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25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金币
- 139925 枚
- 威望
- 817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154 点
- 帖子
- 5751
- 精华
- 0
鲜花( 1788)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水中一条鱼 于 2016-11-4 20:28 编辑
儿时一梦二十年
——之四 征途,为了新的梦想
我的周围都是有家有业的成功人士,一番发奋拼搏之后,换来了现在的享受人生。反观自己, 家里除了老妈没别人,“业”呢也不知道算不算,至于享受人生么,似乎应该在我追逐的梦想的过程中吧!或者说,把我现在的梦想——将来开一家自己的武馆,当做我对人生的享受吧。
在我们拳馆里,身为大师姐,不能说我是练的最好的,但是我一定是最刻苦的。这种刻苦的劲头甚至连十年前我学跆拳道的时候都比不了。这股劲头和坚持除了师父,馆里任何一个人也做不到。其实,这股刻苦的狠劲儿是师父给我培养出来的。要说我师父,师兄弟们就用两个字来概括——武痴,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功,和师父相处时间越久,越觉得师父这种“武痴”性格的特立独行。
想起我入门第一年的暑假和寒假里每天跟着师父练功的日子,我就知道,武功是怎么练出来的了。那时候,晚上开馆,白天里,不管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我们一大早跑到公园,先热身跑步,然后踢腿练腿,蹲马冲拳,磨基本功,转马,没遍数的套路拆解......一直到中午,四五个小时就消耗进去了。也亏了那时候跟师父去练功,从此就养成了我每天练拳的习惯,我从师父那里学会了最笨的也是最有效的练拳方法,受师父传染吧,我也有了在武痴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的苗头,直到现在,我依然把每天练拳三四个小时坚持成习惯。
在奔向梦想的路上,我把师父作为偶像来追寻,甚至去超越。说起我师父,那也是一路求索才有今日的,师父当年也是练过跆拳道、散打、大成拳等等的功夫,但是北方实在找不到习武的圣地,于是为了追求武学精髓,师父背井离乡从内蒙古到沈阳,到昆山,再一路漂泊到中原各地求学,直到最后游历到佛山。在佛山的几年中,师父先后拜入耀保咏春拳麦耀明师父和姚才姚琪咏春拳馆姚氏三兄弟门下,系统苦练咏春拳。师父在佛山学功夫时,一天从早上起床,到半夜师兄弟们宵夜时间,那是除了吃饭、在路上,几乎都在练功......之后,师父回到沈阳正式开馆,成立姚氏咏春拳馆沈阳分馆。
说起北方没有习武的氛围,这是我们北方好武者的悲哀。作为游牧民族的发祥地,自古以来的流放之地,用一句古话说,是荒蛮之地,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不论何时都是真理。北方夷人彪悍凶猛,也因此,北方没有文化底蕴,论文,没有中原千百年来的书院传统熏陶,论武,更没有渊源流传的武林世家名门大派。北方本土的遗产恐怕只有摔跤、戳脚番子,再者就是开化之后的外国舶来品。
很庆幸有机会赴佛山,亲身感受南方地域浓厚的武术氛围,佛山姚氏咏春拳馆建馆十周年大庆,我们师兄弟们跟随师父到佛山庆贺。庆典前后七天的时间,我们跟着师父拜见三位师公,请教各位师伯师叔,见识到来自广州、杭州、福建、越南、俄罗斯各个分馆的同门,可以说是获益匪浅,大开眼界。佛山是叶问、黄飞鸿的故乡,在叶问堂,黄飞鸿纪念馆里,我们观看舞狮表演,缅怀武林大师的生平事迹。当年,祖师爷姚才和叶问、阮奇山在上世纪初的二十年代并称为“佛山三雄”。其中,祖师爷姚才曾经上台打擂,迎战外来挑战的武师,为佛山武术界赢得了荣誉。而叶问一系到香港落户,阮奇山一系远走越南,佛山三雄只余下姚氏一脉流传至今。
如今姚氏咏春拳已经被收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咏春拳源于少林,是五枚师太看见蛇鹤相争有所悟而,然后传给严咏春。因为是由女子创建的,集合各家之所长,取长补短,讲究速度知觉变化与寸劲,适合狭小场地近距离的贴身格斗制服。与太极有成要二十年相比,咏春可以说是五年小成,十年中成......那么,我在下一个二十年里,以及再下一个二十年里,在现代社会里以一种守护传统武学的精髓,并且发扬传承下去的心态,不管是否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作为武者,任重而道远,也只有做到且行且珍惜,愿我的梦想能够实现在有生之年。
|
鲜花鸡蛋薏米红豆汤 在2015-7-5 16:22 送朵鲜花 并说:【白日梦】活动奖励 薏米红豆汤 在2015-7-5 16:22 送朵鲜花 并说:【白日梦】活动奖励
-
总评分: 威望 + 1
金币 + 67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