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27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金币
- 1088942 枚
- 威望
- 1210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4329 点
- 帖子
- 808383
- 精华
- 0
鲜花( 653) 鸡蛋( 0) |
来源:界面新闻
4月10日晚,北京雍和宫在沙尘暴中的景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一轮沙尘天气已跨过长江流域,目前仍未完全消退。
中央气象台2023年4月12日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称,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4月12日8时至13日8时,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河西和中部、宁夏、陕西中部、山西、河北、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湖北中北部、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4月11日,国家林草局发文介绍,此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影响范围较大,强度较强,截至11日8时,主要影响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02个县(市、区、旗),面积约22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9亿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4月11日在以“沙尘”为主题的线上通气会上介绍,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也将遭遇沙尘影响,预计本轮沙尘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将达390到400万平方公里。
桂海林表示,本次沙尘天气在4月11日夜间到12日白天逐渐趋于减弱。12日受到偏南气流的影响,可能在河南、河北等区域出现沙尘回流,但影响时段比较有限。不过,“4月13日至16日,西北地区和华北等地仍多沙尘天气,其中13日夜间至14日,沙尘天气可能再次影响到京津冀等地,需要继续关注。”桂海林说。
中国气象局表示,2023年以来,中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4月9日以来的沙尘天气过程达到沙尘暴级别,为今年第二次沙尘暴过程。
近年来,沙尘天气又开始在春季频繁来袭,原因究竟在哪里?此前我国坚持多年在西北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难道树木已无法阻挡风沙?网络上有声音认为,一些地区推行“退林还耕”是沙尘卷土重来的原因,果真如此?
所谓“退林还耕”,在官方层面并无明确定义,主要是指一些地区对此前因各种原因种植林木的耕地进行恢复的行为。2021年11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曾发布《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出,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为此,有的地方政府对违规占用耕地等情况展开了专项整治。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向界面新闻表示,沙尘暴的发生与网友所称的“退林还耕”没有必然联系。“‘退林还耕’大多是集中在南方的山顶上开荒,导致的最大风险不是沙尘暴,而是水土流失。”吴波说,“此次沙尘天气多发生在北方地区,而在北方沙区‘退林还耕’现象很少。”
“‘退林还耕’退的是基本农田改造的林地,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林地都改成耕地。全国的林地面积并没有因此而显著减少。”吴波说。
吴波介绍,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有三个条件:大量松散沉积物,这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强劲持久大风,为沙尘物质能够长距离输送提供动力保证;大气层结不稳定,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一般来说,冬春两季特别是春季经常有势力强大的冷空气入侵,而且春季植物稀少,沙漠和裸露的地表温度上升得很快,只要连续晴好两三天,地面气温就可以升得很高。如果这时遇上强大的冷空气在中午前后过境,就会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温度层结,沙尘暴常常在此时发生。”吴波说。
中央气象台此前表示,今年沙尘过程次数较近十年同期偏多,沙尘强度总体与近十年持平。吴波也认为,今年沙尘天气虽然比近些年多,但是仍然属于正常范围。
桂海林指出,实际上,从2000年以来,我国大范围的沙尘暴次数已呈现出减少趋势,但从近些年来看,有部分年段的沙尘次数比常年同期略偏多。“不过,沙尘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地表的植被、积雪、气温、降水以及天气系统的强度等”,桂海林说,天气系统的发生具有年际变化特点,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并不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新的沙尘活跃周期。
“本次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在途经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沿途沙尘得到补充,强度会进一步增强。”桂海林说。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国家林草局3月份曾指出,我国仍有257.3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特别是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始终是巨大且永久性的沙尘源。
治理荒漠化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是“三北防护林”。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印发,标志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40多年来,这项工程已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达3174.29万公顷。
桂海林表示,“三北”防护林对抑制沙尘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近些年监测来看,沙源地起沙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但由于有时候天气系统发生的位置和境外的一些沙源地配合,在适合的条件下还是会发生跨国际沙尘现象,“沙尘频发的时候,并不能否认我国生态防护林的作用。”桂海林说。
吴波表示,沙尘暴在整个北方沙区都会发生,干旱区的沙漠和戈壁不适合大面积进行植被恢复,但是有很多由人类活动造成退化的荒漠化土地可以进行治理。
“荒漠化防治应该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要加强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和植被恢复,减轻沙尘暴危害。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位于上游地区的蒙古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为境外沙尘源地的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治理沙尘暴危害这一全球性问题。”吴波说。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