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6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金币
- 41929 枚
- 威望
- 222 点
- 好评
- 24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10219 点
- 帖子
- 1607
- 精华
- 0
鲜花( 122) 鸡蛋( 2) |
本帖最后由 明明明玥 于 2020-3-2 22:06 编辑
20200301-20200302
【补充:3864字】
昨天中午感到了一阵子的强烈感情波动。然后我就开始看内观认知疗法,一边听听音乐,感觉好了很多。我看我的日记本也可以改为内观疗法实践簿或者冥想记录。现在来做读书笔记(书摘):
要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对情绪引发某种想法、回忆和信念的方式进行了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关注的是意识的内容。但是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容易抑郁的人与正常人在处理抑郁情绪本身的方式上存在差异。
一些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将主意力引向白身,而另一-些人则反之.他们将注意力投向外部世界. Nolen- Hoeksema将第- -种反应方式称为“穷思竭虑( ruminative )反应风格”,并用自制的反应风格问卷评估以这种方式反应的个体。问卷要求人们填气他们在情绪低落、悲伤或抑郁时足怎样思考以及做事的、例如“ 分析近米发生的事情,试图|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抑郁”或者“思考一自己的感受是如何的消极利缺乏动力”。以这种方式穷思竭虑的个体倾向于延长白己的悲伤感受。反之,关注外界的人则较少穷思竭虑.他们投身于使得自己可以从悲伤感受中分心的活动中去。我们可以用反应风格问卷的分心分量表来评估这种趋势;例如,“试图在情境或者在已经学会的东西中找出积极的东西"或者“做-一些自己……
考察认知特点(如穷思竭虑反应风格)与抑郁关系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我们永远也弄不清楚抑郁是否是由与穷思竭虑倾向有关的第三方原因所致(其他的人格特征,如神经质)。不过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模仿不同的认知风格,以考察它们对情绪的影响。Nolen-Hoeksema及其同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给没有抑郁病史的人进行情绪诱导,然后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种情境中。在第一种情境中,他们的指导语是反思自己,为什么自己是现在这个样子(“穷思竭虑” 情境) ?第二个情境中他们被要求思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分心”情境)。结果表明情绪诱导程序使得穷思竭虑组产生了更为持续而强烈的悲伤。
这一类的实验也向人们指出了有关穷思竭虑的其他重要方面。例如,既然穷思竭虑有这么多的害处,为什么它还会继续存在?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选择穷思竭虑的时候,许多人说他们]相信这会使得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5。Lyubomirsky和Nolen-Hoeksema通过使用实验的方法,发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研究者分别让人们对自己的悲伤情绪进行穷思竭虑和分心,然后通过手段一目标问题解决任务评估参与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被广泛使用的任务首先给予参与者有关一个问题情境(比如关系的破裂)的开头和“愉快结局”的故事。参与者要完成这个故事,并说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却揭示出信念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对比。穷思竭虑自己情绪的参与者认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但是他们的行为实际.上表现出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而不是有所提高。
在降低复发的认知治疗中,认知过程是怎样的?我们在考虑这个中心问题的时候,一般会假定,认知疗法的最初目标在于改变有关抑郁思维和功能不良态度的信念,它通过改变抑郁思维的内容而发挥作用。我们接下来更为详尽的理论分析将会说明另-一个不同的可能性57。尽管认知疗法非常强调不断变化的思维内容,但我们意识到,当治疗成功时,很有可能会潜在地导致病人与其负性思维和感受之间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在负性思维被唤起的时候对其进行反复的识别,并设法摆脱它们,评估其内容的准确性。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病人对负性思维和感受的观点有着更为普遍的改变。他们不再将思维视为一定是真实的或自我的一一个方面,病人们会改变他们的观点,他们会认为负性思维和感受可以被视为过去的事件在脑海里的重现。它们不- -定是现实的确凿反映,也不是自我的核心方面。这种“距离化”( distancing )和“去中心化” ( decentering )的重要性在认知治疗的讨论中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到8,但是通常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一改变 思维内容,而不是强调共重要性本身。
这种关于认知治疗是如何产生其效果的另一观点则代表了我们认识的根本性变化。先前,我们,还有其他人将去中心化视为认知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之一。我们]的分析也表明它是一一个核心问题。当我们认为去中心化意味着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之后,就可以将想法视为简单的“想法”,而不一定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认知治疗的这一基本观点可以保护人们不再遭受抑郁复发之苦。如果这样的去中心化未能发生,病人可能会陷入自己与自己的争论之中:自己的想法究竟是真实的还是错误的?并搜集大量的证据来支持或反对负性思维,这样就又陷入了思维模式的危险中了。
Marsha Linehan认为,在心理治疗中改变个体与负性思维和感受的关系,是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多的选择一-他们可以 自已选择如何对事件做出反应,而不仅仅是陷入体验本身。在她所撰写的治疗手册中,她要求病人做大量的练习,以训练他们]如何注意自己的体验-一-在事件 发生的时候,自己能够认真观察事件。她认为,为了观察事件,我们需要从事件本身退出来。例如,“正在散步” 与“正在观察散步”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2。她在治疗中引入了一种叫做“内观”( mindfulness )的训练程序来帮助病人摆脱那些更为强大的思维和情绪,并告诉病人如何从这些思维和情绪中抽身出来,以逐渐减少与其之间的联系。
从更为广阔的视角看问题,以使得人们形成对思维内容的去中心化,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去观察自已头脑中出现某种想法。Jon Kabat-Zinn所表达的方式并不能更为精确地总结当我们试图了解认知治疗是如何达到其去中心化的效果时心中的想法:“要注意的是, 你的想法仅仅是想法而已,而不是‘ 你本身’或者‘现实’。当你能够意识到这- -点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如释重负了。认识到你的想法仅仅是想法,这样简单的行动却能使你从自己创造出来的被扭曲的现实中走出来,并使得自己对生活洞察地更为清楚,有更多的掌控感”(pp. 69-70) 64。在那个时候,这一-极为重要的要素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还有许多别的理由让我们确信这种方法是适宜的。首先,Jon教给病人的内观练习涉及意识上的练习。根据我们对这些因素使得想法-情绪循环保持自我永久存在的理解,任何有目的的意识训练都会在有限的信息加工通道中占据容量。而这会破坏维持穷思竭虑的恶性循环的源泉。
其次,这类旨在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其想法、感受、躯体感觉的练习,可能会满足我们的需要,即帮助病人在抑郁的早期阶段就认识到上述的感受。内观练习会为病入对迫在眉睫的抑郁发作提供早期预警系统,这就可以防止进一步的恶化。
尽管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认知疗法有些不同,但是与我们的方法大体上还是并行不悖的。事实上,强调对于事情有更清晰的意识,跳出自动被引导的角色,也是我们所使用的方法中关键的部分。因为我们也认为处于抑郁中的病人需要意识到自己情绪恶化时的早期征兆。这里的- -些练习就是帮助他
在第一-次课之后,以后的课程都是以练习开始(也就是说,指导者带领全体成员进行冥想,比如:躯体扫描,或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的静坐冥想)。每次课程的后面部分综合了对话、进一步的练习、诗歌、故事和意识练习等内容,所有这些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参与者对于“此时此刻”有更清晰的意识(具体可以参看Kabat- Zinn的《灾难人生》,Full CatastropheLiving64)。这个计划所表达的基本信息就是,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治疗-师还是病人)经常发现自己会被有关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意识流所席卷,而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我们经常魂不守舍,神游四方,而对于自己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当我们明白了自己身处此时此刻,我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意识到每分钟的存在,对于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多选择也会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尽管在减压计划中所使用的某些词汇与我们在认知治疗中经常使用的词汇有所不同,但是从我们对该计划的首次访问中,以及我们对该计划相关的资料进行的阅读,还有对其录音进行的聆听中,我们觉得能够较容易地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又不用对我们原来与病人的工作方式进行太大改变。尤其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参加该计划的病人都学习了注意控制的一般技能。因为这些技能是很普通常见的,对这些技能的学习也不受消极的想法和情绪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病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体验或情绪都可以练习这些技能。这一点看起来和我们的目的非常吻合,因为我们就是想要找到这样一个训练程序。 当病人不处于抑郁情绪状态时,他们可以运用这个程序来帮助自己。在这一点上,病人也在一直寻找某种东西来提高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减少将来发生抑郁的危险,而不只是寻找某种东西来缓解当前的抑郁症状。
首先,我们的理解非常确切,因为它主要指的是想法。设想我们当初的出发点是试图理解去中心化在认知疗法中转变想法的作用的话,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MBSR教给人们的是,让他们]探索自己如何可以与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甚至躯体感觉建立不同的联系。
第二,我们的理解又是不太确切的。去中心化是一一个很有歧义的词汇:它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同时所持的态度也有千差万别。比如,去中心化可能被看做是“开小差”。但是,这可能意味着忽视问题,希望问题消失。或者它也可能意味着,试图摆脱这样的想法或情绪,压抑、抑制或者逃避它们。一个人对去中心化所采取的思维模式是关键的。内观采取的是- -种欢迎和接纳的态度。它鼓励病人对困难持开放的态度,对于所有的体验都采用一种温和的态度。
当我生气、难受、兴奋、高兴的时候,我观察着他,对他说,噢,你来了呀。噢,我在伤心,我在难受着。我想写日记就是个很好的办法,只是不能时时刻刻写着。托这本书的福,今天一天都很平静。
我驾驶着小小的船航行在颠簸的情绪之海上,我不是暴风雨的征服者,只是自然的观察者,我就随着波涛慢慢前进。不必去抗拒灾难。问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散步的时候也尝试着去做,去将注意力放在身体上,但是我爸妈总跟我说话。
我也是看了这么久才知道内观认知(mindfulness)其实和冥想(mindfulness)是一个词。其中的技巧值得反复琢磨思考。摆在日记本的第一页刚好每天都能看到。
晚上又被沙雕粉丝扔了几个鸡蛋,然后立刻扔回去了。但看了她发的帖真的觉得不必去讲道理,也没可能说服。毕竟我还是上了很好的学校遇到了优秀的同学,生活中仍然前程似锦,热爱所爱都在身边。我也不会将我自身的遭遇怪在外界上,看不顺眼就举报之类的。“当你想去批评他人的时候,不要忘了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不顺利的人总要将自己的原因怪在外界以求得内心的平静,我们遇到什么事也常常如此,算是心理保护机制吧。
你看,我又开始“穷思竭虑”了,我已经明白了,不必再想了。我知道我现在所想所感。
此刻我在想什么,今天论文没有做完感到一点焦虑。好吧,我知道它就在那里。焦虑,或是别的都在那里。我就静静地看着它就好了。
网站服务器保管我此刻的所思所感,我去做一个甜美的梦啦☽
おやすみなさいよ~
|
|
|
-
总评分: 金币 + 12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