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到天数: 122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金币
- 11687 枚
- 威望
- 67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57 点
- 帖子
- 10090
- 精华
- 0
 鲜花( 4)  鸡蛋( 0) |
地震,这一自古以来便伴随着人类生活的自然灾害,对其的预测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尽管困难重重,但科学家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兴起与应用,地震预测研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AI技术带来了什么
AI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就像是给科学家们配备了一个“超级大脑”。它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地震波数据,效率远超人工。比如,在2022年四川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中,AI自动检测到的余震数量是人工目录的3.3倍。这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还让科学家们能从更多数据中寻找地震的蛛丝马迹。
AI还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大显身手”。它能整合不同监测站点的数据,评估一个区域的地震风险,还能根据信号变化趋势推测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全球首个亿级参数地震波大模型“谛听”,已经在地震信号识别和余震监测中取得了突破,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地震预测的精度。
此外,AI技术还可以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抗震设防优化等方面。通过对历史地震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地震预报”能成真吗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P波和S波。P波是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对人类影响较小;S波是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但破坏性更强。AI能够快速识别并分析这些复杂的地震波信号,在地震波传播的短暂时间内,通过强大的运算能力,能迅速判断地震的震级、震源等关键信息,并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手机端。在一些地震频发地区,基于AI的手机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多次在地震发生时,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向民众发出警报,为人们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AI技术加持之下的手机地震预警,只是地震预测领域阶段性的成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地震预测。对于网络上时不时“精准预测地震”的传言,我们要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当前,人类对地震孕育机制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果人类能够进一步弄清楚地震发生前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的规律,并结合多种监测手段和先进的AI大数据分析方法,未来一定程度上的“地震预报”或许真有“梦想成真”的可能。
来源:科普日报
作者:石玉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