气,怎么他星夜赶到这却是为了给和珅那小子解围?!
“和大人。”福康安眯了眼,微昂着头,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意味瞥了他一眼,“宣旨吧。”
和珅青白着脸,喉间动得数动,终究转开了视线,慢慢地伸手,再次展开圣旨。
福康安静静地在旁听和珅念毕圣旨,抬来十坛乾隆亲赐的惠泉酒,与三军将士齐饮祭谢过天地君父,才忽然开口,用一种只有和珅能听见的音量道::“有些事,不是你努力就能办的到的——和大人。”
……
但他毕竟是十五阿哥永琰,比和珅还更懂得隐忍懂得克制的男人,和珅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眼中显出比他还要涌动的不甘与愤恨,终于摇着头,一下又一下:“……我输了,无论我如何努力,我终究及不上他……这是命,是命——”
“你没有,你只是如今势不如人——”永琰心中抽了一下,竟开始不可自抑地疼痛。
“我不想再听到这四个字!势,不,如,人!”他听够了!当年就这么一句话险些摧毁了他所有求生的勇气——他能挺过来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把这四个字从他人生中彻底抹去!和珅醉中似乎已经忘记面前坐着的是该敬而远之的皇阿哥,他腾地站起,将桌上一应物件全都扫落,咬牙切齿,“我受够了——我付出再多也不过换个佞臣幸臣的名,就因为我没有根基没有资望——和琳被他带上战场,我每晚都在担心他会出危险可我连问都不敢不能——我不能让他觉得握住了我的把柄——可如今,他还是这样轻而易举地就能毁灭我所有的尊严和伪装,他一声令下就能号令三军一呼百应——而我,依旧是个苦苦挣扎的下三滥!——我不在乎阿桂不在乎兆惠海兰察不在乎天下人如何羞辱我我就是受不了他在我面前——”
最后再说一点吧。感谢楚大愿意赐他们一个BE。
对于《一世为臣》的结局在没有看文之前我便早就得知了,因为不解,按照早期BL的BE为主的“尿性”,所以看的时候一直都在寻找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HE因素。神奇的,不管是从故事的完整度逻辑性还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我都认为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应该BE的故事。
永琰登基一定是不把和珅纳入囊中誓不罢休的,如果没有BE的话,君臣反目也不符合福和二人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更何况其中将很大概率的导致民不聊生等社会问题(从永琰登基后暗杀福康安这样自毁长城的做法便可见一斑了)。而且福和二人为出身家族等生生蹉跎半生,一定不会满意表面上的“将相和”,要退便要退的干干净净。远离尘世喧哗的他们又如何适应仅凭徐娘半老之躯安稳度日呢,不甘心解甲归田后的他们又怎能克制住自己面对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时一腔孤勇呢。
所以,个人认为《一世为臣》的BE处理和《相见欢》中李爹的死一样是避无可避的。
结尾又到了二七最喜欢的赋诗环节了,一首《上邪》送给为广大读者演绎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的福和二人。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Ps:人人都爱和美人神马的有点想吐槽
Pps:来看权谋朝政可能需要避雷,出门左转《沉舟》可以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