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找回密码
 注册

【2016年7月1日出版】《一个人,从心活》作者:心探索 编著

查看: 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预告] 【2016年7月1日出版】《一个人,从心活》作者:心探索 编著 [复制链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签到天数: 19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金币
381368 枚
威望
2769 点
好评
22 点
爱心值
4 点
钻石
0 颗
贡献值
28885 点
帖子
14331
精华
0

书香宝贝勋章 书香爱好者勋章 活动之星勋章 书香支持者 叱咤风云勋章 优秀会员勋章 活跃分子勋章 风雨同舟勋章 贡献大使勋章 富翁勋章 鲜花大使勋章 出勤勋章 预告大师勋章 鬼话连篇勋章 娓娓动听勋章 博闻强识勋章 影音大师勋章 贴图大师勋章 电脑大师勋章 异闻组勋章 圣诞帽勋章 小冰棍勋章 小团子勋章 十周年 红冠勋章 精华勋章 签到勋章

鲜花(1207) 鸡蛋(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7 15:0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心探索 编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内容推荐
《一个人,从心活》中记录的,是这样一些人,忠于自己的内心,允许自己做自己,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并最终过上了她们喜欢的生活。
她同时面临离婚与好友离世的双重打击,却一个人,成为中国内地最懂生活的女作家;
她与暴虐父亲断绝关系,一个人流浪全世界,现在在长洲岛开了一间小小咖啡馆;
她曾是电视台知名女主持,父母长辈眼里的乖孩子,却在事业最高峰辞掉工作到北京“旅居”,现在是知名的独立服装设计师、畅销书作者……
她们和你一样,她们又不同。
她们不讨谁欢喜,不畏首畏尾。当她们愿意专注地活出自己时,生活的美好便如期而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在孤独中深情地活着》
秋微

毕竟,世界上所有最要紧的事都需要“一个人”来完成,比如生、死,比如思考,比如品尝,比如了悟,比如信仰,比如,爱上谁。
有一天下午去看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舞美华丽,剧情热闹。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大老远把一股仿佛“还乡”般的感慨温柔地拉到近前。然而,等看完,我心里冒出来的唯一的句子竟是——“所以,其实不论怎样的人生,也不过是梦一场。”
每次新年伊始,我会认真规划两件事,第一件是计划今年学点什么新把戏,比如去年学了阿根廷探戈,今年想学一点日文。作为一个心理暗示严重的水瓶座,对世界的好奇远远大于对“实用”的在意,因而感受过程变成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可话说回来,不论是不是在意“实用”,难道我们所有人最终的“结果”不都是一样的吗。
这就要说到每年认真规划的第二件事:好好地整理一遍遗嘱。
说来好笑,其实我压根没有什么“财物”值得以遗嘱的形式被认真安排。之所以坚持这么做,因为整理遗嘱之于我有两个意义。一是代表我对“死”的看重,总需要在一些重要的时刻,对“死”表达一番敬意,让它知道,我没有忽略它的存在。另一个意义,略狭隘一点的,就是我会非常清楚地把每年出版的或未完成的作品指名道姓地留给一些我信任的人在万一哪天我不告而别的时候,妥善处理。我不觉得自己那点版税能引起什么纷争,而是,作为一个对文字抱有神圣感、对出版态度审慎的人,坚持认为,一个作品是否要出版,必须由写字之人自己决定。比方说,个人认为张爱玲的很多作品在她身后被陆续出版成册是对张奶奶一世创作英名的重大伤害。一个生前精神如此有洁癖的人,完全不能保护自己的作品,真是天大的悲剧。
我们的习俗当中好像特别避讳谈“死”。
印象很深,小时候,有一次邻居问我奶奶在不在家,我回答说:“她走了。”答完这句,我被我妈叫进房间,很严肃地对我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从此我心头死死记住了她立下的规矩:在一个人的基本教养中,不能说别人“走了”,而要清楚地说明ta“去哪儿了”,更不能说ta“不在了”,而要完整地说明ta“目前不在家”。
对死讳莫如深是常态,似乎不谈,就可以掩耳盗铃,假装这件事没发生。然而对一件事情的困惑绝对不会因为不谈就获得答案。《与神对话》里有一句话说“人的一切行为都基于,也只能基于两种动因,一是恐惧,一是爱”。“死”是我的终极恐惧。凡事没有绝对的好坏,譬如说,对死的困惑和恐惧,也成了我活到今天坚持不懈努力的最大动力,和试着以“爱”的面貌去看待人和事的不断迁善的理由。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我妻 + 10 感谢发贴!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1207) 鸡蛋(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