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774
- 在线时间
- 652 小时
- 好友
- 0
- 分享
- 0
- 日志
- 0
- 主题
- 1
- 帖子
- 47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70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 金币
- 2774 枚
- 威望
- 0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0 点
- 帖子
- 47
- 精华
- 0
鲜花( 3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suan0919 于 2017-5-17 05:02 编辑
占心师 发表于 2017-4-27 00:39
………………好长,我们是不是发散的有点没边了啊……
==================================
因为讨论这个很累人,前段时间我一抽,懒癌发作想放一放,刚好有有点突发事情,就拖到现在,不过我坚强地又爬回来了(握拳!)
位份这个事儿我都没提,因为我觉得不言而喻的,你既然坚持不这么觉得,那我还是提一提。
赫舍里受宠我不用说了,康熙对孝诚仁是爱重的,对太子是真爱我也没反驳,但我觉得不是一竿子打死的这种情况,襁褓中的嫡子,康熙拎到身边养,肯定是有跟赫舍里的感情在的,种种表现各方各面,要说他是虚情假意是不可能,光看后来那些康熙要衣服求请安几日不见就如隔三秋的撒娇劲儿,你说他弯了我都信(开玩笑哈哈),总之真爱无比肉麻得一塌糊涂。但,因此就说他当初养孩子就没什么衡量一脑子感情因素我觉得就太过绝对了,一个男人,而且是帝王,他能怎么好好照顾小孩子?当时又是三藩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亲自辅导教养,能体现对太子的慈爱,但是嘘寒问暖的照顾上,他不可能比周围的奴才(乳母、谙达之类)多做些什么,这一点他没法比一个养母做得更妥帖。
他不给太子找个养母,更多的是权衡利弊,如果给后宫嫔妃,肯定他是不愿意给孝昭仁的,惠妃有大阿哥,荣妃当时还是庶妃且十三年连殇两子,其他的位份比较低,贵人纳喇氏等,提一提可以抚育皇子,但肯定够不上元后嫡子,那接下来的选择就是孝庄和孝惠,孝惠对蒙古感情比较深,康熙不可能让他养未来皇帝,五后来不是给她养么,结果蒙古话成了第一语言(康熙后来要夸五居然只能夸“善良”,显见孝惠是不怎么会养孩子的),剩下一个孝庄,孝庄跟康熙感情深,但是康熙在孝庄下放权柄之后其实就没有再主动说让孝庄接触朝政了,有事他会问计,但是他不会交给孝庄,孝庄也不会主动再碰,这是祖孙两个维持关系的明智决定,正因为此,他不能再放个关系重大的储君在孝庄那里,所以我觉得康熙亲自养,这个不是在论感情,至少不全是。光看起居注里那一连串的“上率皇太子”……就可以想见父子两个形影不离的腻歪样儿,亲手养大的孩子,康熙的喜爱我没质疑过,但这份喜爱是培养起来的,不能代表一开始碰上太子的事儿他就是感情至上的状态
至于你说我恶意揣测这个问题,这样说吧,康熙的权衡之术是用得很好的,赫舍里氏活着的时候有钮祜禄打擂台,赫舍里死钮祜禄上位,他扶植起了纳喇氏,而前朝,之前仰仗索尼一系的时候他几乎是没怎么找对家,遏必隆自己拖了自己的后腿,但是鳌拜倒了之后他用索额图就是因为赫舍里的功绩但更多是因为索额图的才干,不是在一味接受好处的时候了,所以他扶植起了明珠父子(康熙朝明相索相互为犄角不用多说吧),这里他没有就卸磨杀驴的意思,但是不再仰仗开始想着制衡了,大阿哥跟太子打擂台,他把太子带在身边,索额图就在跟明珠争的时候要更倚仗帝心,这是这个结果,你要认为我臆断或者说觉得他对太子是真爱所以就不加任何考量……我觉得不是都这么单纯,反正
说完赫舍里母子俩,按位份往下排,继续算。
温僖是贵妃位,康熙三十三年就死了,算是少数死了之后追谥都没有加封一级的,温僖这个谥号也不怎么好,种种迹象表明是不怎么受宠的。甚至孝昭仁,康熙捧得高好听话说得多,其实真的说宠爱……康熙一定要这么说那姑且这么信吧(普遍还是觉得她是不受宠的)。反正死得早,又无子。所以:位份++家世++宠爱-儿子宠爱-
然后再排就是康熙四妃,就是指在康熙二十年册封的四个妃子,惠妃、宜妃、德妃、荣妃。
惠妃出身不用再说,真论起来是不高的
宜妃我前面已经说得算详细了 位份+ 家世+ 宠爱++ 儿子宠爱+
荣妃就不说了,德妃我前略了,但要说,也是有的说的。胤禛被抱去给孝懿仁,是德妃当时位份不够,但康熙明显也是默许这个儿子亲近佟家的,别的不说,孝懿仁皇后的妹妹悫惠皇贵妃,康熙让她养过弘历,一方面是照顾她无子寂寞,一方面也是拉近了佟家跟四的关系。
首先这个出身,包衣是不高的,顶多比罪臣之女的良妃好了那么一丢丢
宠爱,荣妃五子一女,德妃三子三女,后期还掌宫权,光单独拎出来封嫔就能体现康熙对她的宠爱,就不多说了。
所以位份+家世--宠爱+儿子宠爱+
良妃的妃位是没有印和册的,实际上是低于惠宜德荣四妃的
位份+ 家世--宠爱+儿子宠爱++
十三的母亲章佳氏,三十八年才追封敏妃,不过不同于老大扔给了噶礼,三扔给了绰尔济(早期的一批他乱扔,后面的没这么惨了),十三还算是幸运的吧(当然康熙四十七年自己亲口说,四他‘亲抚育’那就更幸运了,私以为四那么把得准康熙的脉,这点原因是有的)虽然章佳氏是庶妃资格不行但还是很有可能是她在以母亲的名义在关心探视的,后来德妃养这个事儿,基本公认应该是吧,就算不是应该也没给别人,如果真的中间出现个其他的谁挂了名,十三后来至少会有所表现,事实是没有任何苗头
章佳氏活着的时候,看她孕产的记录(接连怀孕生子),应该还算是比较有宠的,但是死得太早了,所以这份宠效应有限
庶妃章佳氏 位份--家世-宠爱+/-(死得早)儿子宠爱++/--(前后两个极端)
这里说说抚养的问题,清朝的皇子抚养制度确实有点分离母子的感觉,首先自幼接触就少,然后三岁后还要统一移宫,母子见上一面都不容易,固定时间而且还限制交谈,母亲平时也照顾不到孩子们什么——这是理论上没错,但是母亲疼爱儿子不是这样拦的,至少四那《大义觉迷录》也絮叨了每天请安这种事儿,不仅是给点心理安慰和心理依靠,朝夕相见还是能培养深切感情的。我觉得母妃在不在,母妃是谁,还是对他们很重要的,即使一个经常不在身边的母亲,也是温情的来源,至少佟氏跟四很亲近(“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德”),从雍正朝不停加谥也能感觉得出来,四是真心的,他对养母生母厚此薄彼很昭彰
+++++++++++++++++++++
十三的问题,他一废出事绝对不是因为站在太子这一边的,单看康熙把问题归结于大阿哥之后太子算是暂时性复宠,十三却还是没有获得一点儿原谅就可以推知,要是因为他站在太子这边,没道理原谅首恶你不原谅一个跟班。
一废的时候,就大阿哥,太子和十三他们三个成年皇子在塞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结果是三个都折了,要么康熙天纵英明看出了所有谋划下面的真相,要么地域问题就证明不了手上是否干净。介于康熙晚年的昏聩程度,我觉得前者不太可信吧。
就算跟四没关系只十三自作自受,康熙帝后来发话说让三和十四要小心不要在某处遇着十三。这样看来,只怕十三对太子做的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我猜测他可能为四顶雷确实也没什么证据,但你要认为他是为太子吧……我也是不能同意的
++++++++++++++++++++++++++++++++++
四跟八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四在表示他跟八关系好,但你说实际上,这个是不可信的,从雍正即位之后种种你也没办法说他对八是善意的、关系好的吧?你觉得他对八难免防备嫉恨,又觉得他在康熙朝跟八关系好,这是自相矛盾,四又不是精分
四替八求情结果找骂我知道,但事情不能这么看,我总觉得你看这些事都直接推出一个结果,把一切都看得很简单,我看很多事都太多想所以疑似阴谋论,感觉这才是我俩分歧的主要原因。
对八求情这个事儿,十四也干过,当时康熙也对此没有表态,但是后来慢慢开始看重十四,四为八求情,康熙也是责骂,甚至想把八扔给四以做试探,从短期,表面上看,八当时被康熙厌弃已极,对他示好确实没有任何好处,但从根由来说,其实好处是很大的,因为康熙他会多想(他是这个性格)
对于八当时的情况来看,示好表面上没有好处,那么只能是出于兄弟之情,而四明面上跟八没什么交往,他会拉这个兄弟一把,推此及彼呢?对于跟他关系还不错的废太子呢?对于关系一般但还没长成的几个幼弟呢?他一定会善待。而康熙不care八,但一定care这几个(所以大阿哥是怎么蠢到请诛废太子的啊,这话一出我就知道这货没戏了)
再者说,四当时已经开始受宠伴驾,但并没有成为倚重的时候,干这样一件吃力不讨好只可能是因为孝悌之心的事情,相当于再一次剖白自己没有争权夺势的心,是一朵清纯美丽的小白莲。
以退为进的手段,它并不新鲜,只要用得是时候就够了
雍正上台之后,命允禩为总理事务大臣,晋封为亲王,兼管理藩院和工部。
十四、九遭受打击的时候,但把八抬到诸兄弟中数一数二的地位(胤祥也不过是亲王、入阁、户部),你要解读为四是一片好意,我是很难理解的。单从四的那种爱恨极其分明的性格来看,把八捧到跟十三差不多的程度,说他是准备长久留着八就不可信。
你有提到,八和八的福晋抱怨四不怀好意,所谓“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诛戮之意?”好像是一件非常不知好歹的事,但说真的,这一点我是同意八的意思的。
如果说,四真的信任八,那抬这么高可以理解,但明显四对他是嫌恶、忌惮、打压、防备于一身的,那把他放到一个诸兄弟不及的高度,就绝对不可能是好意了。如果四要表现他对八爷党心无芥蒂,那他上来就把九打发到西北,连过了康熙百日再走的请求都不允,并且派兵士监视,对于十,送个活佛归葬的问题,十他一拖沓,他就直接交给八说怎么罚,软硬兼施逼着八说革爵,八一说直接就准了,然后又是拘禁又是抄家,基本等于找茬废了。
这两个人作比,他就没掩饰对八爷党的态度,那么你说,他一门心思想要跟八和解,或者说还看着八能不能用,我觉得就太柔光美化了。即使四红口白牙自己说了“朕本意断不将允禩治罪”,但是说真的,从他的作为来看,没有任何可信度,而且说这话的时候人家兄弟俩都被他摧残死了,装这个相……咳咳。
易地而处,代入他的视角来看,你面对一个很有才干(至少雍正他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你不放心、不信任、也不喜欢的属下,你想用,是一上来把他抬到权势的极高处吗?别闹了。
正常的做法,要么,给一个办实事可以发挥才干,但不太能经营势力的实缺位置(肯定不能是总理事务大臣和内阁吧),要么,先行打压,让他服了可以给予一定信任的时候,再抬起来给他好处让他做事。不管是怎么处置,都不会是给个容易搞事情也容易出错漏的高位,然后各种打压责骂侮辱找茬,几乎是在逼着人反。这其实连欲扬先抑都称不上,就是想搞事情,铺好了路还把人往前不停的推。
你说“老八动辄得咎也是真的,因为老四用他但不信他……边用边防,好好看着对方会有什么反应,这似乎确实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处理办法……”,我觉得吧,他讲个勤俭节约要把八拎出来骂一顿,为个油漆的事儿,要把人拎过去跪一天一夜(这件事,你说我看轻了,怎么说呢,我没觉得这是件小事,单凭八一串折腾上升到四不孝就不是一件小事,但是不是小事跟罚不罚跪不在一条线上。为这个事儿撸几个官都够了,但是不代表你就能教训儿子一样把亲弟弟罚去跪一天一夜祖宗,而且不要忘记一件事,八爷是有腿疾的,犯病的时候连路都走不了的,平常人跪四五个小事腿就得废,跪一晚上几乎就要落下病根了,他让一个有严重腿疾的人跪一天一夜,这个是在细碎折磨存心**,无论如何都不是正当惩罚。)
——这些,跟信不信任有半毛钱的关系吗?就是“大家来找茬”嘛。感觉八已经被四当成压力发泄器了,心情不好骂一顿,没事儿找事儿骂一顿,想废掉弟弟逼着八开口,一脸“哎呀你这样说了那我就办了”的样子……
十四废得很痛快,干脆利落不drama不折腾,你赞同,其实我也很赞同,十四那个拧劲儿,除非四真的把皇位让给他,否则他就是意难平的,又是个同胞兄弟,夜长梦多投鼠忌器的,直接扔去看坟场太能理解了。
但是对八我觉得不是个“以观后效”,而是“软刀子割肉”。
他废八的心,一直都很明显,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雍正是一个很讨厌结党的人,他废了八爷党之后在朝堂上也是各种清算,而他对于结党的态度是有一个算一个不留余地,你看看他后来对于大臣的做法,稍微有些结党可能或者被他怀疑的人,都是一并论罪的,黄振国一案一牵连再牵连,结果是带着他怀疑的所谓指使者一并废,那么回过头来看八爷党,这个一上来的处置方法,就绝不可能是最终预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