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6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金币
- 5802 枚
- 威望
- 0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0 点
- 帖子
- 376
- 精华
- 0
鲜花( 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小倒霉蛋 于 2020-7-3 23:54 编辑
对于广东人来说,凉茶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凉茶店铺,更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线。由于凉茶店铺大多是散装供应,消费者除了从口感和味道去感知外,对于凉茶的实际成分往往一无所知。于是,利欲熏心者竟动起了凉茶的歪脑筋。
据媒体报道,为提高独家凉茶“疗效”,吸引回头客,增加营业利润,一些凉茶经营者非法在凉茶里添加西药。近日,广州番禺警方在当前开展的“飓风2020”专项行动中,查处了一批非法凉茶店铺,抓获涉案人员15名,缴获有毒有害凉茶原材料一批。此次行动中,办案民警在番禺区范围内的凉茶铺随机取样40份,送相关部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5份样品不同程度含有西药成分,涉及11家凉茶店铺。
触目惊心的抽查结果,既显示出专项行动的必要性,也提醒了从严管理的长期性——凉茶店铺遍布大街小巷,添加西药的凉茶到底还有多少?
众所周知,凉茶不是“药”。按照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规定,凉茶属于传统手工技艺,而不属于传统医药。因此,经营凉茶店铺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而无法申领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管理法规定,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生产、经营药品。因此,凉茶中添加西药属于隐蔽的捆绑销售,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凉茶中添加西药的危害性,显然不止于隐蔽搭售。按照法律规定,非处方类西药属于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添加、使用的物质。原因很简单,包括凉茶在内的食品饮料,既没有剂量限制,也无需医生指导,如果随意添加药物成分而不作任何说明,很容易因使用不当而危及公众健康。正因为如此,非法添加西药凉茶者往往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追究法律责任。
实际上,凉茶“嗑药”此前也曾被曝光,因此而遭受法律制裁的亦有人在。然而,此类违法行为却始终未能绝迹。谴责违法经营者利令智昏之余,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也很重要。与各类散装食品饮料一样,凉茶因为是现场制作、散装供应,因此制作生产环节存在很大的随机性与隐蔽性——消费者既不知道其中实际成分,也看不到具体比例和生产流程,简陋的外包装上也往往语焉不详。与此同时,因为店铺数量众多,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势必大大增加。基于此,利欲熏心者不免铤而走险。
凉茶“嗑药”暴露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规范凉茶市场,而是散装食品应该如何管理的共性问题。除了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之外,有必要明确相应的准入机制,设立食品安全的“行业黑名单”,对不法商家终身禁入。在《食品安全法》中,“全程控制”被确立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散装食品饮料来说,只有完善生产经营全程监管、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才能切实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