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5951
- 在线时间
- 4545 小时
- 好友
- 9
- 分享
- 0
- 日志
- 0
- 主题
- 539
- 帖子
- 699
- 精华
- 13
- 阅读权限
- 95
签到天数: 101 天 [LV.6]常住居民II - 金币
- 14985 枚
- 威望
- 418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23 点
- 帖子
- 699
- 精华
- 13
鲜花( 166) 鸡蛋( 1) |
精神病院里,大护士以严厉的手段、冰冷的器械和冷酷的心肠统治病人们,试图把他们改造为柔顺的、规矩的、毫无个性的机器。病人们饱受大护士和黑男孩护工的凌虐,直到不受约束的麦克墨菲进入了疯人院。在病人中,印第安人布罗姆登最懂得体制的力量,即便麦克墨菲仿佛一步步走向胜利,把狂欢节的氛围传播到整个病房,但布罗姆登知道更严酷的压制在等待着他们。最后当麦克墨菲从手术室被送出来,变成了一具眼神空洞的塑料娃娃,正要被大护士当成杀鸡儆猴的标本时,布罗姆登知道,他只能以某种方式来维持麦克墨菲的胜利,给予大护士最后的一击……窗外月色冰冷,胆怯而沉默的印第安人敲碎了窗户,逃离这个疯人院。
|
作者介绍:
肯·克西(Ken Kesey)的成名小说《飞越布谷鸟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是被称为嬉皮时代的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经典之作,与在它之前的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以及克鲁亚克的《在路上》在美国和西方一直畅销不衰,不过我是在80 年代初才读到, 是1963 年企鹅出版社版, 封面中央的房顶一角站立着一只昂头布谷鸟,仿佛是在呼唤自由,在美国历史上”多事之秋”的时代就特别有感昭力了。 故事发生在美国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精神病院,叙述者是有一半印第安血统的病人布罗德曼,他在病院呆得最久, 从不说话, 被认为又聋又哑,经常产生幻念, 觉得屋子里到处是青蛙;病院由浑名是” 大护士” ( Big Nurse )的腊齐德( Ratched) 统治,她冷酷无情,唯一的乐趣是压制人性,处处表现出对病人的独裁和统治欲, 谁说是女人,她却总是竭力不表现出女性的生理特点, 可笑的是却总不能让她那一对大乳房消失; 同主人公麦克穆菲( McMurphy ) -----一个被指控犯强奸罪的爱尔兰人, 他联合其他病人向” 大护士”的权威挑战, 赌博,醺酒等, 公开藐视病院的规则, 与” 大护士”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他甚至被迫作了脑叶切除术,最终同开始说话( 其寓意耐人寻味)的罗德曼一起逃离病院-----相对照,” 大护士”代表的是体制对大众的性压制, 独裁以及保守主义思潮;而反抗” 大护士”的麦克穆菲则体现自由, 独立, 反叛体制的压迫这样一些主张。这显然同《麦田守望者》和《在路上》传达的BG( Beat Generation ) 理念一脉相承;《时代》周刊当时就称“ 此书是向体面阶级社会的陈规以及支持这些陈规的看不见的统治者发出的愤怒抗议”;《纽约客》则说此书“ 预示了***,反越战, 吸毒以及反文化运动。”实际上,肯·克西同BG的代表人物关系非常密切,有的评论家甚至干脆把他也归入BG: 1964年他用《飞越布谷鸟巢》的版税组织了一次活动,由克鲁亚克《在路上》主人公迪安的原型尼尔·卡塞迪开着一辆被涂上炫丽色彩, 命名为” 向前”( Further )的校车横跨美国,车上满载着自称为“ 快活的恶作剧者”(Merry Pranksters )的一伙,从加利福尼亚到达纽约世界贸易大厦然后又返回,他们试图借助于兴奋剂LSD等寻求精神极乐,成为嬉皮时代的的一大事件,当时嬉皮士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是“ 你在车上吗”( Are you on the bus)。60 年代末在旧金山兴起的以反文化着称的嬉皮运动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可以追溯到此----公开使用兴奋剂,奇装异服, 街头爵士摇滚即兴演出, 用和平方式反抗现存法律和传统习俗等:。1968年,这次奥得赛似的经历被已“ 新新闻写作”( New Journalism)闻名的 汤姆·伍尔夫(Tom Wolfe)写进了其著名的非小说作品《令人振奋的兴奋剂实验》( The Electric Kool-Aid Acid Test)。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一年八月在芝加哥爆发了长发异装的嬉皮士反越战骚乱, 而在一年前,旧金山目睹了被称为嬉皮时代壮观的“爱之夏”( Summer of Love )大集会, 也正是受到肯·克西和另一位曾在哈佛大学任生理学教授, LSD毒品试验先驱的梯姆斯·利里( Timothy Leary ) 以及饱布·迪伦(Bob Dylan) 摇滚音乐和被称为” 优雅的死者”( The graceful Dead )乐队的感召, 继承BG 理念的成百万嬉皮士把一场反文化运动推向了全世界;金斯伯格在其《同地狱天使在肯·克西家的一次会晤》一诗中也叙述了他们一起如何参与反越战争抗议活动。
椐美联社报道, 这位嬉皮时代的见证人已于11月10日在俄勒冈州尤金市因患肝癌而逝世, 享年66 岁。肯·克西的一生颇具传奇性,1935年9月出生于科罗拉多州一个奶牛场主家庭;1934年迁移到俄勒冈州祖父家, 因其出众的摔跤才能获奖学金进入俄勒冈大学并获新闻学学士。1959年在斯坦佛大学攻读创造性写作学位的肯·克西自愿参加了政府在一所医院的毒品实验项目,尝试过如像LSD这样的毒品,《飞越布谷鸟巢》正是基于这一体验写成的,由于滥用大麻, 他在加利福尼亚州被监禁4 月,1965年,他同在高中认识的女友法耶结婚,在好莱坞影片中出演过次要角色,后来定居于普勒真特西尔(Pleasant Hill ),养育了四个子女,许多嬉皮士去拜访他们,其农场成为致幻兴奋剂时代的一个圣地。1990 年他回到俄勒冈,在俄勒冈大学任教, 可常常徜徉于户外森林 ,在河中垂钓, 急流中游泳,与家人一起过着平静随意的生活,直至去世。
肯·克西的第二本小说《有时冒出了一个伟大的念头》(Sometimes a Great Notion) 于1964 年出版,书名源自民歌“有时冒出了一个伟大的念头/要跳入河中漂流” ,讲的是俄勒冈州某小镇两个独立谋生的伐木工人的故事,他们信奉的人生准则是“永不屈服”(`Never Give An Inch),虽然不如 《飞越布谷鸟巢》那样具有商业意义上的成功,可却被评论家普遍看好, 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由名演员亨利·芳达和保尔·纽曼担任主角。后来他也写了一些自传性短篇小说,儿童故事,文章等,可影响都不大,除了1992年已未来的阿拉斯加渔村为背景的《水手之歌》(Sailor Song)----小说描写了全球气候变暖和核污染以及癌症的肆虐, 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在 “世界之端的爱情”故事。批评家的评论众说纷耘,自然,他受到的最猛烈攻击来自反对毒品的人, 他们认为这位曾经催发毒品文化的家伙居然如此奢谈人类的生存态势真是大煞风景。实际上, 他对毒品的态度后来大有改变,尤其是在他患糖尿病和肝炎后,便不再使用LSD。"1996年,梯姆斯·利里去世后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 人们常常到我这儿来希望看到我和我的朋友让毒品给毁了, 靠拣破烂为生, 可实际上,我们都对家庭有责任感, 千方百计让孩子从大学毕业, 我们对社区尽心尽责。”
不过,让肯·克西在美国文学/文化史册上站有一席之地的还是同嬉皮时代联系的“ 快活的恶作剧者”之旅和《飞越布谷鸟巢》, 后者的舞台和电影的使用权被演员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获得,剧本从1963年到64年在白老汇上演了82场,道格拉斯本人扮演麦克穆菲;此角从1970年改由威廉·德瓦勒(William Devane )扮演,就在2001年此剧仍在继续演出;1974年此片一举夺得奥斯卡五项大奖( 最佳影片,导演,男女演员,剧本改编),不久前还被美国电影学院列人其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可有趣的是肯·克西却不买帐,不满意电影脚本对主角麦克穆菲和印第安病人布罗德曼等人物的处理, 他不但提起诉讼而且干脆拒看影片。还可一提的是《飞越布谷鸟巢》出版后一位红十字医院护士把出版社告上法庭, 指控小说中的一位次要人物红十字医院护士与她有关,出版社不得不作了修改: 红十字医院护士被不提名的护士代替;可这位护士后来写了一部小说却也成为被告,另一位医生声称护士的作品中的某一医生形象有损他的名誉。看来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塑造有被人“ 对号入座”,作家有被指控“ 侵犯名誉权”的危险早已是司空见惯,不是中国独有的了。
1964年肯·克西及其“ 快活的恶作剧者”之旅目的地的纽约世贸大厦如今已是一片废墟,在缅怀肯·克西之际不知那些经历过嬉皮时代的人如何着想?美国及西方的各大媒体对肯·克西的去世反应热烈,称他是嬉皮时代的催生者和见证人,一位严肃的小说家,可以同菲力普·罗思(Philip Roth)和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 )相提并论。俄勒冈州的报刊说他是俄勒冈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俄勒冈州, 旧金山, 纽约以及伦敦等地相继举行了纪念会。正如1997年BG宗师金斯伯格和巴勒斯的离世,普遍认为肯·克西的去逝所留下的空白无人可以填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美国近代史政治和文化上最多姿多彩、最具戏剧性、最重要的时代:越战, 肯尼迪被刺杀,黑人民权运动,当然还有嬉皮运动等等。由于国情不同,说到美国的毒品文化我们总是本能的厌恶和排斥, 的确, 即使是出于如BG和肯·克西那样的为了追求下意识的创作灵感使用也不是什么好事,何况被青年所效法而且泛滥就危害无穷了;不过在美国社会当时的特殊情势下, 正如摇滚爵士音乐,“ 在路上 ”生活方式的风行, 对美国人而言作为一种为寻求新的感情刺激和特殊的经历, 毒品文化却具有特别复杂的意义, 这恐怕不是置身于外的人能体验的;据社会学家统计,“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几乎每个年轻人都至少服用过一, 两次麻醉剂。”肯·克西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把50 年代发端的波西米亚BG运动同60 年代的反文化/嬉皮运动之间联系起来。他们极端的反叛方式, 诸如吸毒等现在当然不会再具有当日那样的吸引力, 可美国人及世界范围如今许多已习以为常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如向往自由,不循规道矩,追求新奇等应该是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 本帖最后由 冷泉泓薇 于 2012-2-16 08:25 编辑
|
1、请左键点击附件名进入下载页,不要使用右键另存为; 2、如果附件下载被IE阻止,就请手动下载; 3、每下载1个附件将扣减金币1个,被IE阻止后手动下载也不会再扣金币; 4、如果你的金币不足请参考 会员赚取金币方法, 论坛金币快速获取通道; 5、成为书香门第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本站所有书籍, 点击这里升级; 6、本站所有书籍均来自网络,转载只为分享,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7、如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做出处理;
-
-
飞越疯人院@txtnovel.com.rar
73.95 KB, 下载积分: 金币 -1 枚
-
总评分: 金币 + 7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