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找回密码
 注册

【2017/2/1出版】《舞文詅痴》作者:黄恽

查看: 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预告] 【2017/2/1出版】《舞文詅痴》作者:黄恽 [复制链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币
115767 枚
威望
2591 点
好评
80 点
爱心值
15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10923
精华
2

叱咤风云勋章 活跃分子勋章 风雨同舟勋章 富翁勋章 言情勋章 预告大师勋章 发书达人勋章 武侠勋章 精华勋章

鲜花(172) 鸡蛋(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13 10:3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舞文詅痴
作者: 黄恽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7-2-1
页数: 304
定价: 42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609409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讲述了众多人和书的野史掌故,有料有趣。有鲁迅、张爱玲、俞平伯等名人的故事,也有《古文观止》《许宝蘅日记》《郑孝胥日记》等书的故事。所引材料视角独特,且多为学界所未见或忽略。书分两辑。上辑“如梦记”讲人的故事,人生如梦,一鳞半爪,片言只语,都是碎片。下辑“烟云录”讲书 的故事,书的得失生灭,于人更是烟云过眼。本书不仅可为研究者提供新的史料和视角,也可供普通读者细细体味民国的丰富与驳杂。
陈衡哲与胡适,景宋与鲁迅到底有无暧昧关系?
温源宁与胡适,胡山源与鲁迅,徐悲鸿与刘海粟到底有何恩怨?
陈白尘因何被枪击,李根源为何被刺杀,文乘死于何因?
张爱玲、张充和、苏青这些名媛们又有何故事?
作者并未对书中撷取的人物作过多的情感渲染,只是用真实的史料以及旧时报纸的报道,挖掘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黄恽是著名的掌故学家,长期致力于江浙一带文化历史的钩沉发掘,对于民国时期各个方面的掌故,十分熟悉。尤其擅长在民国小报上挖掘细节。书中有颇多鲜为人知的野史掌故。
黄恽也是著名的收藏家,收罗了大量民国书籍和报刊,所引述资料多为学界所未见或所忽略的,可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角度和参考。
黄恽的写作,当然和所谓的“民国热”有关。然而,他的作品却与流行趋势有很大不同。当代写民国的文史作家,将民国描绘成某种黄金世界,什么政治自由啦,思想多元啦,知识分子风骨啦……好一点的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以古讽今,差一些的则是完全不懂历史。而黄恽认为,民国其实是个很糟的年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战乱不断。因此,他写民国掌故,尽量不加饰伪,做到主观的客观。拒绝非此即彼的幼稚立场,拒绝将人物脸谱化,这实际是一种成熟的史观,高出当下所谓“民国小清新”的水平不可以道里计。 ——韩戍
(黄恽)更高一筹的除了境界,更是史料。黄恽长期浸淫于小报之中,饱览各种史料。因此,他写作的素材都是前人从未提及的独家段子,读来感觉特别新鲜。我们当代很多文史作者,借助网络资源便利的东风,写的历史基本剪刀糨糊式,即材料多来自百度百科和畅销传记,没有一点新的文献贡献。做个不恰当的比喻,那些作品就像嚼烂了的口香糖,没有任何味道。然而,黄恽却能从旧报纸中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材料,都能做到有所创获。 ——韩戍
黄恽作品继承的,实际是中国文史写作中说掌故的传统。晚清民国时期,有很多热衷于讲故事、说段子、说掌故的老辈,通过各种随笔、札记来记录掌故、品评人事,许多已经成为经典之作。近三十年来,由于历史学的专业化,学院派知识分子侧重于论说一路,将这种掌故传统贬低为水平较低的“讲故事”而不屑一顾。但是,论说难免流于空疏,掌故则是实的。稗官野史不但可以补正史之缺,挖掘新史料,更是直观了解当时的政治、法律、文化和风土人情不可缺少的手段。这种掌故的传统应该在当代得到很好的继承,甚至有发扬光大的必要。然而,据目力所及,目前致力于这种掌故写作的,黄恽或许算是孤例。(韩戍)
黄恽是一位文史基础扎实、文风硬朗坚定,观点鲜明犀利,但也并不是那种顽固悭吝,自以为手中有几本民国“秘笈”,就容不得他人意见的“专家”嘴脸。这样的研究者,当然值得交流;这样的研究者,当然值得交往。
——肖伊绯
“史料派”写法已经是当今书话体写作的主流,而且也正在成为民国史读物的写作主流,这样的写作实际上是在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新史料”或“二手史料”。 “史料派”的追求是“去伪存真”,“印象派”的追求是“形象生动”。“史料派”最终要向朴学传统靠拢,热衷于原始史料的整理与校订。“印象派”最后则要向文学传统靠拢,小说、影视剧本是其高级形式。无可否认,“民国热”正向着这两个维度各自发展;显然,黄恽身上是更有着朴学传统与追求。
——肖伊绯
我发现民国是个很糟的时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战乱不断,仅仅是知识分子的地位相较1949年之后,比较高些。这还是因为清朝的传统的延续,民国很多好的,都是清朝的遗留。就拿知识分子来说吧,清朝举人可以做官,可以不受刑责,可以免于赋税,这就造成民众心理上的高贵,于是到民国,知识分子在民众心目中,斯文一脉,还是高看一眼。教授、学者自然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当后来知识分子的空间被极度压缩之后,我们看民国,忽然就惊异了,其实追根溯源,不过是清朝士大夫特权的余光而已。
——黄恽
我们谈民国、民国热,都不是学术研究,而是作杂文,借古讽今,这个风气,如今有愈演愈烈的情况,我越读民国书籍和报刊,越觉得民国热的可悲,可悲的是每况愈下的知识分子地位,造成一种怀恋,美化了当年。说实在的,人性是不变的,民国知识分子的毛病,我们这个时代也有,民国知识分子的优点,我们这个时代也有,只是当年比较容易受关注,如今湮没在人海之中,不被觉察。
——黄恽
我想写民国掌故,尽量不加伪饰地写民国的人和事,希望大家看到和我们一样的人和事,甚至猥琐可笑,并非很多人笔下的那么伟大崇高。在我的笔下,我尽量少作赞誉,做到主观的客观。——黄恽
黄恽是细心的读书人,他既擅长在手边琐碎的资料中进行剥丝抽茧的功夫,亦尤其善于在故纸堆中发现问题。
——现代快报


作者简介  · · · · · ·
黄恽 ,苏州人, 1966年生,供职于苏州杂志社,藏书家、文史学者,尤以研究民国文史最为擅长。著有随笔集《蠹痕散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文史集《古香异色》(海豚出版社,2012年)、《秋水马蹄》(金城出版社,2013)、《燕居道古》(新星出版社,2014年)。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我妻 + 10 感谢发贴!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172) 鸡蛋(4)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签到天数: 15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金币
34683 枚
威望
12 点
好评
1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21969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114) 鸡蛋(0)
2#
发表于 2017-2-14 15:29:49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分享
鲜花(114)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