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92
- 在线时间
- 658 小时
- 好友
- 0
- 分享
- 0
- 日志
- 0
- 主题
- 13
- 帖子
- 201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50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金币
- 970 枚
- 威望
- 11 点
- 好评
- 1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0 点
- 帖子
- 201
- 精华
- 0
鲜花( 31)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晴_^ 于 2017-4-28 20:56 编辑
【简介】
《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内容简介:“舍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舍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场的文化解读》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站内链接】暂无
【原创书评】
强烈建议对社会调研感兴趣的同学看这本书。作冬季到农村收集自杀既遂与未遂的故事,以敏锐的观察力找到自杀行为背后的动机,利用对中国文化和俗世人情的洞察,挖出其中的规律。虽然这本书没有靠优美的语言来吸引读者,它独特的一线故事、真诚的思考、纯净的理性都是一场盛宴。
好好的,怎么不能活着啊,为什么要死呢?
每当我看到湛蓝色的苍穹和树木枝干,就会觉得生命真的有如宝藏,即使没有其它内容,也美好到可以如此度过浮生。
作者通过对一个乡村的田野调查,尝试找到文化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人们为什么最终放弃生命这么一个巨大的命题,讲述几个实例,结合人们的观点看法,居然也能够得到十分充实的研究结果。
而且说服力确实很强。我虽然不住在农村,没有接触过自杀的传闻,但是这些观点逻辑都很能征服我。
好几周以前看的了,看看我还能给大家说出来什么吧。
一. 人的自杀行为常常出于“赌气”。正常人具有好好过日子的意愿,尽管如此,如果这种意愿受到挫折,人们很有可能偏离自己原本的意愿。即使刚开始时希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却被现实中种种矛盾缠住,愿景无法实现后,感受到强烈的挫败和不忿,转向了自杀。而如此行动之时,他们已经忘却了自己最初的目标......
二.自杀并不等于必死的决心。这倒也不是说自杀者只是做个样子,而是说在自杀之时,自杀者更多的不在乎结果,他们认为自杀既有可能导致自己生命的消亡也有可能是及时被人救起,他们真正在意的是自杀这一行为本身。
三.自杀常常是因为人们感到自己的脸面受损。 |
-
总评分: 威望 + 1
金币 + 8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