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到天数: 127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金币
- 36211 枚
- 威望
- 258 点
- 好评
- 0 点
- 爱心值
- 24 点
- 钻石
- 0 颗
- 贡献值
- 503 点
- 帖子
- 10832
- 精华
- 0
 鲜花( 8)  鸡蛋( 0) |
童年迷雾与脑发育有关
心理学家将人类无法记得3岁前的事情,以及3至7岁之间记忆不连贯的现象称为“童年失忆症”。尽管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但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一现象的影响。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得先认识海马,这个位于大脑颞(niè)叶内侧的精巧结构,是记忆形成和存储的关键区域。婴幼儿时期,海马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难以胜任长期记忆的重任。4岁左右,海马才逐渐“转正”,开始稳定地记录我们的人生故事。
除了海马,我们的视觉系统也在“拖后腿”。刚出生的婴儿,视力差得惊人,世界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幅模糊的水墨画。随着年龄增长,视力逐渐提高,色彩和细节才慢慢看得清晰。记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信息。因此,在视觉发育不完善的婴幼儿时期,我们的记忆自然就支离破碎了。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自我意识的形成。1岁之前,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概念,分不清自己和别人,也不懂得“过去”和“未来”。这种自我意识的缺失,使我们难以将经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一系列的时间表和里程碑,从而建立了一个有利于回忆的检索结构。
选择遗忘的艺术
你可能会问,既然这些记忆如此珍贵,为什么大脑要遗忘它们呢?这其实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从出生到2岁左右,大脑就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外界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以神经突触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逐步形成密密麻麻的“记忆网络”。如果这些信息不加筛选地全部保留下来,大脑就会变得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电脑,运行缓慢。
遗忘过去,是为了让大脑更好用。记忆靠的不仅仅是神经元的数量,还有神经元之间的链接。脑中的神经突触先是飞速发展,在2岁左右达到巅峰,接着化繁为简,把那些不重要、不常用的记忆逐渐清除。这样一来,大脑变得更加高效,为新的学习和记忆的内容腾出空间。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王明宇 |
|