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到天数: 122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金币
- 11687 枚
- 威望
- 67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0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57 点
- 帖子
- 10090
- 精华
- 0
 鲜花( 4)  鸡蛋( 0) |
在中国古代,萱草花才是代表母亲的花。
唐代诗人孟郊有这样一首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萱草是一种低矮的草木,能开出美丽的金黄色的、百合花形状的花朵,既可以观赏,也可以用来入药和食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萱草有治疗思郁忧愁的功效。《博物志》也说,经常食用萱草能使人愉悦,忘记忧思,所以称为“忘忧草”。孟郊诗中写的正是古时游子远行前的常见情景,游子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种下萱草,希望母亲看到花朵,能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恼。
宋代大诗人苏轼和苏辙兄弟两人的启蒙老师是他们的母亲。父母去世后,他们回乡守孝,一起在园子里种植草木,其中就有献给母亲的萱草花。苏轼专门写了一首诗纪念母亲:“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西方用石斛兰代表父亲之花,那么中国人的父亲之花是什么?
中国人没有统一、专门指代父亲的花朵,但是常用椿树来代表父亲。《庄子·逍遥游》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后人借用此典故,用“椿”指代父亲,祈愿父亲健康长寿。当孩子看到古文中的“椿庭之恩”,就明白这是指代父亲的养育与教诲之恩。“椿、萱”组合起来代指双亲,可用“椿萱并茂”表达对父母双全的祝福。虽然没有专门指代父亲的花,但是在中国古代,兰花、梅花、荷花都是象征高贵、高雅、高洁的品德的花,也适合送给父亲。
春天的很多花都可以用来象征年轻人。
古文中常见的“豆蔻之年”指十三四岁,唐朝诗人杜牧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用来形容十三四岁可爱的少女再形象不过了。还有粉嫩娇美的桃花让人联想到面容姣好的女子,出自《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常用来形容青春的美好。
春天常见的丁香花,在西方象征着“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谦逊”。而在中国,丁香花因为南唐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和唐代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诗句,而笼罩了一层朦胧的愁绪。
杏花、梨花的花语是纯洁无瑕。南宋丘处机的《无俗念》是一首著名的咏梨花词:“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作者借天姿灵秀、清新脱俗的梨花,来寄托自己“不与群芳同列”的超尘之志。
说到爱情之花,很多人只知道玫瑰,其实在中国古代,因为玫瑰茎上布满刺,耐寒又抗旱,常用来形容性格坚忍、有侠客之风的人士。比如《红楼梦》中精明能干的探春,就被称为“扎手的玫瑰”。在中国古代,代表爱情的是芍药。《诗经·郑风·秦》中描写了少男少女在三月上巳(sì)节的水边相会,情投意合,依依惜别,男子赠予女子芍药,表达不舍的含义。虽然据后人考证,诗经中的芍药和后来的木芍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这个典故已经进入中国诗歌文化,不断被引用,芍药也成了中国第一爱情花。
来源:科普日报
作者:李峥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