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找回密码
 注册

46名家长请愿让“多动症男孩”转学,及早治疗是对所有人负责

查看: 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娱乐] 46名家长请愿让“多动症男孩”转学,及早治疗是对所有人负责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7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金币
143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1313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5) 鸡蛋(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4-12 11:2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天有没有被打?”这是武汉某小学一年级一位家长,每天放学后都会问孩子的一句话。据红星新闻报道,这位学生班里今年转来的一名新同学小明(化名)经常无故打人。刚开始,家长们以为小孩子不懂事,教育教育就好。但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班上几乎人人都被这名同学“欺负过”。家长们经商量后,决定联名向学校“请愿”,让这名打人学生转学。小明的妈妈表示,此前曾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过,“显示多动症,也没给开诊断证明或是开药”。一边是小明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边是班上其他同学安心上课、不会无故受到伤害的权利,面对这种情况,容易陷入两难境地。对于联名请愿的家长来说,一味劝他们多加体谅,显然有违人之常情。将心比心地想,在班上的孩子们多次被无故殴打、辱骂,甚至因此开始惧怕上学、不想去学校后,家长又怎会淡定地对此“包容”下去呢?
另一方面,不让“多动症男孩”来上课,又会让其面临无学可上的尴尬,也无助于其健康成长。有特殊教育相关从业者就表示,对有多动症或是狂躁症的孩子来说,他们远远没有达到去特殊教育学校的标准,但在普通学校里,他们又容易出现一些出格行为。
要解决这一困境,最关键的还是及早进行科学的针对性治疗,让多动症孩子真正走出病症困扰。目前,社会上对于儿童多动症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比如,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异常表现并不在意,认为孩子的“好动”不过是一般的调皮捣蛋;有些家长存在较深的病耻感,拒绝承认孩子“有问题”;还有人心存侥幸,觉得这些反常行为会随着孩子成长慢慢自愈。这些误区,直接导致了低就诊率。2015年公布的《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显示,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就诊率不足10%,确诊后也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儿接受规范治疗。
正如专家所说,“多动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此不了解、误解和漠视而贻误了最佳干预时机。”只要及早介入,方法得当,多动症是可以被治疗的。而一旦久拖不治,多动症就可能延续到成人阶段,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互动上产生困扰。事实上,儿童多动症不算很罕见。相关行业报告就显示,我国ADHD儿童患病率达6.26%。也有专家指出,每一百个孩子中就有5-8人会发生多动症。进一步加强医院、学校和家长联动,普及对多动症的正确认知,推动孩子得到及时、科学治疗,显然极有必要。
对此,要求学校都专门开设“一个人的班级”,为多动症孩子“开小灶”。这固然会有一些现实负担,但这不意味着学校不能发挥能动作用。对于多动症儿童的常见临床表现、治疗原理等,学校老师应有基本常识和判断力,在发现异常时,可以及时督促家长寻求治疗,减少常见的顾虑。同时,增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邀请专科医生进校园,针对多动症的分类、表现、不同治疗方式、常见误区等开展科普讲座,提供疾病咨询和义诊服务等,也能有效增进家长和学生对多动症的了解,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治疗。
比起简单直接让多动症儿童转学、退学,多方合力帮他们走出病症困扰,回归健康状态,才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思路,才是对所有人的负责态度。


来源:中国青年报
鲜花(5)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7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金币
1434 枚
威望
0 点
好评
0 点
爱心值
0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0 点
帖子
1313
精华
0

出勤勋章

鲜花(5) 鸡蛋(0)
2#
发表于 2024-4-12 11:31:15 |只看该作者
听说有专门针对自闭症和多动症的康复训练机构,如果确诊应该有针对性的锻炼。
鲜花(5)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