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 金币
- 1792 枚
- 威望
- 5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0 点
- 帖子
- 2119
- 精华
- 1
鲜花( 5)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见著紫衣初 于 2012-11-6 16:51 编辑
在颠覆历史之风甚嚣尘上的今天,三国时刘蜀猛将赵云也成了无聊之辈肆意贬低的对象。其实,正史中赵云固然不像在《三国演义》中那样有说不完的故事,但也决非无足轻重之辈。陈寿在《三国志*蜀书》中,开蜀益天地的刘焉、刘璋父子以及先、后二主、后妃传外,《诸葛亮传》居首,接着就是“关长马黄赵”的合传,这至少说明:第一,赵云也是蜀国的开国功臣之一;第二,其职位虽不如关张马黄,但功劳(或重要性)与这四人并驾齐驱。而且,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的批评中,陈寿对关张马都是有赞有弹,而对黄忠赵云却只有赞没有弹并把这二人比作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所倚重的骁勇上将灌婴、夏侯婴相提并论(其灌、滕之徒欤)——各位如有兴趣可参阅《史记·滕灌列传》,看看灌婴、夏侯婴是何等人物。曾为蜀国官员、深谙当时情形的陈寿这样评传,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云在蜀汉的真实地位。
然而陈寿的《赵云传》的确着墨不多,这又如何解释呢?其实这很好理解:在那个年代,“功高莫过救驾”的观念根深蒂固,而赵云这一条就足够了,其他都不再重要。
易中天先生在CCTV10“百家讲坛”中认为刘备对赵云不够信任,“乙醚”们便迅速跟进,理由是刘备伐吴时没带赵云,可这理由也太牵强了:没带赵云,的确可能有因赵云反对伐吴而对赵云产生不满的因素,但不满不等同于不信任。刘备不是也没带诸葛亮去吗?能因此就认为刘备也不信任诸葛亮吗?
还有人以赵云得到的封赏不如关张马黄为理由来证明赵云不被刘备信任重用。夺取西川后,刘备对赵云的封赏的确不如关、张、马、黄等人,我以为,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平衡各方势力的需要:既要对夺蜀有功的荆州集团人员论功行赏,又要安抚原刘璋东州集团的官僚群体,还要顾及在刘焉、刘璋父子之前就已久居川蜀的益州集团的士族,“僧多粥少、人多职少”,这就需要有人受点委屈、作出点牺牲。那么在荆州集团中,赵云就是要受点委屈的首当其冲者——为什么是赵云而不是其他人呢?这是由赵云的性格、品格决定的。
我们先看关、张、马。为了能证明自己比马超强,关羽甚至要专门从荆州奔川蜀与马超“PK”,这样的人能指望他谦逊礼让吗?更何况在荆州集团诸将中,关羽首屈一指,牺牲他没有可能;而张飞马超呢?当刘备欲封黄忠为后将军时,诸葛亮说了这样一番话:“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就是说,黄忠立的大功(如斩夏侯渊),马超张飞就在跟前亲眼所见,所以皇上您下喻封黄忠,马、张是可以接受的。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马、张还会接受吗?显然,马、张也不是谦让之人(当然,他们的功劳也足以使他们获得的封赏实至名归)。
而赵云则不然。姜维恰如其分的评说赵云“柔贤慈惠”,他不争功、不争赏赐的高风亮节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不必赘述。以知人识人见长的刘备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于是,赵云成了当然的牺牲品——这就使刘备封赏时省了不少事——委屈一个不会斤斤计较的赵云,其他功劳不如赵云的就更无话可说了。
让我们看看刘备是怎样看待赵云的吧:
“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鄴。先主与云同床眠卧”——这待遇几乎等同于关、张;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不是信任到骨子里,何以能在此时出此言?
“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连自己管不了的家事都交给赵云管,还要怎样才算信任(以上引文均摘自《裴注*三国志*赵云传》)。
总之,无论从哪方面看,所谓“刘备不信任不重用赵云”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有翻案瘾的人对赵云诟病最多的是赵云的统兵作战能力,什么“只不过是刘备的护卫”啦、什么 “没有单独带过兵” 啦、什么“打仗次数少”啦等等。那么,这类说法成立吗?
刘备未成气候时,赵云的确没有参与统兵野战而是被刘备留在身边保护自己,这其中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当时刘备没有多少兵,有关张二人来带就足以了;其二,关羽、张飞虽与刘备“恩若兄弟”,但一遇紧急情况,刘备的妻小就被扔下没人管了,多次被敌人俘获,但自从有了赵云护卫后,这种情况就再没出现。长坂恶战,即使被曹军冲散,赵云依然闯入曹操亲率的五千铁骑之中救出了年幼的阿斗和甘夫人。有这样的忠勇之将护卫,刘备焉肯轻易撒手?但这并不意味着赵云“只不过是刘备的护卫”——赤壁战后,赵云便成为镇守一方的桂阳太守就是明证;
说赵云“没有单独带过兵”的人显然对三国正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三国志*赵云传》)。有正史的明文记载,何来赵云“没有单独带过兵”之说?再者,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认为驰援刘备的荆州军,诸葛亮和赵云一路,张飞单独一路。错了!那是小说家言,在江州分手后,单独一路的是赵云。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展开当时的作战地图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孔明、张、赵进取西川攻下的重要地方大约有五处:白帝、江州、江阳、德阳、资中,其中,白帝和江州是孔明、张飞、赵云共破;德阳为张飞所破;而江阳、资中则为赵云单独率部攻取!史料凿凿,所谓“赵云一直都没有率领部队大规模作战和治军的经验”之说可以休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人为了贬低赵云,竟胡说什么“江阳、资中根本没有敌军作战力量阻拦”,对这种无中生有的凭空捏造本不值一驳,只是不知如此下贱的胡说八道究竟出于何种心态?
贬低赵云的另一个理由是《三国志》对赵云的战事记载只有寥寥几笔。那么《三国志》写别人的就多吗?比如写张飞,不过就是据当阳断水拒曹、破巴郡义释严颜、战汉中击败张郃共三次。陈寿著《三国志》成史简略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裴松之注三国志》。裴注为《三国志》平添了许多资料,裴本人未对这些资料予以否定,那么《裴注三国志》就可同样视为正史,这为史学家们公认。那么,就让我们通过《裴注三国志》把赵云和张飞的军事作战行为“PK”一下:
张飞守下邳败于吕布,赵云在博望对垒夏侯惇军生擒夏侯兰;张飞当阳断水拒曹、赵云于曹军铁骑中救出幼主主母;张飞破巴郡释严颜,赵云攻江阳占资中;张飞战汉中击败张郃,赵云据汉水“将数十骑轻行”对垒“曹公扬兵大出”,不仅救出了黄忠张著,还用计使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请问,赵云差在哪里?特别是汉水这一战,赵云面对的是曹操亲自统帅的大军却仍能取胜:救黄忠张著是大勇,而随后的“空营计”使足智多谋老奸巨滑的曹操生疑,又“以戎弩於后射”曹军,使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这又是大智。要知道,这都是在仓促之间做出的部署,说赵云智勇双全过分吗?
有人还喜欢动不动就拿赵云在首次北伐中箕谷的失利说三道四,其实,有时一个人的统军作战才能和恰恰是在失利中表现出来的——因为,常胜将军是没有的,面对失利或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彻底崩溃、或临危不乱冷静应对转危为安,这往往成为一个统帅真实水平的试金石;有比较才有鉴别。就以刘备手下头号大将关羽为例,他前后失败两次:一次守下邳失利,被曹操生擒;再一次就是大意失荆州,不仅全军覆没连自己也身首异处。而赵云则是在街亭突然崩溃、“曹真遣大众当之…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的。然而仍能“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以至于连诸葛亮都很惊讶的**:“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赵云治军用兵的能力还用得着再多说吗?
如果我们能认真对待历史,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得出结论:真实赵云亦英雄! 本帖最后由 夏孜然 于 2011-6-17 19:5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