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72
- 在线时间
- 215 小时
- 好友
- 0
- 分享
- 0
- 日志
- 0
- 主题
- 10
- 帖子
- 16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50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以坛为家I - 金币
- 764 枚
- 威望
- 4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0 点
- 帖子
- 16
- 精华
- 0
鲜花( 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凌空拂水散迥音 于 2022-4-2 09:59 编辑
今天晚上,在我家的大家族群里,有一个长辈发了一张图,说什么“新冠病毒感染肺部之前会在喉咙里停留四天,在这个阶段只要喝喝茶、喝点酒就可以杀毒”之类的谣言。印象里这位长辈已经不是第一次转发这些谣言了。于是我直接跟着回复了一条:“谣言。”但是为了避免尴尬(也是我比较怂),我在发送这条消息之前,把自己的群备注改掉了,这样没加我微信的人就不知道我是谁了。
发完之后,我心里其实颇有些暗爽——因为群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我不是好事的性子,平时就当没看见,但这种“惑众妖言”实在是让我难以忍受!
然而不久之后,我的家人在我们的小家群里说我:“你这样不合适吧”“人家发这个也是好心,你说她说的是谣言,多尴尬呀,她可是长辈噢,比你大好几辈诶”“清醒的人不会相信的,不清醒的人,哪怕你说是谣言,她也依然会相信,救不了的”“少在大群里说这些”云云。我的好心情一下子被泼了凉水,觉得特别悲哀又无力。
是的,我是一个农村出生、农村长大的孩子——而且是真的很农村。我所说的“大家族”,是家里一大帮同姓氏的人。到了今天,很多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其实已经很淡泊了——甚至除了相同的姓氏,已经完全没有血缘关系了。但由于祖辈共同建造了房屋以定居,一代代人又安土重迁,故而大家依然聚集在一个大寨子里生活。大部分时间里,大家的生活都很和谐,但其实“暗流涌动”——从小到大,我也见过邻居之间的种种争端。
本科时老师曾经说:“每一个在城市里的学子,都处于一种心灵上的无家可归的状态。”开始我不愿意承认,但渐渐变得深有同感。对于这个大家,我的情感似乎是很复杂的。当我在异乡求学时,每每听到家族群里的人用语音聊天,熟悉的人与熟悉的乡音总是让我动容。这种情感往往在过年时达到最高峰:每年过年,大家族中的游子们都归巢了,家中也就一下子热闹起来。前两年,疫情刚刚爆发时,我们都在家中不出门,于是无聊的大家总是凑在祖宅里喝茶聊天。印象里,这样的生活只在小时候,大部分人都在家中工作时发生。现如今,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工作学习,平日里,祖宅往往的冷清的。疫情意外地把我们重新、且更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和同学们提到这些事情时,我心里其实是颇为快乐的——身边的同学大多是城市里长大的,这样的体验几乎可以说是我的“独家记忆”了。
然而,这样的生活当然不只有和谐美好的一面。如前所说,“邻近”也意味着可能会有很多摩擦和龃龉,而这背后,往往是个人利益的争夺。更为主要的,是观念上的保守。这一切其实一直都存在。可当我求学的日子逐渐增长,我却后知后觉地感到难以忍受了。
不说别的,今晚家里人跟我说的“少说话,保持沉默” ,就是我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教育。简言之,就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就算有人在群里转发谣言,你不信不就行了?为什么要戳破呢?为什么要让人难堪呢?为什么要埋下这样不和谐的种子呢???
有时候我会对这样的态度深恶痛绝。作为一个依然在城市求学的文科生,我虽然不敢说自己叫什么“知识分子”,也不敢说我对公共社会有多大的参与感,但面对家族群里的谣言,而且是在抗疫之事上的谣言,我实在是不吐不快——我是真的担心,真的会有人相信。
可是今天我才发现了问题所在——我早已经是这样一个人了,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了!甚至更甚!
举例而言,我和我的朋友们对女性主义颇感兴趣,也粗略地读过一些女性主义的著作,又对生活中很多涉及性别歧视的事情感到愤愤不平。可是,当我的朋友告诉我,某某处征集与女性相关的意见时,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我写了意见,会有人找到我吗?对我会有影响吗?……我终于还是沉默了。我怨恨自己,因为这明明事已关己,我竟然还在高高挂起。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感觉混乱了——这好像和农不农村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又好像有点关系——人情社会的宰制在农村,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大家族的,得到了放大。于是我做什么,都开始瞻前顾后——或许我该尝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另一条路——别人难不难堪,跟我有啥关系?谁让他相信并且散布谣言?(当然,这只是意气的话罢了。)还是什么时候捋清楚了 什么时候再更吧,唉。 |
-
总评分: 威望 + 1
金币 + 58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